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学-黄达(完整版)
ECONOMICSOFMONEYANDFINANCE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1)2编著:修订本2009年元月(1)3总目录第一篇范畴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三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四篇宏观均衡第五篇几个金融理论问题(1)4第一篇范畴•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第三章金融•第四章利息和利率•第五章外汇与汇率(1)5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第七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第八章金融中介机构•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十章中央银行(1)6第三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1)7第四篇宏观均衡•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五章货币政策(1)8第五篇几个金融理论问题•第十六章几个金融理论问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篇范畴第一章目录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第二节货币的起源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第四节货币的职能第五节货币的界说第六节货币制度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第一章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在生活中,人们几乎处处、天天接触货币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第一章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1.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foreignexchange,exchange)。2.对于所有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是他们国家的“外汇”。第一章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的权势货币给人以能量无边和主宰命运的权势1.为什么“钱能通神”?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2.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节货币的起源第一章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1.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2.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第一章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种种实物货币;世界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如羽毛、贝壳、兽皮、铜、银、金等。铁布铜元玉贝金贝中国的古钱币金属货币,特别是上世纪初还在流通的金属铸币,在流通了几千年后,也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早期的金属货币是以块状流通的,这很不方便。因为每笔交易都要称重量、鉴成色,甚至还要进行分割,使用成本较高。•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在金属货币上打上印记,表明重量和成色,以便于流通。而最具权威性的国家铸造的金属货币具有更好的信用,逐步取代私人铸造的金属货币。•中国使用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铸币是铜币(达2000多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大量使用银币。代用货币•由于人们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易时,注重的是它代表的价值而非它自身实际的价值。因此,人们为了减少大量使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的不便,开始采用纸质的代用货币。•早期的这些纸币代表了一定量的金属货币,并可以随时与金属货币兑换,其使用比金属货币更为方便,因而逐步被人们所广为接受(银行券是典型代表)。信用货币1.用纸做的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与国库发行的纸币,它们的区分及转化。2.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即包括纸币、辅币(二者统称为通货、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如支票和信用卡等。电子货币则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支付工具,也是一种新的信用货币形式。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1.外国的钞票和硬币;2.外币的存款;3.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4.限定用于国际支付的本国货币……第一章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1.效率;2.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第四节货币的职能第一章第四节货币的职能最基本的职能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2.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3.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第一章第四节货币的职能货币购买力1.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2.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3.“货币购买力”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关于货币购买力高低的波动,是本教程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一章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交易的媒介和转移价值的手段1.它们有流通手段、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等名称,是正在流通着的、现实的货币。2.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首先就是指对它们的需求:MD=PQ/V3.货币流通速度V,实际是一个比值:PQ:MD第一章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保存价值的手段1.积累和保存价值,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必然要求;货币是实现要求的必然手段之一。2.保存价值的贵金属形态;保存价值的现代货币形态。它们的异同。3.积累和保存价值必须以现实的货币进行,用于这方面的货币构成货币需求的另一部分。4.但它们是不流通的货币。第一章第四节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图示货币赋予价格形态观念的货币用于购买支付用于积累保存价值现实的货币流通不流通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五节货币的界说第一章第五节货币的界说任何界说,都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都不可能是惟一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果不是从不同视角、不同深度来认识其性质,那是不可能对之有多少全面的、基本的理解的。第一章第五节货币的界说什么是货币?1.最粗略的表述:可用来买东西的What;或:在购买、支付和储蓄中被普遍接受的。2.20世纪以前古典的说法:一般等价物。3.始于凯恩斯:流动性;最具有流动性的。4.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还有种种机智的说法:的确可以令人感兴趣,但却不见得有真正的理论价值。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六节货币制度第一章第六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1.有史以来,各个国家都力图建立符合自己政策目标的、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2.由国家成文法、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惯例所规范的有关货币的方方面面(币材、货币单位、流通、铸造、发行、支付能力),是一国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第一章第六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1.货币单位的确定:“名”与“值”;——本币(本位币)P17和辅币;2.对钞票发行和存款货币创造的管理;3.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定支付能力和有限法定支付能力;4.其他,如实名制、反洗钱等规定。也需要有一点货币制度史的知识•在货币制度演进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信用货币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第一章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1.对货币制度作出国际性的安排时,则是国际货币体系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指多种范围,如有涉及所有主要国家的;有涉及某一地区的;有仅涉及双边或有限多边的;有多种层次,从某些方面的协调直至建立超国界的地区统一币制。第一章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举要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a.美元与黄金挂钩;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的浮动汇率制与盯住汇率制。3.欧元。第一章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制度与主权货币制度的独立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两者关系密切;分析国际关系中的货币制度时,这个问题必须特别予以关注。但这样的问题极为复杂,涉及全方位利害的权衡,切忌作简单的、想当然的判断;而且,一些看似不成问题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走向自我否定。第二章信用第一篇范畴第二章目录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第二节高利贷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第四节信用的形式第五节股份公司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第二章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1.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是“债”,等等。第二章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2.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3.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第二章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2.其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第二章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3.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货币借贷。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第二章信用第二节高利贷第二章第二节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1.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2.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第二章第二节高利贷对高利贷的态度1.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2.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第二章第二节高利贷我国的民间借贷1.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2.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3.应取的对策。第二章信用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07年,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联邦储备公报》,2002(10)。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经济”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1.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2.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5部门:⑴个人部门;⑵企业部门;⑶政府部门;⑷国外部门;⑸金融部门。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1.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2.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3.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1.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2.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3.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4.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1.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2.模型依据的恒等式:Y=C+I+X-M第二章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3.资金流量模型:第二章信用第四节信用的形式第二章第四节信用的形式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态1.借贷资本,是指处于借贷关系中的货币资本。2.他首先是资本;但与用于生产、流通、服务的实际资本有别:他并不参与实体资本的运作过程,但有收入——“利息”。好像货币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增殖的天然属性,就如同树能自己结出果实一样。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3.在《金融学》的领域中,对借贷资本的分析,是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考察借贷资本与实际资本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第四节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1.典型的商业信用,
本文标题:金融学-黄达(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5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