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1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Management主讲:王名扬办公室:信息学院404办公电话:82191525学习《信息管理学》有何意义?时代背景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和全球通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到以“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它正在改变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詹姆斯.马丁指出,19世纪世界知识总量每50年增长1倍,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长1倍,70年代为每5年1倍,而目前则是每3年增长1倍,有的学科甚至每隔1.5年增长1倍。示例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每天要生产100MB以上来自各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商业数据;美国政府部门的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库每天要接收约5TB的数据量;在科研方面,以美国宇航局的数据库为例,每天从卫星下载的数据量就达3~4TB之多,而为研究,这些数据至少要保持7年之久;据估计,1993年全球数据存储容量约为二千TB,到2000年增加到三百万TB,面对极度膨胀的数据信息量,人们受到“数据过剩”的巨大压力。数据:5数据爆炸.知识贫乏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数据爆炸.知识贫乏”的尴尬。6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管理学,就是以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为核心问题而展开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目的是为人类博采知识、捕捉信息提供有效的方法、工具和手段。7什么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属于人类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信息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成员。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概括起来,信息管理就是充分地开发、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全过程。8教材:《信息管理学教程》李朝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章节安排:第一章:信息管理理论综述(信息、信息管理)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第三章: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生命周期)第四章:信息产品的开发方法(逻辑学方法、数量分析方法)第五章:信息商品的流通(信息商品、信息市场)第六章:信息管理的技术(数据资源、数据通信)第七章:信息人才的管理(CIO)第八章: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联盟、协同商务、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第1章信息管理理论综述本章主要内容信息概述信息管理概述信息管理的理论流派与体系框架*11第一节信息概述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类型信息的功能信息量与信息质12(一)信息的含义1.“消息”层面的信息暮春怀故人唐·李中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梅花宋·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13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1948年,申农(信息论的创始人)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研究的是消息在从信源(信息的发出者)到信宿(信息的接收者)通讯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减少。如,我们学习的过程申农ClaudeElwoodShannon(1916-2001)14克劳德·艾尔伍德·申农(ClaudeElwoodShannon,1916-20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名誉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1948年10月申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被视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他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熵(entropy)”理论,到目前他的理论框架依然是信息学理论的标准。“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与信息论15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信息量?多少?16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1950年,维纳(控制论的奠基人):信息是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NorbertWiener(1894-1964)173)哲学层面的信息概念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钟义信教授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存在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运动,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及生命运动的高级形式――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184)经济领域的信息概念经济科学家们: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5)生物科学领域的信息概念生命体之间信号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6)其他概念在网络上传输的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集合体。19信息是主体所感知的按照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能够反映事物运动状态及变化方式的内容。教材的定义:20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形象地解释为原料和成品的关系,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制成品。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是信息开发的过程。数据转换处理(运用知识采集、组织和处理数据)信息是什么?我们的定义:21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1998年,世界银行推出《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对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区别进行了阐述:(1)数据: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图像等;如:19491001(2)信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如:1949年10月1日可以表示一个人的生日,也可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生日。数据+处理=信息(3)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即有意义的信息。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变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22数据信息知识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处理而得到;信息是知识的原材料,知识是由信息提炼出来的抽象产物。知识信息数据23(二)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依附性普遍性: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运动是绝对的。客观性:以客观存在为前提;不以载体而变化。如:一条新闻;一部电影;天气预报依存性:依附于载体:离开物质载体,信息便无法存在;又独立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而不改变其性质。24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整体性(系统性):将反映事物不同方面的信息集成起来,从整体角度来反映、描述事物,如:“盲人摸象”的后果;信息集成带来信息增殖,1+12。层次性:复杂的事物是由比它相对简单的系统结构组成的;还原论的观点。如:人体结构;西医与中医的区别不完全性: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作为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信息也必然是不断变化的。25还原论与整体论是科研方法论的两大体系,也是科学和哲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古老论题。还原论:还原:把复杂的系统(或现象、过程)层层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还原论: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来加以解释。从还原论到整体论26整体论:系统的整体一定是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整体论:把一个事物以一个整体的功能做为独立单元进行研究。(宏观、整体)如,考察一台复杂机器,还原论者可能会立即拿起螺丝刀和扳手将机器拆散成几千、几万个零部件,并分别考察;整体论者:不拆散机器,输入一些指令性操作,观察机器反应,建立输入—输出间的联系。从还原论到整体论27观点:还原论与整体论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本身无所谓优劣之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完全视乎具体情形,如考察机器是否正常运转(整体论),考察机器哪里出了问题(还原论)。从还原论到整体论28教育上的整体论:“木桶原理”木桶是用一块块板子竖着拼起来的,这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些板子的质量,而且是这些板子整体的质量。因为只能将水装到最短那块板子那儿,再多,水就会从这块短板子那里流走了。如果用这一块块板子代表着学生必需具备的素质,如德、智、体、美等,那么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便一目了然。29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整体性(系统性):将反映事物不同方面的信息集成起来,从整体角度来反映、描述事物,如:“盲人摸象”的后果;信息集成带来信息增殖,1+12。层次性:复杂的事物是由比它相对简单的系统结构组成的;还原论的观点。如:人体结构;西医与中医的区别不完全性: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作为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信息也必然是不断变化的。30(二)信息的特征3)信息具有主观性、加工性、可开发性主观性: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结果;认识的过程是信息分析与处理的过程。加工性:被人类感知后形成的一次信息大多不能直接应用,需进行加工处理(一次、二次、三次信息)。可开发性:信息被加工后,还可从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和外延。31(二)信息的特征4)信息具有储存性、传递性、共享性储存性:存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存储(物质依附性)、大脑存储。传递性:信息的意义在于传递。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它的价值作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传统文化、网络信息共享性:信息能够共享是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特征。如:网络中的信息。32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英]萧伯纳33(二)信息的特征5)信息具有价值性、可生产性、经济性价值性:信息是劳动产物(价值)。可生产性:信息是一种特殊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可被加工处理。经济性: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拿到市场上交换,可以成为信息商品。34(6)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动态性:信息的内容和效用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时效性:信息的老化尽管信息不会因其载体的磨损而产生损失,但是载体上的信息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时或无用的信息,也就是信息的老化。如:承载在文献载体上的信息,会随时间而老化,致使信息的使用受到了时间的限制,称之为信息的时效性。35(三)信息的类型(1)米哈依洛夫的信息两分类法:36(2)按信息产生的先后或加工的深度分:一次信息:记录有原始全文信息的文献载体;原始记录(零散,无规则)。如:会议笔记(记录)、一篇文章等。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加工处理而产生(有序,有规则)如:文摘、索引等;《管理科学文摘》、《经济参考文摘》三次信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的一次、二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核算加工生成的信息。如:综述、专题报告、词典、年鉴等37(3)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文献型:以文字为主,有明确的专业或学术领域;可生成二次、三次文献如:各种研究报告、论文、资料、刊物、书籍等。档案型:以文字为主,反映历史的事实和演变过程,“事后”的,生命周期比较长。统计(数据)型:数字型信息的集合;以数据、图表为主是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的主要特点。图像型:以图像为主,如照片、电影、遥感图像、电视录像动态型:行情、商情、战况等生命周期短的信息;生命周期短,强调时效性。38(4)按信息记录内容与使用领域划分:经济信息: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金融投资、市场贸易等)管理信息:各行业各层次管理与决策活动需要的信息(人事、财务、工资等)科技信息:科学研究积累的信息(理论、学说、发明、专利等)政务信息:政府机关活动产生的信息(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文教信息:教育、体
本文标题:第一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4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