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四
1模拟四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联袂.(mèi)愤懑.(mèn)引吭.(káng)高歌博闻强识.(zhì)B.驯.(xùn)良狙.(jū)击六畜.(xù)兴旺余勇可贾.(gǔ)C.箴.(zhēn)言要挟.(xié)泥.(ní)古不化要.(yào)买人心D.剽.(piáo)窃陨.(yǔn)灭流水浅浅.(jiān)不骄不馁.(ně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写人物传记要实事求是,避免溢美之词,文字也应力求简炼。B.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清新镌永,画也别具一格。C.学习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浅尝辄止。D.为了欢渡五一劳动节,厂工会决定组织全体职工去八一湖游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三峡两岸的峰峦、嶙峋的怪石,如绝妙的风景画,给人以丰富的遐思。(2)新疆人内引外联携手开发的构思正缔结着旷世,聚四海,连五洲,吞吐八方风云。(3)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久将去瑞典参加仪式。A.突出因缘受奖B.凸出姻缘受奖C.突出姻缘授奖D.凸出因缘授奖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2C.微雕艺术家别树一帜....,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宫”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7.元杂剧的奠基人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汤显祖8.选出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3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利用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10.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蟹六跪而.二螯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1.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其曲中.规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3.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4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三、翻译、默写(共2小题,共16分)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每小题2分,共6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2),俟我于城隅。(3)弃我去者,。四、记叙文阅读(共5小题,共22分)诗的境界(有删改)朱光潜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5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B.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C.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D.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17.阅读第三自然段,不属于诗的意境的特点的一项是()A.朦胧,意象不明B.片断成为完整的形象C.刹那间成为终古D.在无数心灵中复现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6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20.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答:要素一: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要素二: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2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6个字)______________(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__,“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各限4字以内)。(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用本段中原话作答)。五、应用文与作文(共1小题,共10分)26、下面这则应用文存在五处错、漏,请按要求指出并改正(共10分)留言条万教授:2014年8月14日(周一)上午9点召开赵XX作品研讨会,想请您参加。今日冒昧上门邀请,恰巧您不在家,特留言给您,请您务必准时参加。顺祝夏安新民晚报社副刊部王XX
本文标题:2018年重庆对口高职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0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