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1.母亲的眼泪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那个时候,我常常为我的母亲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了价,油也涨了价之类的琐事中,生活的重担压得她的头发挤尽了最后一滴墨汁,全白了。患了绝症的父亲死得早,留下的遗产是一笔似乎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每到月底,我都会看见母亲从领来的几张可怜巴巴的钞票中拿出一半还给别人,然后一分一厘地算计着过日子。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让母亲出席。有时她满头大汗地拖着整车的垃圾路过我们学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我的母亲,我总是远远望见便躲起来,一些不认识的同学反而争着主动帮母亲推车。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她常常呆坐在窗前想着什么,缝衣服时针刺破了手也无知觉。那年春天,我家的屋梁上突然来了两只勘察地形的燕子,然后每天有了燕子唧唧的叫声。它们衔着泥飞进飞出,忙着筑窠、孵蛋。小燕子出世后也成天叫着,还不时从空中飞下粪便来。我十分恼火,忍不住找根长竿子要去捅,母亲见了,竟很生气,不顾一切地阻止我。母亲已接近退休的年龄。因她是个临时工,没有退休金,这无疑会给我们娘俩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此时,她能为我做到的只能是包揽一切家务,不让我插手。我的成绩一向很好,她也知道我有多想上大学,但我还是报考了中专,想早点毕业,早挣钱。自从我上中专后,母亲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甚至有时还同我唠叨几句什么谁谁扫地拾到一个钱包、谁谁的女儿今天出嫁……发现我并不在听时便戛然而止,眼睛移向别处,目光最后必然停在那个燕窠上,看着老燕为小燕子喂食。有一次放学很早,小燕子吵得我实在心烦。我便拿了根竹竿,三下两下将燕窠捅了个精光。三只羽毛尚未长成的小燕子摔在地上,哀叫着、扑腾着,我看着有些心悸,便将它们扔向远处。老燕子回来后不见了窠与小燕子,急得唧唧地叫着飞着寻着,由着急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那叫声半是仇恨半是悲伤,我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残忍。母亲回来后,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气得脸上青筋暴跳,剧烈地喘着气:“你疯了吗?为什么要将燕窠毁掉?”她声嘶力竭地朝我大吼。我第一次看见她发那么大脾气,吓得不敢吭声。母亲想补偿似的找了些剩饭给那两只燕子吃,两只老燕看也不看,只倾诉着什么似地叫着,无力地盘旋了几圈后飞了出去。望着两只老燕远去的背影,母亲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你知道吗?作为一个母亲,最痛苦的事便是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一字一句地说着,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一年后母亲就去世了,到她临终前我才知道,早在两年前她就和父亲当年一样也患了绝症,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一直坚持上班挣钱。母亲死后,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饱尝寄人篱下的滋味,生怕有一天也会被赶走。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眼泪。16.通读全文:开始我曾“疏远母亲”,而结尾写到我“理解母亲”,促使我心灵成长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概括。(2分)17.品味细节:(1)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面对我的疏远,母亲为什么不责怪我?)(2分)(2)母亲回来后,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气得脸上青筋暴跳.剧烈地喘着气:“你疯了吗?为什么要将燕窠毁掉?”她声嘶力竭地朝我大吼。……母亲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发现“我”毁掉燕窠时,母亲为什么会“青筋暴跳”“声嘶力竭”,继而“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4分)18.心灵的每一次成长都是生命的一次蜕变,“我”在母亲的眼泪中长大了。写写你心灵成长的一次经历和感悟。(4分)2.藏在作文里的思考王蒙二年级后半学期,为了作文课的需要。我买了一本《模范作文读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范文中对于月亮的描写,可以说,我从此对月亮有了感觉,有了情绪,有了神往。“皎洁”“清辉”“玉兔”“一轮”“一弯”“如盘”“如眉”“浮云掩月”“月明如水”……都使我沉醉入迷。从此我见到月亮就要凝视良久,就奇怪它的存在、它的形状和它的遥远。月亮使我突感寂寞,突然把自己与月亮与夜空联系起来对比起来,觉得相互都是无依无靠的,我与世界与天空与众星相距极为遥远,我自己则极为渺小。模范作文的另一个动人主题是对于春天的吟咏。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草地,桃花杏花梨花丁香海棠都令我入迷。老舍先生说过他不喜欢“潺潺”一词,并说他不知道何谓“潺潺”。我喜欢“潺潺”则是因为“潺”字的形象使我联想起小溪流的波纹——不知道这会不会使真正的语言文字学家气昏。而从此,不论是黎锦熙的歌曲“桃花红,红艳艳,李花白,白淡淡”,还是落华生的散文《梨花》,不论是南唐中主的“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是温庭筠的“海棠花谢也,雨霏霏”,都使我有刻骨铭心、夺魄销魂之感。模范作文中有几篇写母爱的文字,令我十分感动。有一篇是写自幼丧母的悲痛,使我想起了幼稚园里学到的歌谣:秋风凉/天气变/一根针/一条线/累得妈妈一身汗妈受累/不要紧/等儿大了多孝顺我确实也多次看到入冬前母亲准备被褥、衣服,缝缝连连的情景,又想到了她为做饭而操劳的情景。我忽然想到,母亲是会老的,是会死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会老的,是会死的,是一定要死的。一想到死我感到极大的压抑和虚空。我立刻想到了养蚕的经验。姐姐比我大一岁半,小时候各种事多半是我跟随她,所以女孩子喜欢做的事我也常常参加,例如抓子儿、跳房子、踢毽……其中就有养蚕。每次遇到蚕吐丝的时候我就相当哀伤,因为从此蚕儿蛹儿蛾儿就在清楚地走向死亡,它们再不吃桑叶了。我想尽一切办法给吐丝的蚕给蛹给蛾子喂桑叶,当然没有效果。我亲眼看到它们一个个枯萎死去,我完全无力回天。我知道明年从蚕子中还会孵化出大量的蚕,但是我清晰地断定,再有多少蚕也已经不是去年前年的“这一只”蚕儿了,这一只蚕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很可悲。我早早就深深体会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悲剧性。远远比“蜡炬成灰泪始干”更绝望,更无计可施。(文章有改动)12.作者小学二年级为了写好作文买了一本《模范作文读本》,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令作者产生深深的思考?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2分)(1)范文中对于月亮的描写;(2);(3)。13.从下面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句中具体的词语分析。(3分)每次遇到蚕吐丝的时候我就相当哀伤,因为从此蚕儿蛹儿蛾儿就在清楚地走向死亡、它们再不吃桑叶了。我想尽一切办法给吐丝的蚕给蛹给蛾子喂桑叶,当然没有效果。14.作者说“我喜欢‘潺潺’则是因为‘潺’字的形象使我联想起小溪流的波纹”,你最喜欢的汉字是哪一个?说说理由。(2分)我喜欢“”字,因为一本《模范作文读本》引发了作者许多的思绪。请用一段完整的话谈谈你由课外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所引发的联想。(不少于60字)(5分)_3.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孙君飞小时候,有一年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半个月的活儿,他擅长吹箫奏笛。他教会了我吹笛子,却舍不得将自己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亲人留下的。无奈,我到山上砍下一根竹子,请他给我做一支笛子。他苦笑道:“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我觉得他在骗我。那根竹子粗细适宜,厚薄均匀,竹节不明显,质感光滑,是我精挑细选才相中的,凭什么不能做成一支笛子呢?我看了看他手中的笛子,也没有什么奇特的。他一定是不把孩子的话当话。多年后的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走乡串户卖笛子的人。随着他身体的晃动,那些笛子彼此轻轻触碰,发出竹子特有的那种声音。也许是笛子本身的光泽吸引了我,也许是想到这么多年竟没有再摸过笛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吹奏,我就让他挑选了一支。邻居是一位退休的音乐效师,我拿着笛子请他鉴赏。老人仔细看过后,竟说这是一支没有多大用处的笛子,让小孩子当玩具耍还可以。“与其说它是笛子,不如说它是一根钻了孔的竹子。”他说,“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老人的话跟当年木匠的话一模一样,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我接过这支笛子,左看右看,始终看不出什么毛病。老人解释说:“这是利用当年的竹子做成的。经不起吹奏。”我更加困惑了:当年的竹子又怎么了?难道非要放陈旧了再来做?什么东西不都是新鲜的好用吗?老人看出了我的困惑,接着讲道:“你不知道,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年历冬。因为竹子到了冬天,气温骤冷,天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它的质地才能够变得更加紧密结实,不管你左吹右吹,轻奏急奏,它都不变样,不走调。而一年生的竹子没有经过霜冻雪侵,虽然看起来长得不错,可是用来制作笛子,就勉为其难了,不但音色差许多,而且还会出现小裂痕,虫子也喜欢蛀这样的竹子。”我恍然大悟。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当看懂它、珍惜它的人爱不释手,吐气如兰,它便音色顿现,蓬勃流长,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和永不褪色的美。(文章有改动)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3分)2.“老人仔细看过后,竟说这是一支没有多大用处的笛子,让小孩子当玩具耍还可以。”“竟”一词可以去掉吗?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2分)3..“他苦笑道:‘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请写出木匠“苦笑”时的心理活动。(2分)他想:4.阅读文章要读懂其内涵。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4.陆海天接力遥送神八2011年11月1日17时37分,太平洋任务海域,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上,一个亮点跃入显示屏。“长江三号发现飞船!”“长江三号跟踪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随着远望三号船上发出的报告声,天宫与神八交会对接任务首日海天联袂测控最后一棒完成。1日凌晨5时许,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多么熟悉的场景:戈壁,月夜,塔架,火箭……30多天前,天宫一号从这里起航,如今神八又要冲天而起,去赴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约。“10,9,8……2,1,点火!起飞!”5时58分,大漠起惊雷,橘红色的烈焰喷薄而出,脚下的大地也在震动助威,随即,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八号飞船拔地而起,飞上九天云霄。“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抛整流罩”,“船箭分离”……遍布全国的光测、遥测站点第一时间捕获目标,将数据准确传到东风中心、测发大厅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海天测控接力顺利进行巨幅显示屏上,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快速滚动,各种跳跃的数据和色彩纷呈的曲线不断变换。来自四面八方的地面测控站,分布在大洋上的远洋测量船,密布测控网的各项数据,快速汇聚到联系天地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有力的报告声接连不断:“发现目标!”“跟踪正常!”……天空中,火箭风驰电掣般朝太平洋方向飞来。测控接力棒传给了海上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作为陆海测控接力的第一棒,已静候多时的远望五号船蓄势待发。一个红点闯进远望五号船雷达显示屏,并瞬间被锁定在显示屏中心。“长江五号发现目标!”“长江五号双捕完成!”报告声响起。6时12分,北京飞控中心给出了精确的飞船入轨参数: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神舟八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与此同时,南太平洋上的远望六号船也进入临战状态,准备接力第二棒。6时27分51秒,闯入远望六号显示屏的红点被稳稳锁定在示波器中心。“长江六号,发现目标!”“长江六号双捕完成!”随之,飞船上的相关数据不断传来。飞船第一次变轨完成很快,神舟飞船又开始了至关重要的第二圈飞行。在这一圈,远望六号船先后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施了测控。双目标测控,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尚属首次。12时51分,神舟八号运行至第五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飞船完成了远距离导引段的第一次变轨。17时许,神舟八号飞船飞临远望三号船海域上空。17时37分,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跟踪神舟八号飞船正常。至此,远望号测量船队第一天的联袂测控完美结束。这表明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4.请给文章补出第一个小标题。(2分)15.精彩的场面描写能为文章增光添彩,请结合词语具体说说画线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17.这篇通讯的开头和结尾同是写远望三号对神舟八号的监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18.读完文章,抓住这篇通讯的主要信息,概括成一则60字以内的消息。(4分)5.开在夜晚的灯笼花〔日〕川端康成前方河堤的尽头,一簇簇可爱
本文标题: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1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