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六博2一、“六博”的发明“六博”,相传出于夏朝末期乌曹之手。据《世本》(战国时赵国史官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城)、作(制作)等)考证,乌曹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的大臣。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乌曹作簙。”3二、什么是六博许慎《说文解字》:“簙(即博),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据现代棋史学家研究,六博棋这种古老的棋戏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例如象棋、国际象棋等,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的。4三、西汉及其之前的六博六博的行棋方法主要包括大博和小博两种。在东汉时六博棋的形制有过一次革新,革新后的六博棋叫小博,而革新前的六博棋改称大博。双方各有6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当于王的棋子叫“枭”,另有5枚相当于卒的棋子叫“散”,散子分别名为﹕卢、雉、犊、塞(有二枚)。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盘局上进行,用投箸的方法决定行棋的步数,掷得的“箸”的数越大,走的棋步越多。西汉及其以前的大博,对博的胜负以杀“枭”来决定,即《韩非子》中所言“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象棋中以杀将夺帅为胜和这一点相类似。1.睡虎地秦墓2.高台汉墓3.普驼西汉墓4.团山西汉墓5.凤凰河西汉墓5四、东汉及其后的六博晋人张湛在《列子》的注里,引用了一段《古博经》,具体记载了小博的玩法,是至今能找到最详尽的记录:“博法:二人相对为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为‘水’,用棋十二枚,古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二人互掷彩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牵一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三‘筹’……获六‘筹’为大胜也。”这种博法是两人对局,博局有十二道,两头中间是“水”,12枚棋子,双方各执白黑棋6枚,分别布于局中12曲道上。双方还各有一枚称作“鱼”的圆形棋子,放在“水”中。双方互相掷茕行棋,行棋的步数根据掷的数字决定,棋子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名为“骄棋”,这枚“骄棋”便可入“水”中,吃掉对方的“鱼”,名为“牵鱼”。每牵鱼一次,获得博筹二根,连牵两次鱼,获得博筹三根,谁先获得六根博筹,就算获胜。6五、关于六博的考古发现1.甘肃六博木俑1972年在甘肃武威磨嘴子48号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彩绘六博木俑棋盘长29.2厘米,宽19.3厘米;木俑一高27.5厘米,一高28.5厘米。棋盘呈长方形,上绘黑底白色“规矩纹”图案。木俑为两男跪坐相向博戏。盘右一俑,右手放膝上,左手举于胸前;盘左一俑右臂向前下伸,握一筹。两木俑着交领长袍用灰色坐底,白色宽带线描绘条状纹饰,腰系带,头挽髻,面部及双手敷白粉,其上墨绘五官、发髻、胡须、衣领、袖口等,表情生动,惟妙惟肖。7五、关于六博的考古发现2.灵宝绿釉陶六博俑1972年河南省灵宝县出土的东汉绿釉陶六博俑。在一张坐榻上置长方盘,盘的半边摆着六根长条形算筹,另半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上每边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二枚圆的“鱼”。坐榻两旁跪坐二俑对局,形象逼真。8綠釉六博下為坐榻,榻上置長方形盤,一側放六根長條形箸,另一側放博局,博局兩邊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有二枚圓形的魚9五、关于六博的考古发现3.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了一套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完整的博具:在方形的漆盒内,有一博局,六黑棋、六白棋共12杖,短筭30枚,长筭12枚,直食棋20枚,环刀和削。盒中有一圆窝,内置博茕。106白6黑方形角質棋子,較小的灰色方塊形角質直食棋共20枚,角質筭suan(籌)42根,有長短二種。木骰子(古稱甇ying“罂),為球形18面體,一面刻「驕」jiao,對面刻「妻畏」,其他各面刻1-16數字,角質環首小刀、木削、木錛。11茕茕,相当于后世的骰子,掷子则回转,考古发现最早的茕是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石制14茕。汉代的茕皆为18面体,其中16面上刻着数字,另在相对的两面刻“骄”和“妻畏”二字。骄指骄棋,亦为枭棋;“妻畏”为骄的反义词,意不利棋步。投到了“骄”,可以再有一次机会,投到了“妻畏”,一步也不走,行棋权转移。马王堆3号西汉墓、江陵凤凰山10号西汉墓及临淄西汉齐王墓都出土了博茕。其胎质有木胎漆茕、空心错银镂孔铜茕和石制茕。1978年,在临淄的西汉齐王墓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六博用的骰子。12博筹应是比赛时用于计数的酬码。箸是种长形的竹品,相当于今天的骰子。还有专家认为筹是双方走棋时所用的拨杆。查阅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精制六博具盒图片:棋盘与云梦出土的完全一样,盒内两边各放有比六博棋子窄一半还小的长方块十块,另有博筹42根,又查阅河南灵宝出土的东汉绿釉陶六博俑图片并记载:下为坐榻,榻上置长方形盘,一侧放六根长条形箸,另一侧放博局,博局两边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有二枚圆形的鱼。由此可见在西汉年间用六博棋对局赌彩,在达官显贵之中,六根博筹已不够计数了。由此推断,双方各十条长方块用于计大数,而博筹只能计小数。从东汉六博俑的长条形箸分析,因六根形箸几乎占了一半的桌面,它既不能投撒来确定走棋时棋子的运行的步数,更不能在行棋时作拨杆之用。筹134.三人六博俑这件一件一组二人博弈、一人站立观战的东汉釉陶陶俑作品。该陶俑作者用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二人对博的形态,以及观战喝彩者的神态刻塑得非常生动。汉代六博的形象,在汉代铜镜、画像石以及陪葬俑中虽然经常出现,但大多数都是二人对弈的场面,而反映三个人六博的场景则非常罕见。14六、六博的衰落六博在春秋战国时开始流行,到了秦汉时期,六博已经开始成为了宗室贵族和达官显贵们的一种嗜好,而且在民间也很快开始盛行起来。自东汉以后,六博开始衰落。三国时期六博已受到世人的厌弃。隋唐时期还有博戏的记载,但在隋唐以后逐渐失传。其实,六博最初是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赌博手段。在中国,随着六博赌博化趋势的加强,在博法上原先六筹得胜的计算容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博徒心理的需要。人们的注意力及胜负判断已主要集中在掷箸(即掷彩)这一步骤上,侥幸心理与求财动机如影随形,“博”与“赌”渐渐融合结为一体。这样一来,失去了大众化的六博在汉代以后逐渐呈衰势,进入晋代后便销声匿迹了。15-16七、与六博有关的轶事吴王刘濞是刘邦兄长刘仲之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子。刘邦征淮南时,封为吴王。刘濞镇守东南江山十几年,势力渐盛,早有不臣之心。汉文帝刘恒即位十几年,刘濞从未进京参拜,只派其子刘贤进京朝见一次。刘贤是吴王刘濞的太子,进京后,文帝特命太子刘启陪他游玩。二人相处日久,渐渐不拘礼节,任意谈笑。每天除了酣饮以外,便是弈棋消遣。有一次,两人边饮酒边弈棋,一边是东宫侍从,一边是吴太子的师傅,都在支着策划,各有胜负。皇太子刘启输了棋,心中懊恼。吴太子争强好胜,总不肯见好就收,还一个劲地要与皇太子再决雌雄。皇太子刘启酒后误下一着,已明显出现败局,刘启不甘心输棋,定要悔棋另走,吴太子如何肯让?两人便争论起来。吴太子的师傅也帮助吴太子力争,都指责皇太子刘启无理。皇太子刘启究竟是储君,从未经受过如此委屈,再加以醉酒,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拿起棋盘,向吴太子刘贤猛力摔去。吴太子未曾防备,一时来不及躲闪,被棋盘打中头颅,立刻倒地,霎时间脑浆迸流,死于非命。汉文帝一听此事大吃一惊,但又不好重治太子,只得训诫一顿。又召入吴太子师傅,好言劝慰。下令厚殓吴太子,让其师傅等送灵柩回吴。吴王刘濞悲恨交加,大怒道:“死在长安,便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当下派人将棺木仍然送回长安。汉文帝听说吴太子的灵柩又拉回来了,也只好把他礼葬了事。从此,吴王刘濞心存怨恨,不守忠节。每逢朝廷使节到来,刘濞则骄横无礼,使节原谅他三分。刘濞则加紧扩军聚财,准备谋反。汉文帝驾崩后,皇太子刘启受命即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即位数年,吴王刘濞便联合其他六国诸侯举兵反抗朝廷。结果造成两汉初中期一场最大的社会动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17南宫长万因六博而杀宋阂公《左传·庄公十二年》记载了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宋国发生的大将军南宫长万用“博局”盘杀死宋阂公的重大事件。原来,在此前一年,宋国与鲁国交兵,宋军大败,南宫长万被俘。后来,由于周天子的斡旋,宋、鲁和好,南宫长万被送还宋国。从此,宋阂公时常以“败军之将”、“鲁国俘囚”的话奚落南宫长万。不久,宋阂公游历蒙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令南宫长万与他对博,以大金斗盛酒为罚。阂公擅长玩六博,因而长万连负五局,被罚酒五斗。此时,已醉到十分的南宫长万心中不服,再请对博。阂公又是语带双关地讽刺说:“你已是常败将军,怎么还敢和寡人争胜!”一席话羞得长万哑口无言。恰在这时,忽报周王使臣到,说周庄王死了,周僖王即位。阂公说,要派人前去吊丧和送贺礼。长万要求充当使臣。阂公讥笑道:“就算我宋国无人了,也不至于让一个俘囚任使臣吧。”宫人听了都大笑起来。长万更是面颊红赤,恼羞成怒,酒醉性起,不顾君臣之礼,大骂道:“无道昏君,你知道俘囚也能杀人吗?”阂公怒道:“贼囚怎敢无礼!”随手拿起身边铁戟,想要刺他。长万不去夺戟,却举起六博盘,把阂公打倒在地,再挥拳猛击,阂公竟被打死。
本文标题:六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6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