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子》选读导入•“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自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韩非子《解老》有无相生•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无为•原文:“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解析:当政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越是不治)而去遵从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国家。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熟读课文后思考:分析概括每则选文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分成几个部分。第一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认识世界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来于自然的重要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对立知美即知恶知善即知不善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统一几组事物关系分析第一则认识世界他敢剪吗?(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认识世界第二则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器物实体这个“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这个“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显然,“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而老子更强调的是空虚不盈的作用。“无”“有”“室”比喻说理有车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毂中心器中心户牖“车”“器”分析第二则认识世界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不立不行不明不彰无功不长阅读第三、四则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胜者知足者强行者不失其所者死而不亡者智明有力强富有志久寿这一章,老子探讨了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其重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强调了自我修养的价值与意义。认识自己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为的态度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重视困难,谨慎行事分析第五则认识人生•第6则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认识世界: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积累,善始善终,有预见性生存之道:以柔克刚感受选文的思想精华1、举出能够反映我们这一节课学习到的老子思想的例子。(成语、俗语、格言、诗句、事例均可)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吃一堑,长一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名句赏析坚持•(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2)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3)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4)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6)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7)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9)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0)行百里者半九十。•(11)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坚持,亦不能立身于世间。积累•(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3)山积而高,泽积而长。•(4)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5)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因为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难,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自己想不到自己;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就要有更大的智慧,需要有以他人为鉴的能力。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汉书·高祖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汉书·陈涉项籍传赞》•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爱因斯坦•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享誉盛名,但他却谦虚地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而圆圈外面是空白,对我来说意味着无知,而圆越大,它的圆圈也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积越大;由此可见,我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正是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使爱因斯坦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最终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毫末”“累土”“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名句赏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做事应从细微之处做起,因为细节、小事可以决定成败。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就不用说是天下大事了。•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英国民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托尔斯泰•上海地铁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待客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上海地铁地面装饰线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大多数人们都注意了开始,对开始的阶段慎之又慎,做的当然也是好上加好。然而,我们又常常没有耐心和毅力,往往喜欢半途而废,并且还自慰的想着,新的开始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就这样循环往复,什么时候都不会成功。殊不知,努力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你坚持到底就会有所收获。•1、唐玄宗,当政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可是到了后期,则“渐肆奢欲,怠于政事”,导致唐朝走向衰落。•2、褚时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他从亲自卷着裤脚种烟叶开始,17年间,率领职工把云南玉溪卷烟厂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有70亿元固定资产、缴纳利税总额达800亿元的大公司,成为全国第一纳税大户,扛着云南半个财政,后因私分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卧薪尝胆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在夫越(今浙江绍兴北)打败越军,越军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越王勾践率披甲持盾的5000名士兵守卫,同时贿赂吴太宰求和。越国又给夫差进献美女求和,伍员认为不妥,但夫差有志向北方扩土,不纳伍员之言,与越媾和。勾践与范蠡作为人质留在吴国,卑事夫差,而把治理国政之事交给文种。勾践在越三年,到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吴王夫差赦勾践归国。他苦心积虑,立志报仇雪恨,为了磨砺志气,不忘屈辱,他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他亲自与百姓一起共同耕作,让夫人织布裁衣,食不加肉,衣不饰采,与民同甘共苦。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周敬王三十八(前482)夏,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以大军攻吴,大败吴师,破吴都。周元王四年(前473),勾践再次大举攻吴,击败吴军,夫差自杀。此后,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即为诸侯之长,勾践遂称霸于诸侯。•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与“一鸟不鸣山更幽”谁的观点更正确?思考探究•老子教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那么我们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老子的言论。选文中哪些观点你不太赞同,为什么?•示例一:第六则选文中虽然强调做事要有预见性,但一些新生事物在其萌芽之时你一定就能判断其优劣。•示例二:第七则选文中的“强大处上,柔弱处下”观点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实际。学生讨论:儒道两家
本文标题:有无相生(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8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