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个方面来理解新旧动能的转换五个着力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7-01-1621:27中国投资咨询网A-A+1月1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苗圩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主要观点。新旧动能转换切忌顾此失彼苗圩认为,“制造强国”建设在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苗圩说,正像在制造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农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一样,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但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其作用就不重要。因此,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新旧动能的转换。一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要有机地结合,不要顾此失彼,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在鼓励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样刻不容缓。二是提升工业的基础与制造业创新这两种关键能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动力。讲到创新驱动,苗圩说,有两个关键性问题值得重视。第一,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像零部件、工艺、材料、专用设备,包括标准检测这些基础能力上不去,要想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起不来的。创新驱动应更多地投向基础产业,更加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只有基础打牢了,将来我们的发展才可能更加顺畅。第二,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一定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我们现在在创新上的投入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尽管投入占比已经超过销售收入的1%,但国际上一般平均是2%—3%)。企业除了在地位上、作用上要成为创新的主体,在投入上也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体。三是要深化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一方面可以带来重构性的效应,既能够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包括制造模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也能够牵引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实现供给和需求体系的重构,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两个IT的融合,还可以实现倍增效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闲置的、有用的资源集聚起来为发展所用。如果把这些资源应用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大红利”助推“制造强国”建设苗圩认为,未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发展的机遇上来看,可以充分发挥“四大红利”的作用。一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金融财税、要素价格、国有企业等领域,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进一步破除垄断,进一步减轻企业的外部成本,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来促进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升级。二是基于高素质劳动者的“新人口红利”。我们原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红利已经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现在还有人口的质量“红利”,每年我国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主体,无论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通过他们在各个领域里积极发挥作用,都将成为我国新的人口质量“红利”。三是基于创新驱动的“新的资源红利”。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必须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些传统要素的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信息这些方面的投入和驱动发展上面来,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生的新资源红利。四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全球化的红利”。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所获得的第一拨全球化的红利正在日趋弱化,但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推进,又带来企业“走出去”的新一拨全球化的“红利”。在此过程中,我们仍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引进来”也要提高引进的质量,“走出去”也不能把落后的产能、淘汰的产能放到人家那里去。关于所面临的挑战,苗圩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二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的减弱。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们不光要看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变挑战为机遇。”苗圩强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创新行政管理,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主动求变,促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互动、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协调互动。《意见》立足制度创新,明确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优化服务、融合发展、底线思维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构建形成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律、满足新动能集聚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环境更加完备,全社会创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人才、技术、知识、数据资源更加雄厚,有利于新供给与新需求衔接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政府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水平大幅提升,包容和支持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措施。一是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加速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二是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在新兴经济领域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三是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进一步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调整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完善采购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意见》指出,要强化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的意识,积极运用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立足创新驱动,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升级,使传统产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2016年上海税收破万亿:新旧动能转换房地产税收上升2017-01-1206:01:5621世纪经济报道姚建莉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姚建莉导读在2016年度上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金融业依旧强势霸榜,但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开始涌现出一些新力量;工业企业中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最突出的是房地产企业税收的大幅提升。作为全国首个实施“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的地区,上海市税收收入近几年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市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达到11847.0亿元,同比增长5.5%;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后,税收收入完成11380.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1%。从2015年的“全民炒股”到2016年股市冷淡,证券印花税大幅下降,因而上海税收总收入增速从上一年的22%回落到5.5%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剔除证券印花税后,上海税收收入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完成8173.6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市税收比重为71.8%,首超七成。可见上海的金融业以及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行业的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在上海市税务局近日公布的纳税百强名单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超过交通银行(601328,股吧),以137.51亿元纳税额居第三产业首位,工业企业纳税冠军则被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蝉联。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在2016年度上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金融业依旧强势霸榜,但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开始涌现出一些新力量;工业企业中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最突出的是房地产企业税收的大幅提升。证券交易印花税不到去年四成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百强企业共缴纳税款1751.9亿元,较上年增长11.4%,最低入围门槛由上年的5.63亿元提高至6.94亿元。通览上海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企业可以发现,金融业依旧最强,有高达47席,共缴纳税款1094.7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占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企业税收62.5%。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37.51亿元、136.55亿元位列前两位。股市的冷热也表现得很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印花税466.4亿元,还不到2015年的四成。在第三产业百强榜中,几大证券公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别排第四、第六、第八位,纳税款达到49.64亿元、43.03亿元、39.69亿元,税款和排名都比前一年有所提升。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仅以24.37亿元、19.70亿元排名第18、第23名,比2015年有明显下降。快递企业首次入围三产纳税百强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以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为代表的服务业企业税收增长明显。其中,“华为技术”税收达到13.67亿元,成为排名最高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腾讯科技”税收增长38.6%,排名由上年的96位上升至78位。作为首家入围的快递企业,申通快递以9.86亿元排在上海第三产业纳税百强的第59位。“烟、车、油、钢”纳税多、增长慢相比三产的亮点,2016年上海的工业企业则延续了一段时间以来的黯淡局面。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工业百强企业共缴纳税款1786.4亿元,较上年增长2.4%,增速较上年略升0.1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收入15.7%,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尽管工业百强企业税收总体增速放缓,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逐步降低,但入围百强工业企业税收门槛提高、百强企业占工业税收收入比重提升,可见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企业实力整体提升。其中,上海烟草集团以762.03亿元的纳税额,继续蝉联2016年上海工业企业纳税冠军。但总体上,“烟、车、油、钢”等工业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较上年增长0.9%,占百强工业企业税收79.5%,增速和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0.5和1.2个百分点,反映传统动能有所减弱。而百强中的其他工业企业税收较上年增长8.5%,占百强工业企业税收20.5%,增速和比重分别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工业百强企业中,有1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企业入围。比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缴纳税款2.17亿元,位列上海工业纳税百强企业第94位。房企税收提升显著201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交易旺盛,成交量及金额均创出新高,房企去库存效果明显,房地产税收随之上升。第三产业百强榜中,房地产企业所占席位和2015年一致,都只有7席,但房企在2016年排位有所提升,排名最靠前的房企2016年完成税收10.23亿元,排名第53位,超过了东方航空(600115,股吧)。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尽管2016年房企在上海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土地和各方面成本的攀升,房企利润被摊薄,且进入上海的门槛越来越高,市场风险也逐步上升,未来上海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中,房企席位仍会呈现一个逐渐缩减的态势。特别是在严厉调控在一段时期内不会放松的政策预期下,2017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是大概率事件,像2016年这样的“大年”难现,房企利润和税收也将应声下滑。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新产业税源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03月02日06:57中国经济网
本文标题:新旧动能转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4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