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
以《风云初记》为例,谈谈对孙犁小说的认识《风云初记》是孙犁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尽管当时主流话语对创作进行了种种规范,但小说仍用优美的诗化语言以及充满作家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描述了冀北农村特有的伦理美学和当地人民奋起抗战的时代史诗。下面我就两大方面谈谈对孙犁这篇小说的认识。一、诗化了的小说——谈《风云初记》的艺术特色《风云初记》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几乎可以当作一篇带有强烈的抒情成分的诗歌来读。全书共分三集,整部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人民抗日力量的成长。全篇以高庆山、吴春儿、田大瞎子、老蒋四家为中心,细致地描绘出冀中抗日根据地各阶层人物的面貌。所有的人物都在抗日这个矛盾的焦点上,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特性、生活习惯、个性和爱好活动着、斗争着、变化着。但全篇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硝烟,而是用抒情的笔法和水彩画般的色调,着重描写活跃在抗日烽火熊熊燃起的一些普通男女身上,写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实。(一)把浓郁的、令人神往的诗情和真实的人物性格的刻划结合起来,把诗歌和小说结合起来。这正是《风云初记》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风云初记》是具备了诗歌的特质的。它的抒情十分强烈。作为长篇小说,它似乎并不以情节曲折丰富见长,不以结构谨严精密取胜,对生活图景和人物性格也不一定都作精确细致的刻划,却更重于描写人物在某一种感情状态支配下内心世界强烈的颤动,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风云初记》刻划形象的手法,不完全借助人物重大的行动和肖像的描绘,而善于用抒情的笔调,诗意的遐想,从容自若的态度,通过家常说话,生活琐事细腻入微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但又与抗日斗争的脉搏息息相通。有时,作者又能抓住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用一句话、一个动作表现出来,寥寥数笔,就能挖到人物心灵的深处。可以说抓住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这是孙犁刻划人物形象一贯的手法。读这篇小说常可从人物的对话、行动中,窥见各人的心迹。通过真情的交流,把极平凡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富诗意的境界。如春儿和老温妻子关于写信给自己军队里的爱人的对话,简直是一首极为优美的、朴素的散文诗,读之不觉荡气回肠,醺然若醉。作者总是把人物的活动放在诗的境界之中,并把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委婉地揭示出来。(二)《风云初记》具有浓郁的抒情味,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这部小说所写的景物,都有动人的画意:写山,“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像排起来的一样,一个方向,一个姿态”,写水,“她无数次在奔腾的河流上,小心的走过颤动的浮桥,她的身影和天上的星月,一同映进碧绿的水流”。作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或缘情布景,或触景生情,使情和景和谐地统一起来。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如在小说的第一集中第一段写的是芒种和春儿的爱情:“半夜了,天空滴着露水…蝈蝈儿叫着,慢慢爬到那里去。”这段爱情描写,写的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但却是情深语秀的好诗。本段爱情描写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儿女柔情写的那么富有诗意,耐人寻味。强烈的抒情成分是孙犁的作品中显著的艺术特色。(三)精炼和含蓄,是《风云初记》的另一鲜明艺术特色。诗贵精炼,尤贵含蓄。《风云初记》的笔墨容量相当大,作者能把众多的人物,广阔的生活图景,纷纭复杂的情节压缩凝聚在比较简短的篇幅中,从一个人物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生活横断面到另一个生活横断面,作者的描写往往是采取“跳跃式”的笔法。长篇小说采用这种写法,可繁可简,能略能详,在形式上相当自由。如在写高翔媳妇对丈夫的爱情:“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象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细腻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年青的妻子对长久别离的丈夫的款款深情,从而把儿女柔情写得含蓄,富有诗意。(四)把散文的章法、诗的意境巧妙地运用到小说中去,这也是《风云初记》的一个艺术特色。《风云初记》整部作品似乎是要摆脱一切拘束,常常是一个细节,一次回忆,一番抒情,一处景色,一段对话,一场斗争,写来都是触手而发,那么随意。小说中几个人物的活动,如春儿、芒种的若即若离,高疤、俗儿的忽隐忽现,高庆山、李佩钟的几次调动,田大瞎子、田耀武的再三捣乱等等,都能贯穿始终,没有离开故事的中心。每一章节的结尾,有的用一句对话作结,有的用一个动作作结,有的下一个精当的结论,有的作一段简短的抒情,但都表现得含蓄蕴借,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富于诗情画意。作者不仅能对儿女柔情写得富有诗意,每一章节的结尾,有的用一句对话作结,有的用一个动作作结,有的下一个精当的结论,有的作一段简短的抒情,但都表现得含蓄蕴借,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富于诗情画意。作者不仅能对儿女柔情写得富有诗意,对描述时代风云的变幻同样饱含诗意。例如下面一段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的塞外风光的速写画,却很完整地构成了诗的意境、诗的情调、诗的气象:“部队爬到了长城岭上的关口…还是看见新的部队出关,感到你和你的羊群有了巩固的保障?”这是在写战场,写行军,写得多么壮美,多么瑰丽,多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把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感情总是和谐地、巧妙地交流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五)孙犁善于采用侧面的描写来表现正面的斗争,较多地以日常生活来反映风云变幻的时代面貌。小说名为《风云初记》,它所反映的也是风云变幻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然而书中并没有大规模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日本鬼子象一只巨兽一样时时要扑过来,但终于没有来。群众性的大场面也很少出现,偶而出现时,也不用很多笔墨去渲染热烈的气氛,而往往略勾几笔以后,就“顾左右而言他”,去表现人与人之间动人心弦的小事。作者把所要写的故事放在一个阔大的背景之中。整部小说着力描写的是急雨飞云的时代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震荡之声。描写战争却不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场面,而描述的却是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文中“假如叫敌人占据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庄稼、牛羊…什么也没有了。”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语言,平易而又真切。用之以抒写爱国和保国之心,用之以刻春儿这样纯洁、热情、聪明、勇敢的少女,是最恰当的。二、《风云初记》与孙犁小说的审美残缺孙犁的代表作《风云初记》存在着审美极致与审美残缺的文本裂隙:一方面将残酷的战争浪漫化,将平淡的人生诗意化、将乡土景色唯美化、将人性人情理想化,把文学自身的审美理想与充满时代精神的现实内容相交融,达到了那个时代政治与文学完美契合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对革命理性的激情表达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怀中传达出对狭隘的阶级身份的质疑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隐忧,诗体小说在文本结构中也出现了审美残缺。(一)日常生活的“政治”与文学审美的融合《风云初记》虽然是在革命理性规约下的“红色经典”叙事文本,但孙犁的革命浪漫气质和对真善美的极致追求,使他擅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政治”和诗意,小说不仅表现了春儿、芒种、变吉、李佩钟等英雄们的集体成长,更注重他们情感的归属、信仰的选择、意志的锻炼等“内在性”的心灵意象,展现了滹沱河畔的人民在战火硝烟中坚毅而美丽的灵魂。在诗味氤氲的叙事中,小说始终贯穿的是春儿和芒种的爱情线索,青年人的爱情虽然是随着革命的发展而起伏,但作家情景交融的描绘就像一首乡土抒情诗。但是这种诗性叙事是一种以革命理性为指导、以阶级意识判断为前提、带有革命理性色彩的叙事。他大量地把散文和诗的表现手法运用于小说,以其清新、明快、优美的笔调把一幅幅具有浓郁冀中风情的场景和温馨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起来,创造出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把日常生活的“政治”与文学审美融合起来。(二)革命人道主义情怀和李佩钟形象的审美残缺《风云初记》中,孙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审美残缺”的女性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中,李佩钟逐渐克服了知识分子和女性的幼稚、单纯,特别是在革命干部高庆山的帮助、引导下,她在革命工作和抗日斗争中迅速成长、成熟起来。但小说在叙述其成长的高潮中终止了。怀着对美好女性的特有的柔情,孙犁脱离了革命理性的规约,用孙犁式的革命人道主义深入到这个年轻的知识女性、革命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她政治性的成长和成熟是外在的、表面的;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超越和情感渴望是根本没有触及的,处于知识分子身份的焦虑和爱情困境中李佩钟就显示出特有的忧郁和感伤的气质,这也代表了“十七年”知识分子身份感和归属感的普遍惶惑。从李佩钟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孙犁对非工农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隐忧,在这里,孙犁的革命人道主义美学理想与革命理性之间出现了裂隙,《风云初记》多少有些背离革命历史小说的“正典”标准。但从革命文化视野来看,《风云初记》最终还是对革命人情美和人性美的颂歌为政治寻求美好。
本文标题: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3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