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于生态治理的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初探——以湖北省咸嘉新城两个功能区城市设计为例车雷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滨水小城镇的开发已逐渐受到关注,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城镇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城市地域特色消失。本文简要分析了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湖北省咸嘉新城两个功能区为例,提出从生态治理视角下探索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策略,并详细介绍其方案,以探索滨水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生态治理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1引言我国近些年城市设计大多针对大中城市展开,对小城镇的关注度不够,所以导致了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小城镇在地域环境、人文特色等方面特征明显,所以如何体现小城镇地域环境特色、注重小城镇特色空间的可识别性是城市设计所研究的重点。另外滨水地区又是一个小城镇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展示小城镇城市形象面貌的最重要的窗口。然而以往的城市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忽视了水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破坏了小城镇的地域生态环境。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扩张忽视水体环境的保护,盲目的堆海填湖,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表现在忽视水资源深层次的挖掘导致现代城市地域特色消失,城市面貌正趋于同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更大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开始提高,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城市滨水区的发展魅力,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的热潮。因此基于目前滨水小城镇开发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咸嘉新城两个功能区城市设计为例,从生态治理视角探索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对策,以期对类似滨水小城镇的开发给以启发。2项目背景2.1咸嘉新城两个功能区概况规划区为咸嘉新城的两个功能区,规划总用地84.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78.5平方公里。用地西邻斧头湖,南临西凉湖,基地腹地内有赤城湖和后湖,内部水渠、鱼塘密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具有典型的鱼米之乡的特征。基地北部地势平坦,南部沿湖为丘陵山地,总体适宜建设。用地以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耕地、林地以及鱼塘水系为主。对外交通以省道S102和省道S329为主,其中S329穿过基地,是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规划区西北处目前有1处航运码头—潘家湾港口,另外咸嘉发展大道的建设也将为规划片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2.2咸嘉新城城市设计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正在接受第三次产业转移,咸宁市位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圈的结合部,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东北部遥望长江三角洲,是目前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图1)。咸嘉新城位于咸宁市北部长江潘家湾港口区域,目前咸嘉新城是武汉新港建设的港口之一。咸嘉临港新城未来将依托潘湾港口进行发展,并依托武汉港的带动作用,利用沿江的区域优势和条件,带动咸宁港区发展(图2)。《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中心带动、拥湖面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边界北拓至两湖(斧头湖、西凉湖)地区。因此在此背景下咸嘉新城滨水地区兼具着展示咸宁市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地位、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3规划定位与策略解析3.1规划定位本着“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建设现代化滨水小城镇,突出品牌”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以建设最具滨江滨水特色的新型产业、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滨水小城镇为目标,将规划区定位为咸宁市城市副中心,国内领先的临港田园新城,引领武汉新港的战略支点,推动区域协调的创新平台;作为咸宁市“拥江面湖、垂江发展”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打造江湖一体的旅游名城。3.2策略解析3.2.1协同策略——区域联动,地域共生咸嘉新城的崛起,必须依靠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利用共同的地域文化及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彼此间的服务与支撑。咸嘉新城被认为是未来打造的武汉新港五座新城中最重要的一座,因此要实现图1咸嘉新城在三大城市圈位置图2咸嘉新城在咸宁市域中位置咸嘉新城的发展崛起必定要迅速融入武汉新港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区域发展的分工协作,整合各类资源,扩大规模效应,参与区域竞争。从而最终实现咸嘉新城从区域交接处向区域核心的转变。3.2.2功能策略——产业集聚,功能融合咸嘉临港新城作为武汉新港的重要新城,也是咸宁市区拥湖面江发展的前沿,因此构建功能融合集聚的城市新功能是提升城市产业能级的基础条件。在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背景下,应强化不同产业的功能复合与集聚。设计分别构建了商业金融业集聚的中央商务区、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行政办公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的现代农业示范生产区、服务于低碳工业组团的生产力服务中心片区、创意研发集聚的新型产业区以及物流和研发集聚的产业片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引导咸嘉新城有机地生长,带动咸嘉新城高效和谐开发。3.2.3空间策略——收放有序,显山露水咸嘉新城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有独特的地域生态条件可以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以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空间塑造。①延续、开敞的公共空间体系滨水区开敞空间应与城市开放空间互相联结、渗透,有机地组成一个完整而便捷的开放系统。创造完整而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可以增强城市的整体意象,体现滨水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在滨水地区开辟公共绿地绿廊、公共广场、游园、亲水广场等[1]。②通达的景观视廊在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构筑的基础上,预留通达的景观视廊有助于显现城市标志性建筑或者景观节点。本次设计在各功能组团之间及组团之内都预留了景观视线通廊,从视线廊道上实现显山露水的空间构想[2]。③有序的高度分区规划建筑高度的控制先进行全面控制,再分区分段控制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分布,整体建筑高度在咸嘉发展大道与东湖路交叉口处形成最高建筑;轨道站点与生产力服务中心处逐渐降低;滨水地段凭借优越的景观资源,安排一定高度具有可标识性的建筑。3.2.4生态策略——通江达湖,保留特色规划采用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在维护原有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绿色廊道。保留并强化现状的水系河流,凸显以水为脉的城市景观特征,形成城湖交融的生态网络格局。将生态系统廊道与居住、公共服务相结合,构成一个生态可持续的网络循环系统,并以此为生态本底,构筑多样化的城市功能组团,维护两型生态的空间格局。通过生态环境的营造,大力提升地区形象,从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为咸嘉新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基于生态治理的咸嘉新城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案解析4.1规划构思3.1.1城绿共生规划在保留现状水系及生态景观资源的基础上,疏通横向及竖向的绿化景观通廊,使基地绿脉得以延续。规划充分发挥基地原有生态价值,构筑新城区域骨架,以紧凑的建设用地布局和有机生态网络为布局理念,从而构筑“城绿共生”的景观构架(图3)。3.1.2指状延伸规划巧妙地利用现状中基地行政商住区南部的西凉湖、赤城湖等自然景观资源,以此为生态本底,通过“指状延伸”的方式将其引入并延伸到基地内部,为规划区的内部地块带来绿色活力,真正做到“城湖一体、城湖共生”。3.1.3珠连绿带规划对行政商住区与东部的低碳产业园区的生态廊道进行一体化考虑,在整体的绿化系统布局上组织绿化节点及服务节点,通过构建“珠连绿带”的形式,编织有机统一的绿化景观体系。3.1.4盈彩水岸充分利用滨湖岸线景观组织城市功能是本次规划考虑的重点,城市设计通过滨湖道路以及沿线建筑空间形成开合有效、景观与建筑互动的滨湖开放空间,形成娱乐交流、商业购物、居住生活、文化展示、休闲游憩的重要空间场所。城绿共生指状延伸珠连绿带盈彩水岸图3规划构思分析图4.2整体空间布局基于上层次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布局,本次设计在挖掘地域生态自然资源、增加混合用地等的同时,对土地利用进行了调整(图5、图6)。以地域生态保护思想为指导,以有机渗透、圈层布局;核心聚合、高效集约;组团发展,生态为链的目标,形成“两轴、两带、四心、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图4)。“两轴”:一轴为咸嘉发展大道发展轴:即为沿咸嘉发展大道南北贯通,通江达港的主要发展轴线,在咸嘉大道两侧依据TOD发展模式分别安排商住以及综合服务等功能。另外一轴为行政商务区的中央活力发展轴,为联系赤城湖与北部行政服务中心的主要发展轴线。“两带”:结合基地的现状生态资源,规划在赤城湖与斧头湖、赤城湖与长江之间形成两条生态绿化景观带。利用这两条生态景观带,将赤城湖地域生态特色延伸到基地内部,为基地内部地块带来绿色活力与生机,体现地域文化,促进并完善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四心”:一是位于中央活力发展轴南端的商务中心;二是位于中央发展轴线中部的行政服务中心;三是中央活力发展轴线北侧的体育中心,以及位于产业园中部,沿着东侧绿化景观带布置的生产力服务中心。“多组团”:是指由以上空间结构布局以及道路网络所形成的居住区组团以及低碳产业园区内部的产业组团。4.3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咸嘉新城交通以建设公共交通为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通并引导自行车交通,综合考虑产业园区与居住生活区交通的联通、生产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平衡。产业园区内部交通则以“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合理布局路网密度,打造低碳交通网络,倡导绿色出行(图7、图8)。轨道站点按1.5到2公里的站点布局,在规划区内共有8站。加强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有效换乘,在规划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可设置几处大型换乘枢纽。公交首末站结合居住区、商业区中心布CMDCADCLDCLDCBD组团集中高效开发五核拥江聚心联动生态构架有机渗透多脉通达协同联动图4空间布局结构分析图局,在新建大型居住区内,按每万人1000平方米面积配备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沿主次干道上设置。自行车交通在次干道路上和部分主干道路上建设专用的自行车道,减少步行交通与机动交通的交叉,为市民的步行交通创造便捷、安全、卫生的环境。图8步行交通规划图6总平面图图5土地利用规划图图7公共交通规划4.4绿地景观系统规划规划以生态网络为基底,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创造优美的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水小城镇。规划区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公共绿地主要由滨水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等组成(图9)。4.5生态治理规划咸嘉新城水资源丰富,必须处理好水资源的生态保护与循环利用。首先对水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以水系贯通及城市防洪的需求为出发点,连通两湖一江,疏通河道,对湖塘洼地加以保留及整治利用,打造整个城市新区可循环的过滤及净化系统。另外建设滨水生态湿地,同时在节点设置人工净化设施,形成线性过滤走廊。同时构建水循环系统,打通生态水网与斧头湖、西凉湖以及长江之间的联系,利用自然水动力实现水体循环,增强自净能力。水环境治理具体分为以下三个过程:(1)一级处理—管渠截污。处理城市组团生活污水和雨水,避免富营养的城市污水进入赤城湖及西凉湖。(2)二级处理—廊道净化。滨水走廊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处理水体,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从而改善整个城镇的居住生活体验。(3)三级处理—生态净化。通过湿地、人工浮岛、生态水生植物等进行自然环境过程净化,不仅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丰富景观层次,满足市民和游客观赏性的要求,还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保育区(图10)。5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解析5.1行政商业中心区行政商业中心主要形成咸嘉新城的标志性空间形象,同时成为集行政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图10水环境处理系统规划图9绿地景观系统规公、酒店公寓、商业MALL、餐饮购物、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带。通过土地利用混合布局,实现快捷高效的工作或生活模式(图11)。建筑整体高度形成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适当提高主干道两侧区域的建筑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韵律感。另外设置生动和谐城市中轴线天际线,展现城市风貌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标记。5.2滨湖文化区滨湖文化片区,布局有规划区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服务等功能。其一方面为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成为咸嘉新城居住、就业人口亲湖的联系纽带,成为人们在此多彩生活的重要载体。共设置8个文化娱乐片区。其中文化代表性建筑有星级酒店、音乐厅、特色餐饮街区、表现地域文化的展览馆、标志性建筑、体育中心等
本文标题:MK-037.基于生态治理的滨水小城镇城市设计初探——以湖北省咸嘉新城两个功能区城市设计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