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摘要李白是特别容易醉的人,不仅醇酒能使他醉,纯洁的友情能使他醉,甚至壮美的大自然也能令他陶醉,而达到了诗歌创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至高境界。关键词李白迷狂说酒神精神创作个性对李白过人的诗才感受最早最深的当是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后人皆惊异于“李白斗酒诗百篇”,可大多语焉不详,本文试从创作心理的角度解读李白诗歌的个性。一、醉:“迷狂说”与“酒神精神”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的“迷狂说”是第一个对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的灵感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学说。柏拉图认为诗歌的迷狂就是灵感的迷狂,迷狂由诗神赋予,所以迷狂的诗比平常的诗要高一等。尽管“迷狂说”不是柏拉图的诗学观,更不是一个主张“非理性”的诗学理论,但是“迷狂说”毕竟揭开了神秘的诗歌创作心理的非理性特征的冰山一角。被柏拉图论及但又否定了的含蕴非理性因素的“迷狂说”,到了尼采手里则发展成为“酒神酒神”。在这种状态中,人超越个体化原则或现象领域,达到其深层的基础-世界的生命总体。理性因素隐退,感性、欲望、本能冲动获得彻底解放,得以自由发挥,本能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人从这一原始的生命力充盈中获得无限的幸福与快乐。无论是柏拉图的“迷狂说”,还是尼采的“酒神精神”,其实都可用一个“醉”字来概括。在“醉”的状态下,个体的理性削弱,而情感、本能、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异常活跃,于是诗人思如泉涌,妙语连珠,像李白就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酒之醉与一般人相比,酒之于李白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李白饮酒不仅仅是消愁,也不仅仅是追求缥缈的梦幻的仙境,更重要的是,饮酒成了诗人创作的催化剂和灵感的源泉。很难想象的是,如果没有饮酒,李白会写出那么多鬼斧神工之作。酒神精神的代表作《将进酒》九曲回环,感情起伏跌宕,浑然天成,绝不是贾岛能“推敲”出来的。起句就借黄河之水抒发生命短暂、人生易逝的沉重感慨,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扣人心弦,接着笔锋一转,强调对饮尽欢,节奏放缓,跟着劝酒,且要放歌,再掀感情狂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歌最后似乎酒未尽兴,意犹未尽,又波澜突起:“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篇末奏出了全诗的最强音,嘎然而止,摄人魂魄,令人顿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之感。三、友情之醉天真如李白,浓郁的友情也能使他醉不能持,诗兴奔涌。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见证了李白与孟浩然珍贵的友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可谓天籁之音。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情真意切,而流芳百世。四、大自然之醉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他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流连名山大川,纵情山水,除了其信奉道教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壮美的山河与李白性格的有机契合。壮观的景色更容易让李白沉醉,激情荡漾,诗意盎然。李白用他那生花妙笔描绘祖国的壮丽的山川,其实又何尝不是诗人放荡不羁心灵的自由歌唱。我们看诗人年轻时作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时年25岁,诗人澎湃的青春就这样荡漾、定格在天门山的山水之中。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真是神来之笔,“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轮红日照耀着碧水、青山,已够美轮美奂了,在这胜景中,一片孤帆正乘风破浪,就恍若仙境了。五、结语: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我们无需神话李白,但是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李白几乎空前绝后的诗才。柏拉图的“迷狂说”和尼采的“酒神精神”,让我们揭开“诗仙”李白的神秘面纱,看到了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创作个性,而更好地领略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本文标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5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