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2)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学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4)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5)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知识链接】1.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2.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大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产”。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或加下划线的字注音:钿.()头银篦.()水浆迸.()迁谪()沾.湿()恬.然自安()呕哑()嘲哳..()幽咽.()铁骑.()红绡.()贾.人()捻()湓.浦()渚.()清教坊()间关()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明年秋________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④年长色衰________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⑥使快弹数曲________⑦曲罢悯然________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11)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12)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2(13)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14)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1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16)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17)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3.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请按时间顺序,把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并写出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序言:。(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第三部分:。(4)第四部分:。(5)第五部分:。3.品读序言(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3)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探究案第一课时一.品读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问题探究:1、在这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2.“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3.“举酒欲饮无管弦”有什么作用4.“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大家想想,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是为了什么?35.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1.关于琵琶女的出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诗人的态度;二是琵琶女的反应。大家找一找哪些是表现诗人态度的词句,提示大家注意动词的使用。2.那么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3.琵琶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家再找一下文中表现琵琶女反应的语句。这些说明了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4.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来了呢?二.分析琵琶女的演奏(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1)曲调高低起伏变化过程场景特点方法序曲:开始:4过渡:发展:高潮:结束:尾声:(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写在括号内?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3)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4)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5)情感起伏变化(曲中带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不只文章可以反应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同样也可以。在琵琶女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曲调是随着她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课时一.探究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3自然段52、解读琵琶女自诉身世苦(1)具体解读琵琶女的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京城女)、住处(蛤蟆陵)。接下去四句里诗人分别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来描写琵琶女的才貌双全。仔细分析一下,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2)第二层“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对比叙述身世遭遇之后的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小结在这一段中,诗人将琵琶女的受宠与失宠进行了对比,概括一下是怎样的对比描写。二、赏析第4自然段1、齐读第4自然段2、问题探究:我们来分析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大家结合上下文,以及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所讲到的内容,概括一下诗人和琵琶女有什么样的共同遭遇?3、名句解析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三.探究第5自然段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衫湿问题探究:这一段是本诗的结尾,我们承接到上一段,诗人要为琵琶女翻做《琵琶行》。而琵琶女对此的6反应是“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说明了什么?四.写作技巧分析①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共有四处景物描写,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②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找出文中属于侧面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五.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训练案1.下面是一首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试与《琵琶行》作比较: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思想内容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7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1.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3.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8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达标测评】成绩:【自主反思】《琵琶行》导学案答案预习案2.、①第二年②铿锵脆亮③乐师④容颜⑤托身,这里指出嫁商人⑥畅快⑦忧郁的样子⑧于是作了七言诗⑨总共字⑩轻声地(11)随手(12)整理(13)随随便便地、轻易(14)年纪大了(15)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16)更加叹息声(17)刚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序言:交代写作动机。(1)第一部分:写作者秋夜江边送客时忽闻琵琶声。解析:这一部分交代了“送客”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情景十分悲凉。琵琶声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悲凉的气氛。21教育网(2)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解析:这段描写不仅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且流露出琵琶女强烈的幽怨,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3)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解析:这一部分先是讲琵琶女的籍贯、出身以及少年时代的生活,然后讲嫁给商人后的生活。百十来字,交代了琵琶女大半生的经历。(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21·cn·jy·com(4)第四部分:写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并抒发自己迁谪后的愤懑心情。解析:诗人由同情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感情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诗人通过自叙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5)第五部分: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情感。解析:故事发展到最后,琵琶女、诗人、四座听众以及读者的感情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全诗在悲泣交织的悲剧气氛中结束。2·1·c·n·j·y全诗主线是三次演奏,可以此为依据划分如下层次:序言:交代写作动机。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绿腰》(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题)9诗人自叙迁谪意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即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语篇脉络梳理]夜送客忽闻琵琶声第一次(暗写)主人忘归客人不发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琵琶行第二次(明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自叙苦身世琵琶女促弦一曲第三次(明写)江州司马青衫湿3.(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
本文标题:琵琶行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2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