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讲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兴起
政治哲学专题研究第一讲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一、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区分•二、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三、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当代世界(尤其在英美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思想和学术领域经历了一场政治哲学的广泛复兴。•之所以可称之为“复兴”,是因为在此之前,起码在英语世界的杂志里几乎不关注政治哲学的问题。•政治哲学在西方曾经有过引人注目的传统,正因此,它的衰败才映衬了当代复兴之伟大。•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它的衰败,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它复兴的呢?我们可以找到一种什么线索,并从中看到一种什么意义呢?一、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区别•政治哲学是哲学的分支,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哲学和社会科学有什么区别?人类的知识有三种类型:•人类的知识有三种类型:•其一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的形而上学的或规范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思想或哲学,它们有古老的历史。•其二是以对事物的观察为基础的经验知识,我们称之为科学,它虽然源于古代,但发展和成型于现代。•其三是以逻辑推论为基础的分析知识,如数学和逻辑这样的形式知识。•20世纪影响最广泛、最持久的哲学思潮之一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20年代中开始流行于德语国家,二战后传到美国。•它对20世纪的知识状况影响深远。其背景是唯科学主义思潮,它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人类其它知识的楷模。•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20世纪上半叶,许多人不再信任规范性(评价性)的、形而上学的知识。•人们认为,只有经验性的知识和形式上的知识才有真假之分,而评价性的规范知识没有真假、正误的问题。•如果说哲学有意义的话,那么也仅限于分析哲学,这意味着形而上学应该消亡。逻辑实证主义的著名人物卡尔纳普写道:•“在形而上学领域里,包括全部价值哲学和规范理论,逻辑分析得出反面结论:这个领域里的全部断言陈述全都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价值或规范的客观有效性是不能用经验证实的,也不能从经验陈述中推出来的;因此它是根本不能(用有意义的陈述)断言的。”•于是,逻辑实证主义埋葬了价值或道德争论的可能性,正如罗伯特·达尔指出的:•“假使道德断言是没有意义的,或无论如何没有合理的或‘认识的’意义,那么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也应该是没有意义的。而如果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根本没有意义,那它就必然是一种徒劳的事业了。”•欧洲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诸如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这样一些人物)的发展也有力推动了美国政治学向实证研究的转化。•可以说,政治学独立学科地位的形成是社会科学兴起这个大背景下的势所必然现象。•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延伸,是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对象研究上的应用,它以经验观察为基础。•其最成功的范例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等都处于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学科方法之间争论的地带。但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都相继向社会科学方向发展,这被认为是一场知识的巨大进步。•1944年出版的《美国政治词典》给政治学下的定义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家的理论、组织、政体和实践。”•在实证主义的框架里,没有政治哲学的地位,因为它既不属于经验科学,也不属于形式知识。它所提出来的问题被认为都是一些没法给予回答和研究的问题,根本无法构成真理性知识。•彼得·拉斯莱特在1956年写道:“无论如何,就目前而言,政治哲学已经寿终正寝。”•罗伯特·达尔于1958年写道:政治哲学“在英语系国家中已经死亡,而在别处则气息奄奄。”•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多方面,但就方法论而言,逻辑实证主义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原因。二、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传统政治哲学家所从事的活动有三种:•一是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由于科学方法的缺乏,他们在这方面都不出色。•二是提出规范性理论,包括道德和价值判断。这种活动通常是:提出目的及其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柏拉图对最好的国家的阐释,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论说,等。这些理论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国家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最佳政府体制?如何辩明政治制度的道德基础?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多数人的道德观应当凌驾于少数人之上吗?等等。这些问题涉及“正当”(right)与“好”(good),因而属于道德哲学的课题。•三是概念或命题的分析。如“正义”、“善”、“自由”、“平等”等的分析。也包含规范性。•最重视的是规范活动,也即“应当”或价值问题。•原因是,所有伟大的政治哲学家都把他们的著述视为他们时代的政治过程的一部分,都带有实际的目的,都想影响实际的政治活动。•他们著书立说是为了批评、谴责或者维护、支持现有的制度,为某种政治状况辩护,或号召人们去改变这个政治状况。•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现代政治学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不是价值,不是“应当”如何,而是事实,即“是”如何。•现代政治科学认为,价值不是政治学的主题,作为科学的政治学应该研究事实。•因此,政治学者只把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作为自己的任务。•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政治现实,而政治哲学则要追寻政治所追求的价值。•它们都涉及政治,可以说,政治是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那么,什么是政治?•第一种观点把政治等同于国家、政府的活动、制度等,它包括围绕着政府决策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事件。•但是,把政治机构作为政治定义的基础显然范围太窄,它未能看到隐藏在政府机构后面的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政府机构具有政治性质。•因此,政治的定义不应该局限于机构上,而应该深入到通过各种机构来表达愿望、需求和意志的广泛的活动上。•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就是与权力、权威和冲突有关的事情。•哪里有权力关系或冲突,哪里就有政治。•这里的权力不限于国家政府权力,政治涉及各种形式的权力关系和冲突,包括不同利益集团(如政党、工会、压力集团等)、阶级、社群、性别、种族、宗教等等的权力和冲突关系,它们广泛存在于社会中。•这又把政治界定得太宽泛了。•第三种观点考虑的不是权力的实施,以及争夺权力而产生的冲突,而是权力的功能、目标。•政治的功能或目标可能有:维护秩序、解决冲突、实现正义、促进美好的生活、追求某种理想或事业。•这些目标都不同于追求私人利益的活动目标,而是一种公共目标。•马克思认为,政治的功能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镇压。因此,政治隐含着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是虚假的。马克思:“国家只是为了私有制才存在的”。“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马克思看来,有冲突就有政治,冲突的平息意味着政治的消亡。•共产主义的目标恰恰是政治(国家)的消亡,也即无阶级、无冲突的社会,那时,对物的管理将代替对人的统治。•卡尔·施米特(1888-1985)的政治定义:政治就是敌我之分,敌人的消失就是政治的衰亡。放弃敌人和朋友的划分,就是放弃政治。•政治本来是解决冲突的,而上述观点使政治依赖于冲突,冲突使政治得以可能。•第四种观点认为,政治是一个竞技场或论坛,它让各种观点、利益和善观念汇聚到政治机构上来,然后由它们来作出并执行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将整个社会整合在一起。•戴维·伊斯顿(1917-)认为:政治是某一社会中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种价值是每一个人(通过集团)都渴望得到的东西。•分配这种价值的权力必需具有权威,只要这个权力的决策被人们认为应该服从,它就具有权威。•政治体系分输入和输出。输入即对价值的需求和对现存制度的支持,输出即立法、宣传、镇压等。•政治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事情,而且是政党、集团、以及其他各种团体的事情。它们起到压缩、凝聚、引导、汇集、表达需求的功能。•中国的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我们对什么是“政治”作一个总结。•政治可以简要地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上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政治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权力关系中,它未必等于国家或政府的事情,但通常被认为只限于国家或政府的事情。•政治系统的功能是,把这个系统的所有强有力成员的欲求、见解、希望等等转变、凝聚成有约束力的决定。•政治围绕着权力而发生。•权力是指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权力不一定是以公开的形式使用,也可以隐蔽地使用。权力既可以是强加的,也可以是灌输的。•政治的前提是观点或利益的分歧(无论目的还是手段),如果人们能够非强加地达成一致或共识,就没有政治。•当这种共识不能达成,而有关的群体又需要集体行动时,政治就产生了。•决策必需具有权威,制定和实施政策必需要有某种可以促使群体成员服从的力量。•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压力手段,既权力。•权力的使用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强制,将决策强加给不愿服从的成员。•二是灌输、导向、洗脑。政治与意识形态不可分割。•三是劝说、感化、讨价还价。这是民主社会最常见的权力形式。•政治需要人们接受,如果决策不被接受,政治就充满危险。•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权力被接受、承认和服从的程度。•在失去合法性的情况下,政治倾向于使用暴力或高压来达成一致。三、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自20世纪初,随着元伦理学和逻辑实证主义成为学术主流,有关规范或价值的思考就基本上被逐出了要求实证化、科学化的学术领域。•自那以后,人类思想似乎进入了一个后规范和后政治哲学的时代,似乎问题只在于去行动,而不再认为有指导行动的严肃的、普遍的价值可探询。•政治哲学的衰败并不意味着政治研究的淡漠,也不意味着政治在人们生活中不再重要,所发生的仅仅是一种对知识基础理解的变化,这一变化导致政治科学取代了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一门古老的知识学科,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政治科学的形成则要晚近得多,它是社会科学的分支。•而政治哲学的衰落之时恰好是社会科学的兴起之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后者取代了前者,但实际上两者并无关系。导致政治哲学衰败的不是社会科学的兴起,而是一场实证主义的理论运动。•美国政治科学发端于188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的政治科学院。•这一事件之所以标志着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诞生,就在于它在方法论上的自觉的科学主义追求。•政治科学院的创办人柏吉斯极力提倡科学主义,认为完全可以运用自然科学中已经取得的成功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他开创了“新政治学”的科学主义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形成后,原来的政治哲学现在是政治学的分支领域之一,被称为政治理论,其本身没有独立的领域。•政治理论是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经典著作的专门研究,或对自古希腊至今的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这意味着,伟大的东西已经成为过去,成为了研究对象,今天已经不再有这种东西了。•实际上,政治哲学早在19世纪中期以后就逐渐衰落了,自那以后就再没有伟大的著作问世,西方政治思想传统那种有活力的、激动人心的思考似乎停止了。•20世纪20年代,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之父的查尔斯·梅里亚姆的观点开始成为政治学的正统。•他发展出一套客观的、精细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非常重视社会学、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计量技术的应用。•40年代,梅里亚姆的学生哈罗德·拉斯韦尔进一步加强了梅里亚姆的研究方法。•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占据了政治学的主导地位,其观点来自于梅里亚姆和拉斯韦尔,其方法论则来自逻辑实证主义,其核心信条是:按照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模式来发展政治科学。•行为主义者认为,价值判断在科学上无法成立,因而政治学家应当放弃重大争论问题。•如果行为主义所言能够成立,那么整个政治哲学的历史都将丧失探索真理上的意义,政治哲学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都将失去凭据,他们所思考的重大价值问题如什么是最好的政府体制、什么是正义等等都将化为私人的偏好。•问题不在于政治学的科学化,而在于政治学科学化所主张的知识论观点。•政治学的科学化是政治现象研究
本文标题:第1讲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兴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2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