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2012)
第九讲唯理论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1年11月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三条基本原理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物质世界存在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实体。既然如此,在我的思想中怎么可能有比我更完满的观念例如上帝观念呢?我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比我自己更完满的东西的思想呢?无中不能生有,而且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源自比较不完满的东西。就上帝这一表征着最完满的存在的观念而论,显然我不可能是它的原因,它只能源于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一个比我更加完满的存在将这个观念放进我的心灵之中,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证明上帝是一个最完满的实体,所以我也就确信上帝是决不会欺骗我的,决不会把我引入歧途,陷入谬误。因为欺骗和谬误这些非实在的东西与上帝这样一个绝对实在的完满属性不相符合。如果上帝给予我们的认识能力是贻误人生的,他使我们认假为真,那他就是一个骗子。现在,我们知道上帝是完满的,因而不可能欺骗我们,于是我们最大的怀疑便连根铲除了。这就是说,由于确信上帝的实在性和完满性,我现在也确信物质世界的存在。实体“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真正符合这个实体定义的只有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是绝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当我们说上帝、心灵和物体是三个实体的时候,并不是在同一意义上说的。从来源上讲,心灵与物体都依赖于上帝,不过它们仅只依赖于上帝。而就本性而言,心灵之为心灵,物体之为物体,是依赖于自身而存在的,所以从相对的意义上说,它们也可以叫做实体。二元论确立主体性使笛卡尔成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然而也引出了二元论的难题。笛卡尔的二元论给近代哲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所以,笛卡尔需要上帝解决二元论的难题。心身关系问题心身二元论心身交感论偶因论副现象论心身同时发生论先定和谐论一般的哲学是从被创造物开始,笛卡尔是从心灵开始,我则是从神开始。--斯宾诺莎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deSpinoza,1632-1677),希伯来学名BentodeSpinoza,脱离犹太教会之后改名为以拉丁文拼写的BenedictdeSpinoza(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据说许多科学家都用过斯宾诺莎磨制的镜片。德国诗人海涅有一句名言:“我们所有的哲学家,往往自己并不自觉,却都是通过巴鲁赫·斯宾诺莎磨制的眼镜在观看世界”。黑格尔:“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作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在斯宾诺莎看来,“事物被我们认为真实的,不外两个方式:或者是就事物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及地点的关系中去加以认识,或者是就事物被包括在神内,从神圣的自然之必然性去加以认识”。显然,他认为这后一种方式是更高级的认识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斯宾诺莎面临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而从更深的层面说,他要解决的是人生所能通达的至善境界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斯宾诺莎哲学具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其哲学的目的在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满境界。他的哲学体系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伦理学则是最高的目的。因此,斯宾诺莎将他的主要著作名之为《伦理学》。这部著作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之后还有推论、解说等等,完全按照几何学的方法构造了一个哲学体系,真正使笛卡尔将几何学方法改造成为哲学方法的理想付诸现实,当然也妨碍了他直接提出并充分论证自己的思想。命题四十四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证明理性的本性(据第二部分命题四十一)在于真正地认知事物或(据第一部分公则六)在于认知事物自身,换言之(据第一部分命题二十九)不在于认事物为偶然的,而在于认事物为必然的。此证。一、本体论实体“实体(substantia),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这就是说,实体是独立自存的,它自己是自己的原因。从这个定义出发,以“实体即自因”为核心和基础,斯宾诺莎推演出了关于实体的一系列基本规定。首先,实体是“自因”。所谓“自因”亦即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换言之,“它的本质必然包含存在,或者存在即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既不可能由别的东西所产生,也不可能受他物所限制,否则便与实体的定义相矛盾。其次,实体是无限的。由于实体即自因,所以它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存在,因而是无限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它不是自因,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因而受别的实体所限制了,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实体是无限的。第三,实体是永恒的。所谓永恒,即存在自身。由于实体即自因,存在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就不可能不存在,因而一定是永恒的。另外,实体既然是自因,其存在的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而不可能由别的事物所产生,所以它的存在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必然是永恒的存在。第四,实体是不可分的。如果实体是可分的,那么从实体中分出来的各个部分或者仍然保持着实体的性质,或者失去了实体的性质。就前者来说,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只能是同一个实体,而后者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存在属于实体的本性。最后,实体是唯一的。如果有多个实体,那么众多实体的属性或者相同,或者不同。如果它们的属性相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实体。如果它们的属性不同,彼此之间就会相互限制,因而与实体的定义不符。因此,实体是唯一的。实体=神=自然“能生的自然”(naturanaturans)“被生的自然”(naturanaturata)自然神论泛神论属性“属性(attributus),我理解为由知性(intellectus)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按照实体的本性,它的属性是无限的,但是“从知性看来”亦即就人的认识限度而论,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两个属性,这就是思维和广延。斯宾诺莎通过将笛卡尔的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降低为实体的属性来化解二元论。一方面,思想与广延不是两个实体而是同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因而两者是同一的。所以“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无论我们借广延这一属性,或者借思想这一属性,或者借别的属性来认识自然,我们总会发现同一的因果次序或同一的因果联系,换言之,我们在每一观点下,总是会发现同样的事物连续”。例如,就神是一个思想者来说,它是圆形的观念的原因。而就神是一个广延物而言,它亦是圆形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又是相互独立,互不限制的。思想和广延是同一个实体的不同类的属性,所以相互之间不能发生直接关系,二者互不限制。“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它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它动或静。身心平行论身心同时发生论身心两面论样式“样式(modus),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按照他的观点,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万事万物乃是这个实体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幅千差万别的统一图景。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这样的:实体是自因、无限的、不可分的、永恒的和唯一的。样式则是他因、有限的、可分的、暂时的和杂多的。一切都在实体之内,所谓样式亦即实体的属性的“分殊”,也就是具体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要么属于思维属性的样式如个别的思想、观念、情绪、情感等,要么属于广延属性的样式如一切具有广延的物质事物。因此,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乃是一般与个别、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二、认识论斯宾诺莎的认识论以实体一元论和心物两面论为其前提。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思想与广延是它的两个本质属性,而它们的特殊状态则构成了自然万物。因此,一方面人的心灵是神的无限理智之一部分,亦即有限的理智,因而是能够认识实体及其属性的;另一方面,尽管思想不可能影响广延,广延也不可能影响思想,但是两者作为同一个实体的属性是一致的,所以认识了观念的次序也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就是以这种方式在思想与广延之间建立了同一性,从而保证了认识的客观有效性。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认为有三类知识:第一种是“意见或想象”,这种知识是没有确定性的,更不能使我们洞见事物的本质。第二种是“理性知识”,即由推论而得来的知识,如数学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知识”,这是由神的某一属性的客观本质的正确观念出发,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正确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会陷入错误,因而是最高的认识。真观念真观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它的特性是:“(一)真观念是简单的或由简单的观念构成的,(二)真观念能表示一物怎样和为什么存在或产生,(三)真观念的客观效果在心灵中,与其对象的形式本身相符合”。虽然真观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知识,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为源于同一个实体的事物与观念是相互独立、同时发生的,所以认识活动并不是从事物到观念,而是从观念到观念。当然,事物的次序与观念的次序一定是符合一致的,因此“观念与它的对象的符合”是衡量真观念或真理的标准,不过这只是“外在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的标志”,亦即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因此,“除了真观念外,还有什么更明白更确定的东西足以作真理的标准呢?正如光明之显示其自身并显示黑暗,所以真理即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当人们试图追问真观念从何而来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无穷后退的困境。这就像炼铁一样:要炼铁就必须有铁锤,要有铁锤又需要制造铁锤的工具……如此类推,这样的方式不可能解决问题。人最初利用原始的天然工具制造了简单的工具,又进而制造更精密的工具。认识也是如此。理智凭借天赋的力量自己制造理智的工具,再借这种工具充实它的力量来制造别的新的理智的作品,再由这种理智的作品进而探寻更新的工具或更深的力量,如此一步一步地进展,直至达到智慧的顶点为止。这就是说,我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首先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我们的“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这就构成了知识的进步。三、伦理学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主要问题是,既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因”的,都受严格的因果必然性支配,那么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如何可能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呢?应该说,本体论和认识论已经为此指明了方向:由于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能够认识万物的本质即实体或神,因而有可能摆脱单纯的样式状态,通达自由的境界。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理性是人类心灵的两大基本要素。情感主要表现为痛苦、快乐和欲望。每个人都根据他的情感来判断或估量善恶,快乐是善,痛苦为恶。如果人完全由情感支配,等于完全受命运摆布,那么他和动物一样都是情感的奴隶,也就谈不上道德不道德了。理性与情感不同,它能够使人认识神、知神、理解神,从而产生对神的理智的爱。唯有理性能够使人认识万物的本质,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因此,仅仅受情感或意见支配的人与由理性指导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不论他愿意与否,完全不知道他所作的是什么,而后者的行为,不是受他人的支配,而是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且仅做他所认识到在他的生活中最为重要之事,亦即仅追求一所最愿望的对象”,所以前者是奴隶,后者则是自由人。人们往往把斯宾诺莎看作与斯多亚学派一样的禁欲主义者,这是一种误解。例如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一篇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实际上,斯宾诺莎强调的是用理智控制情感,而不要作情感的奴隶。《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的菲谢尔森博士独身数十年,潜心钻研斯宾诺莎,体弱多病,生趣全无,濒于死亡,最后和一个老姑娘结婚,开始尝到人生乐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痊愈,精神舒畅。作者巧妙地讽刺了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我们通达至善而成为自由人的唯一途经就是对神的认识:“心灵的最高的善是对神的认识,心灵的最高德性是认识神”。因为一切皆出于神,没有神,一切都不存在。而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20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4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