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要有效地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就必须设立相应的教育机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机构整体功能的教育制度。一个国家通过建立和不断改进教育制度、调整教育结构来实现教育目的,才能使培养的人才在类型、数量和质量上满足社会的多方面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育制度作了两种解释:一是“指根据国家的性质制订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二是“指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第一种解释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体制与设施,几乎涵盖了全部教育,过于泛化。•第二种解释得到了较多的认同,例如,《教育大辞典》把教育制度解释成“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客观性: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和发展的规律性。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规范性: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其一定的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历史性: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价值性的选择和体现,而它的具体内容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需要,因此就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强制性:教育制度作为教育机构系统的制度,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它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只要是制度,在没有被废除之前,都不管个人的好恶,都要求个体无条件地去适应和遵守。但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内部的丰富多样化,特别是终身教育的确立与推行,个体的选择性也愈来愈大•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如同整个教育一样,除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整个社会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制度的纵向学段的划分及其培养目标确定,但教育制度的性质与发展状况主要被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决定的•(一)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要。例如,在古代社会,教育制度基本上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功能规定为上层建筑服务,而不是为生产服务。学校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伦理的、宗教的内容,而不是生产知识与技能。这与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不需要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来传递劳动知识和技能有关。只有当社会生产的发展达到这样的地步,即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再也不能依靠个人的劳动经验获得时,才会逐渐把系统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才会出现有关工业、农业、商业等专业或职业的学校。随着现代生产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也越来越长,当今,不少国家已经达到了12年,在一些发达国家普及高中已成现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也已经到来。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出现必将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层次、科类产生深刻影响,促进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变革•(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谁能享受教育,谁不能享受教育,深刻地制约着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度和方式。因此,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例如,在古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古代教育制度也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能够享受学校教育的只能是少数有特权的人,其余的人都被排斥在学校体系之外,接受一些粗浅的生活教育或劳动技能教育。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再把大部分国民排斥在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做法行不通了。但家庭的财产和文化背景对受教育权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远没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仍为政治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三)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观念的影响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特性必然会影响教育的特性和教育的制度。例如,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的分权制又与英国的分权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些都与文化的不同紧密相关。在文化因素中,科学技术对教育制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人文精神对教育制度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当今世界各国都趋向把受教育权视为基本人权,争取实现教育公平•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由于教育制度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教育制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在原始时代,社会处于混沌的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没有产生专门的教育,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此时起也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还出现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而也就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由于古代学校只培养少量的剥削统治人才,不培养广大的生产劳动者,具有脱离生产和脱离劳动人民的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反映科学和技术的东西很少,从而决定了古代教育制度的简略性、非群众性和不完善性。它表现在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和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相互衔接不紧密。我国古代教育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现代教育制度则不然。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它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现代学校不但培养政治统治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众多的有文化的生产工作者。就是说,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和等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它要为生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学校结构上的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已由过去的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庞大的体系,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即使被称为大学和小学的,如我国西周的大学和小学,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和小学相比,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现代大学和现代中学,特别是随着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了大、中、小学严格区分的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现代学校最早发源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前后。现代学校的产生,实际上是分为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伸延,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的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地发展,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到中学(及职业学校),并向上发展至今天的短期大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随着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于12世纪时就产生了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到14世纪时,欧洲已有了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文科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文科科教授七艺,属普通教育性质,起着后来的普通中学的作用,是大学的预科。当时大学的四科,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都没有严格的规定。文科科一般为6—7年,其他三科为5—6年。在文科科学习三、四年,学完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之后,就可当助教了,这就是学士。学完文科七艺后,获得在文科科任教许可证的,就是硕士。文科修业期满,就有权进入大学的其他三科中的某一科学习,毕业合格,并获得任教许可证的,就是博士•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的,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一条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洪堡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在18—20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学的演变•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英国叫文法学校或公学,在德国和法国叫文科中学。这批学校修业年限不等,有六年的,也有八到十年的。但它们的教学内容、修业年限、毕业生的权利和中世纪大学的文科科基本相同,都是为大学培养预备生和为教会、国家培养僧侣、官吏的。因此我们把它们统称古典文科中学。古典文科中学与中世纪大学的文科科的联系十分明显。有的就是由中世纪大学的文科科演变来的,例如在18世纪时德国就把大学文科科的第一阶段并入了文科中学。过去的古典文科中学是大学的附庸•在18世纪初,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出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中等学校向现代学校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比起古典文科中学来,实科中学更适应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接近生活,具有更鲜明的现代中等学校的性质•实科中学与具有浓厚的古代学校传统的古典文科中学,曾经历了长期斗争,其结果是实科中学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在斗争中,两者都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但总的方向是两者都逐步变成了愈益完善的现代中等学校。现代普通中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的兴起与趋向普及•早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欧就有了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些学校就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在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又办起了许多小学•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这一百多年里,欧洲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初步读、写、算的能力和一定的自然与社会常识,这就推动了以劳动人民子女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小学教育的广泛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英、德、法、美、日都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这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初级中学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发生了以电气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这一革命要求从事电气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就是说,只具有小学的文化程度就不够了,必须具有中学的文化程度。于是每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至九年。所延长的这部分义务教育,尽管名称不同,事实上都是初中教育,英国叫现代中学,法国叫市立中等学校,德国叫初级中学。这些中学都是为把劳动人民的子女培养成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而办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脑力劳动者。美国在19世纪前半期掀起了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19世纪后半期又掀起了儿童涌入中学的高潮,于是在小学之上纷纷办起了中学•职业学校的兴起•适应电气化生产的劳动者不但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了。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先后通过了各种职业教育法令,在发展初中水平教育的同时,也大力发展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19年德国决定对14—18岁的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
本文标题: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0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