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古诗鉴赏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语言的锤炼诗歌鉴赏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考查方式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2、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3、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4、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考查方式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含义+分析+表达作用常见格式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参考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迁移训练迁移训练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参考答案:“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第三步)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槛,音jiàn,栏杆。赊,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妙在哪里?“出”是“出现”之意。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泡沫,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出”字用得细腻自然。“斜”是“倾斜”之意。写出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轻盈地掠过水濛濛的天空,“斜”字用得逼真生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迁移训练【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参考答案【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动词:化静为动,形象生动•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虚词:获得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1、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2、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4、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练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1、复如东流水,未有西归日。夜雨空滴阶,晓灯暗寓室。《临行与故游赠别》•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破山寺后禅院》•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叠韵词、拟声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舒缓节奏,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颜色的词: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5、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6、映阶碧草自生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本文标题: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7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