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计管理心得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为期四周的设计管理课程落下帷幕。尽管整个学习周期并不长,但正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才让我清楚地明白到,从事设计这一行业,不仅仅需要设计者能够想出好的创意,新奇的点子,它还需要设计者学会如何协调与设计团队内部的沟通,学会如何与用户交流并从用户反馈中汲取修改意见。事实上,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在我的认识当中,设计是一个把想法转换为实物的过程。然而这几周的学习,让我对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即好的设计是创意与管理的结合,创意衍生管理,管理提升创意。整个设计管理课程分课堂理论教学,实地调研记录,媒体分析演示三个部分。在设计管理的课堂理论教学部分,我印象较深的是张朵朵老师讲述时放过的一张图。那是一张设计流程图,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所组成部分的百分比相加公式,即30%(构思创意与实际设计方面的功夫)+70%(交流,维护关系,处理技术与生产制造等诸多问题),下面还有一行着重标注的总结——设计包含了管理与协调的大量重要工作,是设计的成败关键。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如何管理与协调设计尤为重要。这不仅包括在设计初步设想阶段,通过管理设计,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合理性分析时具有积极作用,还在设计后期反馈阶段,通过对用户反馈信息的分析解读,可以更好的促进设计的优化。在我看来,设计师每一项设计的完成,其室外工作都占据绝大部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把思想具象化的能力,更是要求我们具有清晰的思维方式,掌握有逻辑的设计方法以及分析用户反馈自身的能力。简而言之,我们在进行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时,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还要对所学有自身的理解与看法。接下来就是实地调研记录部分,我所在的小组选择研究的项目是公共交通界的领军企业——滴滴打车。刚接到这个课题时,我们小组首先做的就是理论资料储备。然而在做这一部分时,大家基本都是通过网上各个渠道进行查询,然后把链接发到群里,这就导致整个资料的收集缺少归纳分析的过程,以至于最后表现出资料多而不精的现象。在经过第一次线下讨论后,我们协商决定在资料查询时,把重点部分归纳整理成文档或简单的PPT再发到群里共享,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协调管理小组内部交流的重要性。按照老师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要准备进行实地调研了。在调研前,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线下讨论,这次讨论的目的是进一步调查分析滴滴并整理出在进行实地调研时,可能需要受访者协助回答的问题,以及调研时的录音负责,后期调研资料整理等工作的分配。在我看来,要做出好的设计,这些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我们对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后,才能做到实地操作时有条不紊,记录清晰。讨论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坐车去长沙滴滴打车俱乐部进行咨询。不同于其他小组的调研,我们小组更多的调研部分都是在坐车的过程中完成。一开始我们坐的是滴滴打车里的快车,而通过与司机的交谈,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司机对这款打车软件非常满意,生活态度十分积极。就这样我们在到达目的地时,就已经在愉快地交谈中完成了对第一个实际场景的记录。然而,我们刚下车没过多久就又叫车离开了滴滴打车俱乐部,原因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俱乐部解散了,现在是别的公司在接手这。(我们当时调研时,工作人员貌似把我们当作商业间谍或记者,并未对我们说太多话,一直介绍我们去别的地方调查)第二次坐车我们叫了辆出租车,令人惊讶的是,出租车司机对滴滴打车的态度与快车司机对滴滴打车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除了消极,甚至还有一些愤怒与失望。(大概是种喝水忘了挖井人的感觉,毕竟滴滴打车一开始是靠出租车发展宣传的,但随着滴滴行业的壮大,出租车行业的前景却愈发黯淡。)就这样,我们在一场略微压抑的交谈中,到达了我们在百度地图上搜到的另一个滴滴俱乐部。然而,很不幸的是,当我们在找不到公司地点询问这层楼的工作人员时,却被告知俱乐部已经搬走(瞬间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就这样在简短的讨论后,我们决定放弃对滴滴分部的实地调研,主攻实例场景的研究。因此,我们准备坐车回去,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滴滴的第三个模块——专车。坐在专车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适,另外还有专门的矿泉水和纸巾,司机穿衬衫打领带,整个人显得特别整洁。就这样我们在比较惬意的感受中完成了我们小组的整个实地调研部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问答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再结合以前的资料,准备好媒体演示文件。在开始媒体演示文件制作前,我们进行了第三次线下讨论。这次讨论的目的在于确认分工。根据所具备的资料,我们分出了七大模块,其他小组成员把自己负责的模块做成简易PPT,我再负责各个模板的组合及排版。分工确定后,我们就基本开始准备最后的演示作业了。然而,整个准备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个别成员负责部分的拖延乃至任务分配未搞懂,导致在最后PPT的收集时,时间上与计划有差别,并且在内容上有很多缺少的地方。而当我们问及原因时,该成员却以时间不够为缘由。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设计也不例外。每一个设计项目的完成通常需要一个相当漫长且复杂的进展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进展有条不紊。就好比在该调研时,却没时间,最后就假装模拟一个实例场景,这样的设计本身就缺乏真实性,看似合乎情理,却往往发现不了真实存在的问题,这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在做设计时,每个人都要学会规划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制定计划后要严格实施下去,否则就会出现研究仓促不深入,问题分析不透彻,讲解演示不明朗,结果产品一般化等情况。在学习设计管理之前,我也做过很多设计的练习作业,但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在我看来一个人做设计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一体化,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讨论,团队与个人的区别就在在于交流这一流程。但真正在经历小组一起做设计后,我发现一些其他非预期的问题,就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设计方案,大家并不是那么愿意去遵循他人的想法进行思考,再者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作业往往需要进行很多社会调研的工作,这就涉及了实地信息收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行有条理的规划,具备引导他人参与调查的能力。事实上,团队合作去完成一项设计往往更能使一个设计者成长为一名设计师,其原因在于团队协作首先会督促我们去努力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这就使得我们会主动的更多的去了解学习相关部分的操作和知识。同时,来自小组内部成员的建议可以很好的点出我们的不足,由此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完善自身。事实上,在整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锻炼我们的一项基本能力,即与人交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他人的不足,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保证整个设计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因此,学会合理规划内部,管理协调外部,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追求设计的成功。——设计1601徐昆昆201605010112
本文标题:设计管理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1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