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影响作者:柯桂珍沈璐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社会历史背景与地域文化差异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本文初步分析了影响翻译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影响的方法。关键词:翻译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翻译作业经常出现文不对题、言不达意的问题,有时还闹出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文历史。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外壳,思想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内核,翻译工作表面上是文字语言活动,但其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因此,了解说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人文景观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一、地域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因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环境不同,地域景观、人文景观各具特色,由此生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必须结合这些因素和特点,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如在翻译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句诗时,译者就不能简单地翻译成“Andthisisthewayitisalwayswithhumanjoy,TenthousandthingsrunforeverlikewatertowardtheEast.”这种翻译是直译的一种方式,虽然译出了诗句的词意,但不符合西方文化的意境。语言,是在特定地域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如用汉语形容事物大量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经常用“雨后春笋”这个成语,但是在英文中常常用“蘑菇”来比喻,因为英国不出产竹子,所以对应的习语是“likemushrooms(像蘑菇一样)”,用以形容事物发展的速度与大量的产生。又如涉及牛、马的翻译,也不能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语意进行直译,因为中西方国家对牛、马的审美观是不同的,而且受地域条件和环境不同,中西方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用牛耕地,农民与耕牛朝夕相处,所以中国人对牛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老黄牛”;而英国主要以马耕地,马在英美文化中是吃苦耐劳的象征。因此,在涉及牛、马时,译者应根据西方地域的文化特点,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进行翻译,使其做到形不似而神似。龙源期刊网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注意不同国家、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不同的表达内涵的言语形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感受。二、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影响任何一种语言、文化都是人们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中形成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发展历程与社会遗产沉淀组成的。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语言文字材料所形成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和特有的历史感情色彩。如“Cowboy”这个词语,在汉语中被译为“牛仔”的意思,所以许多人把“Herunsabussinessasacowboy.”翻译成“他像牛仔一样管理着企业。”其实,这种直译是不恰当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他管理企业的态度不是很实在,缺乏实践的经验,工作的时候也大大咧咧。”因为“Cowboy”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不畏强暴、喜欢冒险刺激,放荡不羁,个性张扬的性格,具有独立、自由、叛逆、粗犷、豪迈精神”。又如汉语中的“鸿门宴”是指加害客人的宴会,应该译为“Hongmenfeastwithatrapfortheinvited”,但是如果不了解中国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就很可能直译成“HongMenFeast”。这种译法,只会让西方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能确切地理解其含义。三、结束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直接传递社会文化信息的渠道,必然要受到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深远影响。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可能存在的。翻译要想恰到好处地表达原文的含义,译者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还要熟悉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深厚的跨文化底蕴。参考文献:[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平洪,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郭健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3.[4]王克非.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本文标题: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