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年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第1页,共14页2019年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吉祥图案作为中国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通常常以花纹、谐音以及文字来表示。如图,利用“猴”同“侯”同音,“枫”同“封”同音,以示寓意。“封侯挂印”反映了()A.中国人表达情意委婉含蓄的特点B.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C.追求身居高位,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D.中国古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2.《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A.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B.皇帝惟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C.宦官干预朝政的制度化、合法化D.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3.如表: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时代汉(原始二年,公元2年)唐(天宝元年,742年)宋(元丰三年,1080年)明(隆庆六年,1572年)北方户数965万493万459万344万南方户数111万257万830万650万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10.334.364.465.4如表呈现的史实表明()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产重4.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人地矛盾突出C.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赋税制度改革5.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操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第2页,共14页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法6.1927年8月,毛泽东曾对瞿秋白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眀友。”这表明()A.第一次国共合作处在破裂的边缘B.革命重心转移促进了红色政权巩固C.毛泽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毛泽东倾向于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7.1937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A.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B.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C.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D.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8.1979年9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美元。这表明()A.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B.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C.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A.人文精神缺失B.城邦财富外流C.公民意识崩場D.贫富分化加剧10.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11.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宪政制度的完善B.征税程序严格化C.否定了议会至上D.税收立法民主化12.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一个生活富足的时代,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行的理想生活是:男人到市区工作,女人则在郊区的房子里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任何试图跨越这个理想边界的想法,就常常理解为反常或共产主义行为”。1957年,随着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出版,背起行囊,驾车上路,不问目标,只为“在路上”,成为二战后美国“跨掉一带”的宣言。这反映了()A.美国政府鼓励民众迫求自由和平等B.美苏争霸带来的恐慌和绝望C.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D.现代主义对理性生活的向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第3页,共14页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年,普罗堆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頓的死亡率至少下降.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逐漸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材料二:中国近代城市承继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势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积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年同內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阶段概况1983年--1997年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第4页,共14页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1997年--2002年“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廷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万。2002年--至今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如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5.材料: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的赋税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藉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制农民中不断地分制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藉登记、违法迁徒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藉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广籍制度改革的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16.材料: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报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之仇,曾于1905年发功日俄战争,苏联对此心怀怨恨。1931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将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12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1937年5月张伯伦在英国上台后,全面推行以妥协退让嫁祸于人为特征的绥靖政策,其他欧美国家亦步亦趋,纵虎为患。因此,苏联不可能指望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华北事变给中国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卢第5页,共14页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要求苏联参战的愿望日益迫切,甚至把苏联参战与否看作是中国抗战胜败的一个关键因素。1937年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苏联援华条件是,国民党必须停止内战和任何敌视中共的行动,至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苏联的武器和军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派出大批军事专家和飞行员,当时受过苏联顾问教官训练的中国军人达9万以上。1937--1941年,先后有2000余名苏联空地勤人员在中国工作过,其中有700名飞行员在中国轮流作战。--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制定援华制日政策的原因。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援华制日政策的影响。17.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时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吕思勉认为其书不同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19
本文标题:2019年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5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