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鲁迅翻译思想IntroductionofLuXun’stranslationthoughts摘要: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翻译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及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进步有着杰出贡献。受时代的影响,鲁迅对于中西方文化有明显的态度差异。本文将就鲁迅的文化态度、翻译思想、翻译目的进行探讨。LuXunisarepresentativewriterandtranslatorofChina'sMay4thMovement,contributingtotheprogressofthedevelopmentofChinaliteratureandChinesemoderntranslationtheory.Duetotheinfluenceofthetime,LuXunhasdifferentattitudestowardWesterncultureand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thispaper,wewillexploreLuXun'sculturalattitudes,translationtheoryandtranslationpurpose.关键词:硬译;宁信而不顺;拿来主义目录1、生平简介2、译著3、翻译思想4、具体实例5、感悟体会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且介亭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小说集:《彷徨》《呐喊》(1918——1922)《故事新编》(1936)《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译著:鲁迅译著书目(选自三闲集)一九二一年《工人绥惠略夫》(俄国M·阿尔志跋绥夫作中篇小说。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后归北新书局,为《未名丛刊》之一,今绝版。)一九二二年《一个青年的梦》(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作戏曲。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后归北新书局,为《未名丛刊》之一,今绝版。)《爱罗先珂童话集》(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一九二三年《桃色的云》(俄国V·爱罗先珂作童话剧。北新书局印行《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四年《苦闷的象征》(日本厨川白村作论文。北新书局印行《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六年《出了象牙之塔》(日本厨川白村作随笔,选译。未名社印行《未名丛刊》之一,今归北新书局。)一九二八年《小约翰》(荷兰F·望·蔼覃作长篇童话。未名社印行《未名丛刊》之一。今版被抵押,不能印。)《思想山水人物》(日本鹤见祐辅作随笔,选译。印行所同上,今绝版。)一九二九年《壁下译丛》(译俄国及日本作家与批评家之论文集。印行所同上。)《近代美术史潮论》(日本板坦鹰穗作。印行所同上。)《拾谷虹儿画选》(朝华社印行《艺苑朝华》之一,今绝版。)《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与实际》(日本片上伸作。大江书店印行《文艺理论小丛书》之一。)《艺术论》(苏联A·卢那卡尔斯基作。印行所同上。)一九三○年《艺术论》(俄国G·蒲力汗诺夫作。光华书局印行《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文艺与批评》(苏联卢那卡尔斯基作论文及演说。水沫书店印行同丛书之一。)《文艺政策》(苏联关于文艺的会议录及决议。并同上。)《十月》(苏联A·雅各武莱夫作长篇小说。神州国光社收稿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今尚未印。)一九三一年《药用植物》(日本刈米达夫作。商务印书馆收稿,分载《自然界》中。)《毁灭》(苏联A·法捷耶夫作长篇小说。三闲书屋印行。)翻译思想:一、直译与硬译鲁迅先生所说的直译又叫做硬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鲁迅就一直坚持用严格直译的方法,他说“硬译”即“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也就是尽可能接近原文的、尽可能等值的直译。一般说来,鲁迅不提倡意译,他认为如果看重意译,输入的内容可能会走样,也无助于进一步丰富汉语的表达能力。在对汉语发展路向的探索中,鲁迅的翻译强调“直译”“硬译”,强调对西方语言的吸收,其带有明显西方语言特征的翻译语言让人们看到了汉语弹性的极限所在。鲁迅主张直译,其目的是在介绍外国思想以供借鉴的同时,通过译文来改造我们的语言。他博采西方语言资源,同时又十分强调汉语本身的历史继承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西方先进文化引进中国,鲁迅采用了“硬译”作为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忠于原著,被鲁迅当做是接近原文学作品的基本途径。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选材不宜过严,但批评要慎重。为了使作品具有语言的简洁性和丰富的文学性,鲁迅又在“硬译”的基础上提出了“易解”和“丰姿”的概念,完善了其翻译理论体系。二、“宁信而不顺”“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提出的另一种翻译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多是负面的。“宁信而不顺”不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事”,而是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是鲁迅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这与他的“拿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这一主张令译界不少学者大跌眼镜,一直为不少人所诟病。“宁信而不顺”非但没有削弱鲁迅“文化巨人”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高大。翻译实例赏析:俩人贪婪地吸了没有盐的刁弥沙,一看见乏透了的可怜的毕加的模样,美谛克总不得不记起曾使他们醉的坐在幽静的苇荡旁边的那闲静的爽朗老人的形象来。毕加就好像用了自己的压碎了似的神情,在映发没有休息和救援的这寂寞的不安和空洞。(《毁灭》)结算起来,还是因为他心上有一种“对于新的极好的有力量的慈善的人的渴望,这种渴望是极大的,无论什么别的愿望都比不上的。”(《毁灭》)感悟体会:作为一个严峻的批判者,鲁迅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忧患意识和自省精神。他认为中国的落后根植于国民的愚性,所以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与此相对,其对外来文化极为推崇,提倡“拿来主义”。鲁迅的翻译过程正是对外来文化热诚传播的过程。鲁迅的“硬译”关注于对原著的原质性追求,但兼要简单易懂。对于赵景深将“theMilkRoad”译为“牛奶路”的讽刺,就不难看出鲁迅对翻译的理解。参考文献[1]黄乔生,2013,《鲁迅翻译研究生论文集》,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3]《毁灭》2011级2班王慧英20111250229
本文标题:浅谈鲁迅翻译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3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