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公开课《苏幕遮》(周邦彦)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三单元周邦彦苏幕遮走近作者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liáorùkuījípǔ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稍慢欢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语势连贯中音中速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慢速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缓慢而深情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思乡之情深入分析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上片(写景)思考:上片的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主要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意象:沉香、鸟雀、初阳、宿雨、水面、风荷。燎香消暑图鸟雀呼晴图风荷摇曳图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嗅觉)(听觉视觉)(视觉)鸟雀呼晴图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晴。“窥”:窥看、窥探,写出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有一点点怕人的神态。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作者在雨过天晴后的欢快之情。温故知新风荷图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也“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荷花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举”字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五月渔郎相忆否?运用设问、想象的手法,表达出明明是自己思念故乡,却问渔郎是否思念我。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而且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哪一句用了想象?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宦游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探寻规律考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答题公式描图景(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氛围(一般用一到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想感情)拓展延伸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全唐诗》在录入此诗时,把最后一句的“落”换成了“在”字,你认为用哪一个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抒发了诗人望月怀远的乡愁。(析情感)参考答案:用“落”字好,“落”字可解释为“落下”,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到人间似的,十分形象生动;而“在”字解释为“存在”,显得呆板,平淡寡味。温故知新炼字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探寻规律
本文标题:公开课《苏幕遮》(周邦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9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