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吉林大学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2013学年)吉林大学二○一三年十一月目录序言……………………………………………………………………………0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02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05(一)总体思路………………………………………………………………05(二)改革措施………………………………………………………………05三、教学建设………………………………………………………………11(一)专业……………………………………………………………………11(二)课程……………………………………………………………………13(三)本科教学工程…………………………………………………………14四、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16(一)数量与结构……………………………………………………………16(二)队伍建设………………………………………………………………19(三)主讲教师………………………………………………………………21(四)教师风范………………………………………………………………22(五)教师教学水平提高……………………………………………………22五、教学条件建设…………………………………………………………24(一)基础设施………………………………………………………………24(二)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建设……………………………………………24(三)网络与图书……………………………………………………………25(四)经费投入………………………………………………………………26Ⅰ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7(一)教学管理体系………………………………………………………27(二)教学管理制度………………………………………………………28(三)毕业论文(设计)…………………………………………………30七、学生学习效果………………………………………………………31(一)学风建设……………………………………………………………31(二)身心素质……………………………………………………………32(三)社会实践能力………………………………………………………34(四)学生学习满意度……………………………………………………40(五)创新实践能力………………………………………………………40(六)毕业与就业……………………………………………………………43(七)社会评价……………………………………………………………44八、特色与发展…………………………………………………………46九、问题与改进方向…………………………………………………47Ⅱ序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大学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主线,继续深化和全面加强2012-2013学年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0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在校全日制学生68193人,其中博士生7144人,硕士生17221人,本科生40628人,高职生1721人,留学生1337人,进修生142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70018人,其中成人本专科生14647人,网络本专科生55371人。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校生比例为1.7:1,本科生占全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59.6%。学校坚持“稳定规模,改革模式,建设内涵,向外开放,提升质量”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突出具有“踏实、扎实、朴实、务实”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管理型创新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创业型创新人才”等“五种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从而构建起多元02化的精英教育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实际录取本科生10325人(录取情况见表一、表二),生源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本科录取分数线显著提升。其中录取分数线高于省重点线20分以上的省份批次达到62个,占总批次的86.11%,超过2011年近一倍(2011年为35个);录取线超过省重点线50分以上的省份批次达到23个(近三年本科高分考生情况统计见表三)。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医生计划等录取生源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其中车辆工程专业工科试验班录取平均分线差在黑、吉、辽三省均超出重点线100分以上。表1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录取情况统计表表2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新生自然情况统计表03年度计划数实际录取人数国防生体育类艺术类特长生数自主招生保送生内地班贫困专项20121027010325114792357594126068项目性别政治面貌类别教育背景男女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城镇农村应届往届人数5765456045101361446993333286921633比例1.26:11:225:32.10:15.32:1表1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录取情况统计表表3吉林大学2010-2012年本科高分考生情况统计表学校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将学校建成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04年份201020112012线差科类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50文史22021.4424824.0342034.65理工418651.11460356.61628471.42≥80文史70.6840.39171.40理工6057.3984910.44138415.73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学校贯彻《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从未来十年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出发,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子规划》等系列子规划,全面推进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一)总体思路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继续完善“一个核心、两项保障、三个平台、三种环境”为主要内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一个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它是从长远上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重要标志。“两项保障”,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和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三个平台”,即高水平的专业平台、课程平台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三种环境”,即突出我校“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三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主线。(二)改革措施1.深入推进“拔尖计划”和“卓越计划”,着力培养“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培养目标多元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试点,到2012年,学校先后组织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05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完善了“匡亚明班”、电子科学试验班、“李四光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为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2012年我校明确提出构建“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管理型创新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创业型创新人才”。在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稳步推进。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现已建立了包括一汽集团、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大庆钻探公司等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择优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加拿大实习、交流项目、择优参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期10周的科研训练项目。在“管理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重点,在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培养杰出管理型创新人才。在“国际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国际联合培养机制,建立法学、医学等全英语教学改革试验班。在“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立吉林大学创业学院,培养一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特殊人才。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通过完善小班授课制度、全程导师制、名师班主任制度、双语和全英授课制度、人文和道德素养教育、开放实验室制度、国际化培养策略等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联合培养、海外短期交流、素质拓展、暑期学校、国际会议及合作研究等国际化培养体系。2012年,举办国内外专家讲座四十余场;2009级试验班学生全部分批派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06美国罗格斯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国外大学研修。目前,试验班学生共发表SCI检索文章15篇,其他核心期刊检索文章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一项;22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并获奖;26人次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9人次在大会发言,94人次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一学期的研修,21人次参加国外举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8人受邀参加了“诺贝尔奖大会讨论周”活动。培养过程中还涌现出获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的方少峰同学、获2011年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国内地唯一银奖的王隽永同学等“学术明星”。2.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完善低年级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按学科大类集中培养,高年级按专业及方向分流培养的教育模式,逐步探索按学科大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机制。(1)充分利用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优势,搭建了有自身特色的大学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建设100门高水平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30门新生研讨课。(2)加强了吉林大学课程中心等网络教学07唐敖庆班学生参加2013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研讨会2013年“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实验计划”工作总结暨学生座谈会资源的建设与推广,建立起满足5万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3)建立双学位教育体系,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对达到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要求、同时也达到双学士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其双学士学位,颁发国家备案的学士学位证书。2012年10个双学位专业面向全校招收本科生721人。2012-2013学年共开设课程6055门(不含医学课程),其中新生研讨课30门,公共选修课366门,专业选修课4378门(含必修和选修),教授主讲课程占课程总门数的42.4%。全学年开设课程10453门次,其中30人以下的课堂教学3873门次,占课程总门次的37.05%。图1各种课堂规模课程比例3.创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始终把创新实践作为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从拓展知识视野,训练操作技能,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锻炼意志作风,养成职业习惯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开放性创新实验,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0809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2012与2013年两个年度,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0余项,获国家级奖79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8项),获省级奖168项(一等奖73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52项),参与学
本文标题:吉林大学教学质量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6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