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古诗三首《寒食》学习目标•1.能有节奏、有感情朗诵全诗,并能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景色。•3.体会借古讽今的手法,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这里指的是天子宠幸之臣。韵译: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五侯家。袅袅炊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写景叙事借景抒情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该诗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权专宠的腐败现象的嘲讽。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句解:“飞花”点明是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译文: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花无数。赏析-----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解:上句的“传”和下句的“散”生动地描绘出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赏析-----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风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的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委婉的讽刺。总结《寒食》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情景?联系寒食节的习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诗人通过刻画寒食节家家禁火,而皇帝却独独给公侯之家传蜡烛之事,表达了对时政的讽刺。迢迢牵牛星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文学常识。•2.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4.体会叠词的使用效果。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所收集,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看一看•《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描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一类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记一记出处:组诗《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内容:一类描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一类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一字千金。钟嵘《诗品》明节奏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或者二三。读一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读一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里指整幅的布帛遥远的样子明亮的样子举起织机声掉落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间隔含情凝视的样子离形容清澈品一品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想象:织女与牛郎隔着银河怅望。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视点:站在地上,仰望天空“迢迢”、“皎皎”既是写牵牛星,又是写河汉女。•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她从早到晚也织不成布,她哭泣着,泪水如雨长流不断。视点:转移到天上--银河之畔诗人想象: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提问:前一句写织女忙碌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提问:终日以泪洗面为什么还要织布呢?此句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情感?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七至十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相距又该有多远呢?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一水相隔咫尺天涯提问•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又有何目的?•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有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提问五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思想感情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受压制不能欢聚•叠词的使用或是写景或是摹声或是绘情或是状貌,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之美•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清且浅•脉脉:写相视之态叠字的表达效果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体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重要考点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五夜望月郝寨一中:赵晔学习目标•1.能有节奏、有感情朗诵全诗,并能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ya),冷露/无声/湿桂花(hu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jia)。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人(今河南许昌)。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诗题一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二)解诗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歇,休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清冷的露珠打湿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三)品诗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洁白的地面熟睡的乌鸦飘洒的冷露润湿的桂花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图画?展现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图画,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展现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怅然的心情。思考问题•“地白”在文中是何意思?用在此处有何含义?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地白”在文中有何意思?由此联想到哪一句诗句?•“地白”指月光满地。“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之感。•联想到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化静为动,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落”换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拙了。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2020/3/95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二)图画美皎洁的明月银白的地面熟睡的乌鸦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三)悟主旨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别离思聚、望月怀人的感情。链(1)说出月亮的别称(2)搜集咏月名句月亮的别称:银钩、玉钩、玉弓、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广寒、清虚、嫦娥、婵娟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鸦鹊,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写景抒情地白栖鸦冷露桂花望月秋思借月思人
本文标题:4--古代诗歌三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3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