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衡水中学高三语文学科课件
因风借力,扶摇万里!2014语文学科一轮复习策略研讨会衡水中学语文中心教研室李丽2013年我校高考语文成绩2013年我校语文再创高考佳绩,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文科平均分115.89,理科平均分112.25,均以绝对优势位居全省第一!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古诗文、作文备考锦囊二、雄鹰展翅,御风而行——学科组的管理智慧内容提要《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各地《考试说明》各地高考试题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一)研究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显性: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隐性:“四个变”①单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②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③平均发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④重教法轻学法→教法学法同步改革。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拉车陶行知(一)先生拉洋车,满身汗如雨。拉他一辈子,马路知他苦。(二)学生坐洋车,风凉而舒服。坐他一辈子,还是不知路。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二)研究考纲两大目标两大内容六大板块六种能力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阅)E表达应用(表)F探究——发现、创新读说与写读与写课堂体现试卷体现(二)研究考纲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二)研究考纲隐性学生角色和思维的转换“变学生为考生”“变学生思维为考生思维”审题:与命题人对话解题:用命题人的思维,想阅卷人所想要的答题:与阅卷人对话学生思维考生思维研究会不会!知不知!能不能!研究如何从不会到会到做对到快速做对,到不会也能得点分!研究为什么!研究如何做!研究记忆、理解、掌握!研究解题方法,如何找准解题突破口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三)研究考试说明2013年湖北、重庆、浙江、北京等地《考试说明》变化:湖北: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文学常识”里增加了一条要求――“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重庆:一减一增。浙江:把“理解经典文化论著”,更改为“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北京:阅读延伸题分值调整,要求提高。※突出能力的考查,对学生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能力要求在提高;在加大宽度的同时,更强调思维的深度;知识只是作为考查能力的一个载体。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四)研究考题“稳中有变,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大的趋势2007成语语病衔接补写语句仿写+修辞(比拟、排比)2008成语语病衔接虚词填空仿写+修辞(比喻、排比)2009成语语病衔接语言得体仿写+修辞(夸张、比喻、拟人)2010成语语病衔接补写语句仿写2011成语语病衔接变长短句仿写+修辞(比喻)2012成语语病衔接补写语句仿写+修辞(拟人)2013成语语病衔接补写语句徽标题(描绘中国环境保护徽标并揭示寓意)7年来全国新课标卷语言运用题统计: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四)研究考题“稳中有变,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大的趋势7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小说鉴赏统计:年份内容考点题目作者2007《林冲见差拨》施耐庵①概括分析内容②分析材料作用③分析人物形象④赏析表现手法⑤探究人物性格、主题思想或结构2008《二十年以后》欧•亨利2009《孕妇和牛》铁凝2010《保护人》莫泊桑2011《血的故事》林海音2012《马裤先生》老舍2013《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莱·巴尔莱塔2013(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四)研究考题“稳中有变,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大的趋势7年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统计:年份内容考点2007《当代中国缺少的伟大作家》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2008《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2009《比较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2010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金开诚《诗经》2012《科技黑箱》2013《老子的年代》2013年选文典雅,富有文化内涵,不变的是3道选择题题干仍为选“不正确”的,变化的是第一道题的设问方式由以往的“理解概念”变为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难度有所提升。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三轮整体备考指导思想:确保轮清,层次梯度明。马豹鹰一轮夯基,不留盲点,夯的实二轮提质,突出重点提得快三轮飞跃,突出感觉飞的高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每轮具体安排1.春节之前完成一轮复习(24周)对高考考点逐一复习。a)1-6周文言文阅读b)7-10周诗歌鉴赏c)11-13周论述类文本阅读d)14-17实用类文本阅读e)18-21文学类文本阅读f)22-24基础语用和作文“细流”与“井喷”2.春节之后——五一之前为二轮复习(12周的时间)。3.五月份的四周(13—16周)为三轮冲刺阶段。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道古论今品文言文言文复习锦囊研究7年来新课标卷的文言文考查年份题目考点2007《新唐书·韦丹传》①实词解释②信息筛选③文意分析④文言翻译2008《晋书·嵇绍传》2009《宋史·朱昭传》2010《明史·花云传》2011《宋史·何灌传》2012《宋史·萧燧传》2013《明史·马文升传》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特点:①显性:两稳两替一关注附(2013年新课标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特点:②隐性:翻译是落点,实词是关键,语境是能力。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2013年课标卷文言文真题回放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文言文复习锦囊2013高考河北省阅卷组反馈学生错误:1.“莫”字:“不”一类的否定副词;2.“未尝”的“尝”:“经常”和“尝试”。3.“辄”:“只”“只是”。4.“莫敢望也”的“望”“耆硕”“班列”“颦蹙”几个词,很多不会答。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阅卷问题总结:1.考生翻译粗枝大叶,不能做到准确翻译,不能做到逐字落实。2.平时的古文基础不牢固,积累不够,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词义的能力。阅卷组建议:1.应当加强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式的准确翻译教学。在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要做到字字落实,让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翻译的直译习惯。2.除了要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以外,平时扩大学生知识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出招:勤念四字经(读、拓、理、收)(1)读:由句到篇,以读解意,提升语感,见多识广,唤醒记忆。泛读确保一个“量”。精读确保一个“质”字。断读夯实文言基本功。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2)拓:由内到外,由点到面,扩大积累,迁移运用。教材的精读与整合、习题的跟踪检测与验收。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3)理: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理活技巧、理成素材A、理清思路:最后一道文意理解题命题规律:1.题干选错误,题肢总分型。概括不出错,错误在分析。(13年课标卷为例)2.依文给句意,有粗又有细(09年课标卷)3.跳段考整合,瞻前也顾后。(一点猜想)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3)理: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理活技巧、理成素材B、理活技巧:观字形审语法断结构看语境链接组词代原文,细品味,精定位。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文言文复习锦囊C、理成素材(于成龙去世)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范例一:年岁的风剥蚀了古建筑的风采,却无法吹淡“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于成龙去世,百姓罢市聚哭,绘像而祀之。他选择了清廉,就选择了流芳百世,官员选择了清廉,就选择了百姓爱戴。廉吏者,天下之大幸,苍生之洪福;国家稳定安康之基础。范例二:自古以来,百姓就把官比作天地父母,这何尝不是一种期盼?他们盼着官能如父母一般呵护他们,能够为他们撑起天地。大器晚成的于成龙便是百姓的福祉。他把污浊踩在脚下,将清廉举起而为天!正是这清廉让百姓在其死后罢市聚哭,绘像而祀之;正是这清廉撑起了历史的朗朗乾坤。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基础篇课内文言文知识抽出重点句子考查课上所做习题,将重点实词挖空,要求学生填写。提升篇选择几套13年高考题,作为检测卷。文言文复习锦囊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4)收对文言文阅读有效度的检测。墨韵书香话诗歌诗歌鉴赏(一)解读《考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高考考什么?三个层面、五个考查点。诗歌鉴赏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情形象语言内容技巧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二)观考题近七年全国课标卷诗歌篇目统计表格(1)题材类别考查篇目关注度写景抒情类2008宋诗《题李世南画扇》(蔡肇)2009宋词《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2010乐府诗《雨雪曲》(南朝江总)2012宋词《思远人》(晏几道)2013宋词《鹊桥仙》(陆游)高度关注托物言志类2007宋诗《小斋即事》(刘一止)边塞征战诗2010乐府诗《雨雪曲》(南朝江总)咏史怀古类2011唐诗《春日秦国怀古》(周朴)即事感怀类思乡咏怀类2012宋词《思远人》(晏几道)赠友送别类阐发哲理类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二)观考题规律探寻:1、题材: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其他2、体裁:以律诗绝句词为主,古体曲子也涉及3、时代:以唐宋为主,元明清不忽略4、作者:名家的非名篇(目的:慎待“熟人”,防止贴标签),非名家的名篇。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要求提高,加大了学习的宽度。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近七年全国课标卷诗歌篇目统计表格(2)三大方面10个具体考点已考情况鉴赏形象景物形象鉴赏2008⑧⑨2009⑧2010⑨2012⑧人物形象鉴赏2010⑨事物形象鉴赏2007⑨2012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语言技巧的鉴赏2009⑨2010⑧表达方式的鉴赏表现手法的鉴赏2009⑨2011⑨2012⑨2013⑨结构手法的鉴赏2007⑧语言风格鉴赏评价情感态度思想情感分析2007⑨2009⑨2010⑨2011⑧2012⑧2013⑧内容主题分析2007⑧2008⑨2009⑨2010⑨特点:二重一兼顾重情感、重形象、兼顾技巧。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3)研学情(断病灶)意难懂1情难料23手法死4规范差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3)研学情(断病灶)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6分)诗歌鉴赏(4)定策略(下良方)以读译背为主要手段,以文字意象情感为主攻。以训练讲评为主线,以积累总结为核心。抓好“读、译、练、讲、考、总、背”七味药。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第一味:读★初读:一读诗题、作者和注释:了解写作对象;了解背景,破解难点。(2013新课标卷1)二读清题干要求。(2013年辽宁卷)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第一味:读★披读进入文本勾画关键词、句:⑴情语⑵动词、形容词。⑶写景诗句中的意象。⑷题目和注释中的关键词。(2010年全国课标卷、2011年全国课标卷)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第一味:读★联读:注意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使用,尤其是省略句,在阅读时通过联想补出读出诗中略去的一些环节,使语言畅达,意思显豁,便于理解。一、洞悉大势,运筹帷幄诗歌鉴赏第二味:译将凝练的诗句泡开,即进行诗歌素描,
本文标题:衡水中学高三语文学科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6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