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57北大・行政领导学-知识点整理
《行政领导学》第一章行政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行政领导学是领导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和目的:–阐明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部门领导活动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部门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总结领导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强有力的公共行政部门的领导者,改善领导的有效性区分几个名词•领导实践•领导经验/观点/思想(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固有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积淀)“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琐事”——古罗马法典“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领导理论李世民《帝范》•领导科学第一节、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领导学的产生提出了历史要求•2、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为领导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3、科学的发展为领导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现代社会分工–横向分工——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纵向分工——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决策与监督的分工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军事领域,司令部与参谋部分设,帅才与将才的分工。普鲁士军队于1785年开始设立参谋部。经济领域,开始与19世纪中期的雇佣经理制。斯隆所建立的事业部制,强调“集中决策、分散管理”,把决策与执行分工,领导与管理分工,并以组织机构的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德鲁克将事业部制division称为联邦分权制federaldecentralization)第二节、行政领导学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泰勒【美】,法约尔【法】、韦伯【德】·主要任务:系统探讨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弗里德里克·泰勒【美】的观点•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标志着经验管理时代的终结,科学管理时代的开始•主要观点:–管理的例外原则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建立专门计划层“均分资方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在企业设立专门的计划机构。计划部门的17项主要职能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工厂管理》)。法约尔【法】的观点•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主要观点:–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管理的五大职能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第二阶段,“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时间:20世纪20年代-40、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澳】、罗特利斯波格【美】,马斯洛、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卢因G.E.梅奥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结论:1、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与生产效率不一定成正比。2、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贡献: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批评:•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把职工看成是管理部门使用的工具,而不是生产的主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及主要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与组织关系密切,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在组织中理解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人们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兴趣爱好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在该团体中,人们有着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有利有弊,要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职工在安全方面、归属感方面、友谊方面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工人对这些方面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职工的个人情况和工作场所情况。工作场所的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是管理者应该努力的地方。•激励是实现个人与组织需求的最关键因素–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通过激励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JamesMacGregorBurns)•代表作:《领袖》•贡献:–对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进行了精辟分析–对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作了开创性区分–对道德领导强烈呼吁–将生动的传记、戏剧性的历史与政治理论相结合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理论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西蒙、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德鲁克、孔茨、韦里克等。•特点:这一阶段,管理学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各个行业的全面的社会管理理论,理论和方法日益专门化、成体系。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Barnard)与社会系统学派•学术地位: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组织与管理》(1948)•主要观点:–提出了组织的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体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的一个体系。公司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直到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任何一级系统,都包含着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切斯特·巴纳德的观点•组织目标是整个组织存在的灵魂,也是组织奋斗的方向。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随着组织规模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而随时调整。组织目标制定的好坏对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作用也非常大。•组织目标的特点:综合性、总体性、清晰性、可分性和层次性等。•确定组织目标的原则:灵活性与一致性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标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关系式:诱因≥贡献),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矛盾。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的思想,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是目标管理的萌芽。•非正式组织:通过同工作有关的接触或者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产生的组织。特点:没有正式的结构,成员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常常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共同的目的,但确立了一定的习惯和规范。•非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信息交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维护个人品德和自尊。•领导行为的内容(《经理人员的职能》)•制定行动目标。•发挥组织领导能力。主要指组织领导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善于应用组织机构。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而不是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或专业工作。•积极发挥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领导者的品质•体力。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活力和坚持力。•个人魅力•决断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智力赫尔伯特·西蒙与决策理论•西蒙的学术地位: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贡献:–决策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法约尔把决策包括在计划职能中)–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并提出了人有限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管理者或决策者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特点:1、价值取向和目标多元。2、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3、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因此,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赫尔伯特·西蒙的观点•重视对决策者本身的行为和品质的研究。将“决策人”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模式,即认为组织成员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决策行为的四个主要阶段:–找出制定决策的根据,即收集情报;–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选定一个方案;–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反复性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来处理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其作用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的决策。•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传统技术–现代技术卡斯特与管理系统学派•学术地位:管理系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从系统论的整体观念出发,把组织分为目标与价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五个子系统,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探讨管理问题。–权变理论–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使管理人员不致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致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彼得·德鲁克•学术地位:“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主要贡献:–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目标管理”(1954),管理者的工作基本点就是完成任务以实现公司目标,指导和控制管理者的是行动目标而不是他的老板。–重视管理者的素质,认为他们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管理水平,其次才是方法。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哈罗德·孔茨与管理过程学派•学术地位:管理过程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首先提出管理过程(职能)学派的概念•法约尔的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和奥唐奈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把协调提出来作为管理的本质–《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一文中提出了管理理论的六大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与数理学派–《再论管理理论丛林》(1980)海因茨·韦里克与SWOT矩阵•SWOT分析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第二章西方领导理论概述•概述–一个特点–两个方向–三个领域–四种主要理论特点•特点:通过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原则:只要掌握一定权力,占据一定地位,能有效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是领导者。无论这人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原则: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强调领导者与权力的滥用者、暴君是不相容的。方向•两个方向:1、研究领导者(leader)2、领导活动(lead)•两者的关系:相互融合、不断渗透。研究领导者必须研究其活动,同时,领导者的素质、方法、艺术等,不仅仅是研究领导者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领导活动的重要依托。领域•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企业领导领域:兰斯登《有效的经理》、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西蒙《管理决策科学》•军事领导领域:蒙哥马利《领导艺术之路》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TraitTheoriesofLeadership)•一、特质与特质理论–1、特质:狭义的特质指个性特质。“就是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直观的领导力,如形象、气质、语言风格及基础性、习惯性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广义的特质包括生理、心理、行为和观念的所有特征。–2、特质理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由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W.Allport,1897~1967)1937年
本文标题:57北大・行政领导学-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7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