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1第一章民间文学概述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什么是民间文学什么是民间文学呢?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民众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话言艺术。“文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许多细小的门类,如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从体栽上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从国别上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从民族上可以分为汉族、苗族、壮族、白族和满族等许多民族的文学。这里,我们将文学分为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主要是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来划分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民间文学在发生之初,可凭借的传播手段主要是口语。文字发明之后,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作为压迫和控制人民的工具,绝大多数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只能以与生俱有的口语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并积累了许多以口语为媒介的创作形式与艺术技巧。当代社会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的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手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根本性的?学术界还在观察与研究之中。民间文学与现实生活血肉相联。人民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劳动与斗争中,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愿望希求实现;人民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受着沉重的压迫与剥削,他们的痛苦需要倾诉,他们的愤怒需要宣泄;人民在平凡而丰富的日常生活中,过着深沉的内心生活,他们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理想。所有这一切,使得他们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了大量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等我们统称为“民间文学”的作品。正如(法)拉法格所言:民间文学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与礼俗》)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方国家,一般称它为“Folklore”,“Folk”为民众,“Lore”为知识,二词相合,意为“民众的知识”。在前苏联,它被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日本,则被称之为“口承文艺”。将世界各国民间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由此探寻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性格和共同的人类本质,追溯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国际民间文学界极感兴趣并取得了许多成就的一个领域。二、民间文学的范围几千来来,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平行发展,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又并驾齐驱,各有其艺术传统,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着各自的2特点。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作家文学中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如郑振铎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郑先生的意见发表于半个世纪之前,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一般已不难划分。二者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二是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的;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相混淆的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作是民间文学。如将壮族作家韦其麟取材于民间故事《百鸟衣》而创作的长诗《百鸟衣》,看作是民间叙事诗。个人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如果只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再发表出来,仍属于民间文学,如《诗经·国风》、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故事》。如果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那就属于作家文学了,如屈原《九歌》、郭沫若《凤凰涅槃》。当然,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在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有时很难划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分界线,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存在着少量彼此交叉的“模糊地带”。作家吸取民间文学素材而创作的作品,回到民间又变成新的民间文学,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这些古典名著,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最初都是产生于民间,后来经过文人提炼加工,成为雅俗共赏的书面作品。这些书面文学被民众接受之后,他们又在此基础上编讲新的关于三国、水浒、西游、聊斋等等的口头传说。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上述“模糊地带”毕竟只是少数情况,绝大多数民间文学作品是可以明显地与作家文学区别开来的。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歇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等,这些体裁我们将在后面分别加以介绍。三、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1.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化还是混沌一团的统一体,所以民间文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等等紧密连成一体。鲁迅曾形象地描绘过口头文学与劳动的关系,他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惭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有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门外文谈》)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是宗教活动中叙述性的神话,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和故事。原始的口头文学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我们现在只能根据3考古文物、古籍上的零星记载和当代原始民族的口头文学来推测它们的形态。○1原始歌谣我国古文献上多有古人歌舞活动的记述。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地功,七日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考古文物为原始歌舞活动提供了许多实物证据,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舞蹈纹盆,云南沧源一带发现的古代崖画等,可以说都是先民歌舞的形象图解:1973年,青海省犬通县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彩陶舞蹈纹盆4云南沧源古代崖画我国民族学家们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考察边疆一些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发现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有着远比在现代人生活中重要得多的作用。这些事实都说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曾经有过无数的歌谣创作,可惜他们那原始的歌声,早已随着时间飘逝了。○2神话神话也是原始社会中十分繁盛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在中国的汉文古籍中,有关神话的记载虽比较零碎,但从《山海经》、《楚辞》等书里,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的神话世界丰富多彩。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与各民族口头文学的调查,更是将一个千姿百态的古老神话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系统。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形态之古朴,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即使是有着两千多年书面传统的汉族,近20年来也新发现了不少口传神话。○3传说和故事原始人关于神的故事,即神话,其讲述多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因为对神的虔诚,使他们在讲述这类神圣故事时存在着许多禁忌,这一点已为大量的田野调查所证实。因此,他们在平日的闲暇中,很可能会讲一些较为轻松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的神话逐渐衰亡,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逐渐成了民间文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叙事作品。2.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中国历史悠久,地广人多,长期的创作与积淀,使中国民间文学成为一个令世界钦羡的巨大宝库。几千年来,尽管民间文学由于口耳相传而不断有所丧失,但通过文献辑录、民俗活动、工艺美术以及口头传承等方式,仍有无以数计的作品被保存下来。尤其是那些民间文学珍品,人民不仅精心地保护和传承它们,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加工和完善。(俄)加里宁曾指出:“人民好比淘金者,他们所选择的、保存的、相传的、并且在几百年中加以琢磨的,只是最宝贵、最天才的东西”。(《在哈萨克和乌克兰艺术工5作者授奖典礼上的演说》)那些经历代人民反复琢磨的代表作,如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和汉族的四大传说,不仅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精品,而且成了民族灵魂的象征符号。○1民间歌谣——诗歌的源头在中国民间文学的宝库中,最先映人我们眼帘的是那些犹如遍地野花的民间歌谣。从远古时代起,民谣就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伴随着各民族人民的劳动与生活。在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易经》的卜辞里,就有不少歌谣。从周代起,中国已有采录民歌的制度。远在两千五百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后来的汉代乐府、南北朝民歌、唐代的敦煌曲子词、宋代的时政歌谣、明清民歌,直到近、现代民谣,都是我国民间歌谣的珍品。中国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正如鲁迅所言,在诗歌形式方面,歌、诗、词、曲原来都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杂言各种诗体,最初均起源于民间。中国古代一些最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等,都从民歌中汲取了大量营养。○2民间故事——叙事文学的源头如果说民歌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雄奇瑰丽的想象。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中所反映的我们远古祖先那开创世界的伟力,不屈不挠的意志,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精神脊梁,而且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在一些先秦古籍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和寓言,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唐宋时期,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说话”。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中国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说话”本身也成为今天许多曲艺形式的起源。我国一些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是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前后几百年的民间创作、加工、提炼之后,才由文人最终写定的。中国文学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叙事作品,如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明代的《三言》、《二拍》、清代的《聊斋志异》等,不少是取材于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珍品除了汉民族之外,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许多民间文学珍品。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以《人类迁徙记》、《阿细的先基》、《遮帕麻与遮米麻》等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广内涵的经典之作,它们只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全民族共同参与才能产生,由于这种条件现在已经永远一去不返,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少数民族的歌舞和格言谚语,等等,都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民间文学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人们认识上的转变,另一方面表现为民间文学本身的变化。○1认识的转变在封建时代,除了封建统治者因为统治和享乐的需要而采录民歌外,只有少数文人为了创作借鉴和猎异搜奇偶尔记录民间文学,而从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起,我国学术界已经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一种科
本文标题:第一章 民间文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8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