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最新国外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教材
本田制锁员工质量意识培训一、什么是质量意识二、问题定义三、八大原则四、质量意识五、解释质量在工作中的运用培训内容一、什么是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质量意识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就是在主观上追求产品质量更好或工作质量更好,时刻关注工作成果,对顾客、对公司负责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的确立不是口头上说说,在纸上画画就大功告成了。有了质量意识,还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通过管理工具去加强、通过规章制度去固化、通过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去贯彻,加速转变旧的、落后的质量观念,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流到员工的血液中去,让员工把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变成自觉行动。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应在质量意识教育中,培植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才能真正把质量管理落到实处,充分体现质量意识的内涵和意义。二、质量意识的具体内容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设计是产品质量的核心(好的产品是怎么来的?不是检出来的,绝大部分是设计和工序上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谁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移交不合格产品生产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产品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质量改进是个没有终点的连续性活动,停止就意味着开始倒退第一次就做好格守职业道德、树立职业形象严守工作程序三、质量的概念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关于“固有特性”;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①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吊卡的孔径、动力钳的适用管径等技术特性。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2)关于“要求”: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②“通常隐含的”是指企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提供给顾客的液压件、动力钳整机必须将进出油口堵上等。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企业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企业的相关方对企业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企业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企业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企业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④质量的相对性:顾客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四、质量概念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随着不断深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1.符合性质量的概念:它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皮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质量的定义,认为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就满足了顾客需求。“规格”和“标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过去认为是先进的,现在可能是落后的。落后的标准即使百分之百的符合,也不能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规格”和“标准”不可能将顾客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都规定出来,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2.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从使用角度定义产品质量,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适用性”的质量概念,要求人们从“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两个方面去理解质量的实质。质量从“符合性”发展到“适用性”,使人们对质量认识逐渐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顾客对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决定他们想要服务于哪类顾客,是否在合理的前提下每一件事都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3.广义质量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质量的不同概念加以归纳提炼,并逐渐形成人们公认的名词术语,即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的需要,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含义。贯彻2000版9001标准,就是贯彻广义的质量概念。五、什么是产品质量1、关于产品质量广义地讲,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可以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简言之,质量就是指产品的适用性,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使用价值的大小。以电灯的光效能为例:普通白炽灯泡每瓦发8至10个流明,一般日光灯每瓦发50流明,冷白荧光灯每瓦发60个流明,高压钠灯每瓦发100流明,低压钠灯每瓦发到200个流明。用同样多的电,不同的灯其光效能就差别10倍、20倍。显然,它们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质量差异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同一种类的产品,质量不同,其能正常提供使用的时间也不同。例如,15—20瓦日光灯的使用寿命,不少产品只达到二千多小时,有的能超过行业标准(三千小时),而国际平均先进水平一般为两万小时。可见,一个质量好的产品能顶几个、甚至几十个质量较差的产品使用。因此,产品能否使用户满意的关键是产品质量的优劣,最现实的质量好坏的标准就是顾客是否满意2、产品的定义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硬件(如:吊卡、动力钳);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服务(如:商贸、运输);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硬件、软件、服务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3C型液压动力钳”是由硬件(如:壳体);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软件(如:样本、使用说明书)和服务(如:销售、服务人员所做的选型指导、操作说明、维修)所组成3、顾客的定义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企业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或外部的。在公司内部,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就是你的顾客;在公司外部,油田用户是我们的顾客。4、弄清各岗位的顾客和向顾客提供那些产品车工、钳工、刨工、磨工、镗工、铣工的顾客是谁?是下道工序的员工,是接受你产品的人,你提供的是本工序合格的产品和令人满意的交接过程(服务);车间检验员的顾客是谁?是其检验产品的操作工,因为车间检验员向做该产品的操作工提供检验服务;总检室检验员的顾客是谁?技术科的顾客是谁?是我公司的产品用户和技术科提供技术服务的对象(如生产科、检验科、外协厂家(供应科)),技术科直接将用户的需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设计;工艺科的顾客是谁?供应科的顾客是谁?财务科仓库保管员的顾客是谁?生产科的顾客是谁?销售科,生产科必须时刻关注销售科,及时提供的合格的产品。5、产品质量的具体内容(具体质量特性)产品的质量特性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从大的方面讲包括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这五个方面。以液压动力钳为例具体图示如下: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内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企业的关键作用。为了全体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体现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以及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国内外环境,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的蓝图。质量方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企业的宗旨相一致。最高管理者应将质量方针、目标传达落实到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层次,让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为了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身体力行,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识别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并管理这些过程,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为了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最高管理者应亲自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并确定持续改进和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各项措施。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全体员工是每个企业的根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应赋予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发挥员工的革新和创新精神;共享知识和经验,积极寻求增长知识和经验的机遇,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认为是过程。企业为了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系统地识别并管理企业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应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过程,确定可预测的结果,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过程与企业职能之间的接口和联系,明确规定管理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识别过程的内部和外部顾客,在设计过程时还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投入资源、培训、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资源,缩短周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预期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一个企业的体系是由大量错综复杂、互相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网络构成的。最高管理者要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企业,要求用系统的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也就是对过程网络实施系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的系统方法包括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过程及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明确职责和资源需求,确立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以测量现行过程的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寻找改进机会,确立改进方向,实施改进,监控改进效果,评价结果,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等。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建立新体系,也可用于改进现行的体系。这种方法不仅可提高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还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最终导致顾客满意和使企业获得成功。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在进步、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应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制定适应形势变化的策略和
本文标题:最新国外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