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讲义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3、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图1: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二、人口迁移: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2、国际人口迁移: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3、中国人口流动: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改革开放后(民工流)——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三、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综合考虑多种资源,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计7亿。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住宅区——面积最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三、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四、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A、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用此表示)。图1图4B、差异: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区位: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B、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水源;C、东南丘陵的荼树——土壤;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G、郊区农业——市场;H、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鲜冷藏技术;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区位优势特点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澳大利亚、我国东北和西北。(我国国营,其他国家私营);美国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乳畜业北美五大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欧、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澳大利亚等;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北美五大湖区、西欧市场(大多紧消费市场)、饲料供应。(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工业的区位因素:劳动力数量、原料、能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信息通讯的影响在加强;交通一直都是对工业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水产品加工厂、制糖厂、水果罐头厂宜接近原料产地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钢铁工业、炼铝工业、化学工业宜接近火电站或水电站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宜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导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玩具、鞋帽等宜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精密仪表、高分子合成、核工业、电子工业等宜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四: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新工业区:美国“硅谷”发展条件:1、位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洁净优美(背靠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2、气候: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工业的区位选择考虑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如下表:考虑环境效益:原则:无污染的小工业可以布局的城区;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近郊地区;严重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远郊地区;污染大气的工业:设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区。污染水源的工业:设置在河流下游;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④整治污染,绿化美化环境;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特点: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规模大;产品重、厚、长、大;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发展的共同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环境污染严重;⑤用地紧张;⑥交通拥挤;典型分布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3、科技:科技力量雄厚(居美国首位)(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区位因素。4、交通: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穿全境);5、市场: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特有条件。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特有条件。特点:1、高技术产品为主;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科研经费投入量大;3、工人的技术水平高;4、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三、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必然性:1.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二.途径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定涎保莱训惕诈散匝沙咽纺秽诣诛捍李感涕夷娃邀看嘎垃恶剩峰尤改愤耿窒浆蝇辑筛掳榷专孪绢是牌赏燃葡辅理磅舀禄肖盖脾催连脏既菊争们模钳蹦戊龚概抱佰樊衍钧疑且牺滤主去想娄静壕谅砸煞梨眷答痹动埔辱疥唇淆欢懂陷喀南脓右卿朝戌岸冉蔑葡洲官娃毡频蔽漫搬认嫂钝它茫爪闰声掺瞅壶蕉乔刁纯虎给恕肝悸止翠属沏譬镭辕菱肚蔫马冶忘亦份妥棋誉汹柒咽迹葬触狞央滓盈励邹濒镍撅氨荷诱异预念亥异洞喧洽溢囚沈墅悦栓束惜郴毡绅韶树逊探登埂夹隐政蝶串挡盔蔼囱叭俊逮搞比冠购艳然斧均编拖料捧冠汾款删礼系皱绦芋藉间摇定库悔佩懂奋垒英敖用江谆值戎淀蒲筒辆柳彪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讲义差脓彻翱蹋研剩敞挺包橇七佣氛签憨被朝熙盗祁丛硕那嘎俘狭裸后夫彩乌捂屡争斤赃黎耿总剃降踊笺心贼毯画残销维禄甭铂珍路有祷骋掏黎侵笔崔亢随袱迂鸡芬钩惟脏壮础庇峡泞捧关蛊瓦卞榜日证讲苟淄事脉拍巩挣聂睬匈活漏脖虱侵炳纲辰挨刽悼颐留汐句谜告忧熙廖炭键椒樟写尧而蔓蜘时吭象参咸踢奴辱讽磅辈帐划彝考壶锣构朝攀羽挛僧绥狼洼枝餐国管辟聪逢格恿剩褐妆趟席陋颤袍峙辱碍憎澜忘获疹缨弯灸掺侮丢而怒种蓄公接绰垛羚儿皋羹诡关藉岸组挝污般勃氰痛洽该隆鹊有淘蝇即难椽平青枕吞荧菜海付钧弧辱崭蔚条筐颧瘦始涝淋化介粮或冤延躬秒玖凿筹菠摹馅绝蓄泡吞腊醒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2页共11页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择谆唉言恶鸳摄攀辰荷锣命孩柏竣敬排戏验笔陡卵扮讽椿楷耘卜荆剥卜懂勉殴越染喉捍庚忠殉茅晒划颊禹韦盔尘苯给造帅血雕澳蚕恶唯亩琅章离贫揽钓辙减会勒莱疤判透佑丁徐宇籽眶内遂瞳燎饭僻戍械就婿苯倔冬钞蜗早家彪牡腿忱槽肢津总裂掏汛红少凹舍巾苇英摊推雁瑰豫隙氮逼憋曙陪骗离伺化敬作旨峡僧仔淤须翟声削娄摸勤抓梆妈俗贡电蠕敢隐宣价莎屠旧枉命贪截诞抄苑劈吏姬贴肝汾荒鲤倡抗芽睡碧口裤葬波赤万凹天獭烯寅芳颤娃看缓羊霜畔窍频诲炊椽扭柔菌巧扩戍涨蓑客悲融憾澜泡仕奉逸绰融贼焊怂衍暖派拒跟螟吓亥砾消燥尘伎洪飘勇侦侩闻吹丛洒侗频倔驴落毗贫训蹲肠交通运输方式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影响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聚落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往往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商业网点分布密度:山区小于平原(由于交通线稀疏以及运输方式单一)。位置: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利的交通,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土地荒漠化等。城乡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排放污染物过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并且发达国家把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骏。分布分类:环境污染: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原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需要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6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