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土地分类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第三节土地分类一概念土地分类: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P23)第三节土地分类在土地科学中,借用了生物学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思路:门、纲、目、科、属、种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土地单元种土地单元属土地单元科举例P24土地分类技术要点:(1)土地类别应构成一个有逻辑性的土地等级系统;(2)土地分类只能在同一级别土地单位上进行;(3)需一定的分类指标才能进行土地类型的分类指标:互斥性、明确性、层次性与分级相比:分级要求上下兼容;而分类则要求同级互斥,否则遇到一块土地不知该分到哪个类型。第三节土地分类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3主导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5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必须分析土地类型的变异原因,即成因,因此分类标准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变异因素及其发生规律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由于土地是由多种土地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因此在进行土地分类时,必须从全面分析土地各组成要素入手,阐明各要素在土地分异中的作用,不应只注意某个个别因素的形态和特征,而应着重注意各组成要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土地综合体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3主导性原则在对土地各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在特定条件下某要素所起的主导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区域土地分异特点是不同的,因此起主导作用的主导因素也往往因地而异。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4实用性原则土地类型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即为土地的生产利用或其它目的服务。因此,在进行土地分类时,在不违背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土地类型的前提下,分类依据尤其是分类指标的确定应尽量照顾到它的服务目标。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5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在进行土地类型划分时,所选的指标应该具有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第三节土地分类二土地分类的原则1确定分类对象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主要取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比例尺。一般而言,研究任务愈是笼统,范围愈大,采用的土地单位的级别就应愈高。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一)土地分类的步骤1确定分类对象也就是说,成图比例尺愈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就愈高,成图比例尺愈大,分类对象的级别就愈低。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一)土地分类的步骤米切尔通过对多年的土地研究,总结出:一般的,比例尺≥1:1万,应以土地点为主要对象;1:1万~1:8万间,应以土地单元为分类对象;1:25万~1:100万间,则应以土地系统为分类对象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的依据和指标要力求客观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分异规律。a参考土地分类的原则:主导性、目的性b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土地应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如城镇用地: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c土地类型研究是为一定目标服务的,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那些与研究目标有关的标志。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一)土地分类的步骤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甚为广泛。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A景观法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而且分类指标的选定和分类系统的拟定,主要依赖研究者的经验,带有主观随意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以应用。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A景观法景观法主要有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和路线考察法。1顺序法所谓顺序法,就是按种、属、科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分类系统。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A景观法优缺点:优点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缺点是主管性强,工作量大,不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土地分类。很少被采用2两列指标网格法主要用于土地点(相)和土地单元(限区);取纵横坐标,纵坐标表示地貌类型,横坐标表示植被和土壤类型,纵横有交叉点处便是当地各种土地类型。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A景观法优缺点:优点是能清楚表示各分类级别及各类型在分类上的从属关系,简单明了,便于阅读。缺点是不利于了解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志和组成土地单位的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路线考察法在考察区内选定几条有代表性考察路线,考察时绘制出表示个体土地单位的土地综合剖面图,分析土地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把综合剖面图对比进行分类的方法。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A景观法优缺点: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精度不高,要求分类者具有丰富的分类经验和较强的野外工作能力。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比如依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水文网密度等参数作为分类依据。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B参数法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B参数法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但是参数的选择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因此,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以及获取各种参数方法论问题的解决,预计参数法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B参数法参数法优缺点优点:客观,量测的参数愈多,客观性愈强;同时由于参数法具有定量的特点,因此便于数量比较,适于计算机处理。缺点:工作量大。过程法是通过对土地分异各主要过程以及过程动力学持点的研究,以土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C过程法第三节土地分类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二)土地分类的方法C过程法过程法特点过程法依据的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第三节土地分类四国内外土地分类研究简介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水平的标志;是科学总结和经验交流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土地分类国外土地分类研究简况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多数科学家把土地作为景观地理加以区分,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提出了土地系统和土地单元的术语,认为土地单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较一致的土地(景观),而土地系统是土地单元的集合。到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自然资源调查土地开发(50、60年代)环境问题出现土地整理(荷兰60年代、韩日70年代)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80年代末)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间开展了系统的土地资源研究、土地类型研究。第三节土地分类四国内外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国外土地分类简况土地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体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多数都提出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但在具体划分时都有以景观或地形地貌作为主导因素的趋势。国外的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从农业利用出发对土地进行评价,鲜见对各业用地的评价系统。第三节土地分类四国内外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国内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国内的研究:土地开发(80年代以前)农业资源区划(1978年)人地矛盾激化(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国家土地管理局(1986)土地资源详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农地分等定级第三节土地分类四国内外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国内土地分类研究简介这一期间,对土地类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小比例尺或局部地区小区域的应用研究上,如全国的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黄土高原的1:5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等。趋势: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针对小区域的土地评价和利用规划)小比例尺向大比例尺RS、GIS应用需要有相对统一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①朱显谟的陕西省土地类型分类系统;②张昭仁的浙江土地分类(草拟)和浙江省亚热带坡地农业适宜分类与质量等级系统构成;为农业开发利用评价研究③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与教学单位组成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提出的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④中科院综考会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工作,研究提出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⑤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一、二级);⑥刘黎明等提出的土地类型6级分类系统;⑦王人潮等提出的土地资源类型4级分类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土地类、土地亚类、土地型和土地相四级分类制。各级土地分类指标是土地自然分类的关键与难点,也是土地分类今后研究的重点。第三节土地分类四国内外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国内土地分类研究简介土地分类体系的组成土地自然分类土地利用分类土地资源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这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是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或基准地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五土地分类体系组成新的土地分类体系一级二级三级3个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15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75个全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其中农用地续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类。11耕地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113水浇地114旱地115菜地12园地121果园122桑园123茶园124橡胶园125其他园地13林地131有林地132灌木林地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135迹地136苗圃14牧草地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15其他农用地151畜禽饲养地152设施农业用地153农村道路154坑塘水面155养殖水面156农田水利用地157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2建设用地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203农村居民点204独立工矿用地205盐田206特殊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261铁路用地262公路用地263民用机场264港口码头用地265管道运输用地27水利设施用地271水库水面272水工建筑用地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12盐碱地313沼泽地314沙地315裸土地316裸岩石砾地317其他未利用土地32其他土地321河流水面322湖泊水面323苇地324滩涂325冰川及永久积雪土地分类表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112望天田113水浇地114旱地115菜地12园地121果园122桑园123茶园124橡胶园125其他园地13林地131有林地132灌木林地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135迹地136苗圃14天然草地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15其他农用地151畜禽饲养地152设施农业用地153农村道路154坑塘水面155养殖水面156农田水利用地157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建设用地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01城市202建制镇203农村居民点204独立
本文标题:土地分类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1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