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让身体热起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让身体热起来》精品教案一、教科书说明: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三年级下册“我们吃什么”单元探究了食物与营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内容以“人”为切入点,通过让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与途径,探究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认识到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命离不开能量,从而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情趣。活动准备:教科书展现了一幅冬天的情景图: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一卡通人物表现出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情景图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以此再现生活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出问题,为课堂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埋下伏笔;二是蕴含着让学生课前即开始探究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本活动准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引领学生根据情景图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课前准备的开放性。活动过程:☆活动一:想办法,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此活动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活动情景图,卡通语言“身体热起来有哪些表现呢?”意在提示学生在活动之前先交流自己对身体热起来的认识,说出身体热起来的外部表现;“吃火锅或吃辣时身体会感到热”,意在提示学生交流让身体热起来的具体方法和实例,从而触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有哪些让身体感到热的方法?”意在提示学生广开思路,尽情展示、交流自己的想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并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情景图中两个卡通正在做原地跑步和蹦跳活动,意在提示学生不只是交流自己的想法,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具体的做一做,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活动空间,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身体热起来,自由展开使身体热起来的活动,使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和热情。二是以“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有哪些?”为引领,引导学生将身体热起来的具体方法进行归类。学生语言“吃巧克力……”、“冬天烤火属于……”意在引导学生从补充内能、外部加热、内部刺激、外部刺激等方面对自己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类,从而使学生形成对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的整体认识。这一活动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按照教科书提供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活动后的整理、分类,汇总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积极与他人交换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活动二: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那么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教科书首先指出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这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研究过,因此本活动主要指向于探究人体能量的去向。教科书展示了四幅图:第一幅图是运动员正在跑步,蕴含着运动要消耗能量;第二幅图是工厂工人在车间干活,蕴含着工作要消耗能量;第三幅图是学生下象棋,蕴含着娱乐要消耗能量;第四幅图是学生在画画,蕴含着学习要消耗能量。这四幅图意在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针对“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体能量转化方面的资料进行交流,从而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几个人体能量去向的实例,并没有展示能量的转化形式。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科书开放性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占有资料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特点,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获得的信息,从而初步建立能量转化的意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自由活动:教科书以“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学生交流情景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的研究,进一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人体能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本活动中设计的活动场景是开放的,充分体现了自由活动的“自由度”,强调每个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活动提供的两个相对独立的自由活动指向,为学生选择自由活动专题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教科书内容上的灵活性。拓展活动:教科书提出“生活中有很多肥胖的人,调查了解造成肥胖的原因,并提出减肥建议”这一课外拓展活动指向,意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肥胖现象,并提出减肥建议。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后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人体能量及转化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尝试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对现象作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途径。三、教学建议:活动准备: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人体能量吸收、转化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资料的准备上,应尽量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提示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占有资料。如可以采取查阅书刊、上网、咨询专家等方式获取资料。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人体能量转化的音像资料或专题片。活动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的情况下人们活动的音像资料。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在这样的天气里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也可以展示关于冬天的图片,进而提出问题: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怎样使身体热起来?以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导入新课。本课所涉及的能量与《食物与营养》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采用回顾原来研究过的《食物与营养》一课相关内容的方式导入本课。☆活动一:教学活动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教师可以先提出活动指向:“想办法,让身体热起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身体热起来的表现,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为了便于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把想到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整理,写到一张纸上。在此基础上,在全班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在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选择能演示的方法具体做一做,如原地跑、原地跳、仰卧起坐、蹲立等运动方式,再如开电暖气、开空调、多穿衣服等外部加热方式等等,不管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有意义,能够达到让身体热起来的目的即可。第二个层面。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交流小组的活动情况,也可以交流小组找到的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将找到的方法进行分类。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比较准确的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适当给学生以提示。当然,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标准进行分类,只要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汇总和梳理,对活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本活动也可以采取以下活动步骤:上课伊始,教师先提出问题“做一做,让你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活动,亲身体验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对自己的方法做出解释或说明;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总用到的方法,在进一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找到其他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所有可行的方法进行分类。本活动重在开口说、具体做,充分体现本套教科书的趣味性、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让学生负荷不要太大,即不要带着太多的任务参与活动。只要学生能说、能做、能调动个体的生活经验即可,重在通过趣味性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探究人体能量及转化做好铺垫。☆活动二:教师可以先从食物与能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从食物中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论证猜想的科学性。对于人体能量的去向问题,学生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运动上,所以教师要提供一部分能量转化的实例和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向:转化成热能——维持体温;转化成机械能——供肌肉利用;转化成储存能——供生长发育;其他生物能量——供细胞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小组间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实现成果共享。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再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去向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以下两点:第一,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第二,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活动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自由活动:自由活动设计了一个专题:“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这只是一个活动指向,学生可以自己命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命题展开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专题进行筛选,主要是要选取与本课研究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进行研究与交流。这一自由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决问题。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答案的问题,可以求助教师或课后进一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术研讨氛围,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明问题,在研讨中澄清认识,从而形成课堂高潮。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小组间相互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比赛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组织成擂台赛的形式,先确立一个擂主,然后其他小组来打擂,可以是擂主出题目,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打擂过程。也可以是打擂者出题,擂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保擂过程。拓展活动:本课的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研究活动的一个延伸。为将活动落到实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对调查活动进行计划和交流,设计一些记录用的表格。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以助于学生课后开展活动。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学生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如“查阅资料,了解人如果没有食物,能存活多少天?”、“查阅资料,了解人如果没有水,能存活多少天?”、“查阅资料,了解少年、成年人每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是多少?”、“查阅资料,了解人体活动消耗的热量”等等,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让身体热起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0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