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章强化第六章惩罚第七章
第五章行为强化第一节行为强化的定义与类型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为操作性行为。强化物:增强了操作性行为的结果。行为强化的例子注意区分操作性行为和强化物。操作性行为强化物孩子的哭闹父母的关注撑开雨伞不会被雨淋打开抽油烟机把油烟从厨房中抽走向朋友问习题答案朋友提供正确答案某学生坐在座位上老师对他微笑并表扬员工组装自行车员工挣到钱二、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对比一下:正性强化负性强化行为发生行为发生伴随行为出现刺激的增加伴随行为出现刺激的消除或刺激强度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行为增强导致行为增强(正性刺激)(负性刺激)本质区别是行为结果的本质不一样无条件强化与条件性强化无条件强化(原始强化)无条件强化物无条件惩罚物条件性强化(次级强化)条件强化物概括性强化物(代币)强化价值巨大、强化价值长久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在行为获得阶段进行间歇强化(部分强化)在行为巩固阶段使用第二节强化物的类型与选择一、消费型强化物二、社会性强化物三、活动性强化物四、反馈性强化物五、强化物的选择活动观察、事件调查普里马克法则(PremackPrinciple)将个体高发生率的行为(个体更愿意从事的行为)的机会作为一个低发生率的行为(个体不太喜欢的行为)的结果,称之为普里马克法则第三节强化的程序及特点定比例(FR)变比例(VR)定时距间隔(FI)变时距间隔(VI)正确区分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例子正性强化孩子哭闹(父母的关注是积极强化物)(停止哭闹是父母在孩子哭闹时提供关注行为的负性强化)向朋友问习题的答案(朋友在其问问题时提供正确答案)某学生坐在座位上(老师的微笑和表扬是积极强化物)员工组装自行车(钱是员工组装自行车的积极强化物)正确区分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例子负性强化撑开雨伞(不会被雨淋,移除不良刺激)打开抽油烟机(把油烟从厨房中抽走)放置锡纸(消除模糊图像)(正性强化:产生了清晰的图像)孩子发脾气行为的终止强化母亲给糖果的行为(负性强化)妈妈给糖果正性强化儿童的发脾气行为四、条件强化物和非条件强化物非条件强化物(基础强化物)自然的正性和负性刺激物条件强化物(次级强化物)通过与一个非条件强化物或者一个确定的条件强化物配合,变成确定的强化刺激的中性刺激物(目前不具有强化刺激功能的刺激物,即不影响所跟随的行为)当条件强化物与多种其他强化物配对使用时称为泛化条件强化物。五、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直接性一致性机体的先前状态数量与品质个体差异有效运用正强化的原则正确选择目标行为正确选择强化物正确实施正强化争取配合及时强化提出具体要求物质结合精神奖励少量、控制强化后勿批评和要求1.逃避反应行为的发生导致了已经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的终止。(以某种行为来防止负性刺激,从而强化行为)2.回避反应警告刺激标志着负性刺激的出现,当警告刺激出现时,个体从事某种防止行为。负强化的基本过程行为强化程序行为受到强化的过程及详细情况即行为强化程序。行为强化程序向人们说明了强化刺激是跟随每个反应还是只跟随部分反应出现。行为强化程序可分为两种。连续行为强化——行为形成间歇行为强化程序——行为维持补充:外部奖赏的负作用大量实验证明,即使是奖赏,处理得不好,也会带来负作用——降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一位校长说:“对学习结果给以奖赏,似乎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本身的价值还不够大!”“过当效应”(overjustificationeffect)费斯廷格在一项实验中让学生完成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任务。给以一部分学生较高的报酬,而另一些则没有得到报酬。结果有报酬的学生认为这项任务十分乏味,而无报酬的学生反而认为这项任务更有趣一些。奖赏或报酬影响内在兴趣的现象被称为“过当效应”。在一项研究中(Greene,1976)让学生从事一项喜欢的数学活动(如设计几何图形),依据他们活动的时间长短进行奖励。奖励结束后,学生可以自愿再活动下去,但没有奖励了。此时,和无奖励的对比组相比,受奖励的学生再持续活动下去的时间明显更少。奖励对教师的影响奖赏指导教师而不是学生,结果会使指导教师变得爱批评、不耐心、爱发命令,他们的学生会出现更多的学习上的错误。而未受奖赏的指导老师能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气氛,取得更优成果。有效奖励的条件突出内在兴趣而不是外部奖励。奖励与效绩的挂勾。如果因为做了某件事就获取奖励,那么内在兴趣会受到影响。此时,人更可能选择较简单的任务,活动积极但质量低下,更多刻板定型而较少创造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的“交作文”。外部奖励是肯定成绩而不是限制人的行为。因为能力强而给以奖励,会促进内在兴趣;如果为了控制别人的行为,或依据是不是“听话”来给以奖励,就会损害内在动机。有效运用负强化原则优先选择回避使用回避前,需借助逃避建立目标行为使用强力强化物慎重使用结合正强化第六章惩罚第一节惩罚的定义与类型1.惩罚的原理和定义惩罚的原理: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带来的直接结果令人不快,那么这种行为将来不太可能被重复。厌恶刺激和厌恶活动的承受,积极刺激或积极活动的撤离惩罚的定义同样具有三个部分:(1)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2)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着一个结果(3)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如:反应后果对老奶奶不礼貌被家长批评结果:以后不太可能对老奶奶不礼貌。2.关于惩罚两种情况——承受惩罚物——撤除享用物3.关于惩罚的普遍误解判断惩罚物:是否消极、是否具有厌恶的特性,是否导致行为概率下降下降是暂时还是永久二、惩罚的类型正惩罚(普里马克原理)负惩罚无条件惩罚条件惩罚三、行为强化和惩罚的对比1.二者的联系这两个原理都有以下两个定义特征:(1)在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后果(2)这个后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发生与否产生影响2.二者的区别强化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惩罚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强化与惩罚的功能关系未来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刺激物的出现刺激物的移除未来行为被加强正强化负强化未来行为被削弱正惩罚负惩罚第二节惩罚物的分类与选择一、体罚二、斥责三、矫枉过正过度补偿积极练习四、体力劳动五、惩罚物的选择第三节惩罚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一、惩罚的特点1.立即性2.情境性3.复原性第三节惩罚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二、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一致性2.延缓性3.连续性4.变化性5.时机6.机体的先前状态7.对替代行为的强化第四节正惩罚的使用一、正惩罚的副作用不良情绪和攻击行为逃避和回避情境模仿惩罚惩罚成瘾惩罚升级施罚者的心理困扰二、正惩罚的误用惩罚良性行为等同于体罚孤立使用斥责延缓实施惩罚滥用惩罚惩罚过于轻微三、正惩罚的有效运用选择目标行为选择惩罚物做好惩罚准备科学实施惩罚安全结束实施惩罚及时平静连续尽早惩罚不良与强化替代行为结合惩罚问题行为不能伴有强化变化公平第五节负惩罚的使用一、含义与类型除去积极刺激隔离:强化暂停、强化出局暂停活动暂离情境反应代价:剥夺部分强化物二、隔离技术的使用一旦发生问题行为,有一段时间失去了正强化的机会,使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从正强化时隔离。类型:1.排斥性隔离:当事者必须离开出现问题行为的场所,到另一个得不到对该问题强化的环境中。2.非排斥性隔离:当事者可以离开强化活动或相互作用,但同时仍然留在相应的场所内,他的存在不会打扰环境中的其他人。3.用隔离同时进行强化隔离可以减少问题行为在使用隔离时,应使用差别强化。差别强化增加替代行为而取代问题行为。如没有差别强化,问题行为会出现单纯减少,结束程序后会重复出现。隔离的特点特点:适合与不适合、有效性适合:由社会性的或有形的正性强化物维持的问题行为;环境必须包括正性强化活动或相互作用。不适合:负性强化或感官刺激(自动强化)维持的问题行为。隔离的步骤选择无聊的地方做隔离室向孩子讲解隔离法,等待目标行为出现问题行为发生后,立即隔离设置隔离时间,注意隔离时间长短期间再出现问题行为再短时延长(问题行为不能在隔离结束时再出现,否则会强化问题行为)隔离结束后,解释原因隔离的有效运用负强化和自动化强化不适用隔离考虑隔离的可行性:代理人有能力成功实施程序,物理环境有助于程序实施,隔离才可行;有无合适的房间或区域供罚时隔离。被隔离不能接触强化物,保证绝对安全:考虑隔离房间内设施的安全性;在观察期间防止自伤。隔离的有效运用必须防止在罚时未结束之前从禁闭室离开。避免争斗,否则会起强化作用,减弱效果。家长不能防止孩子从隔离逃脱或避免强化的争斗,不能使用隔离。保证没有社会互动必须平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不能对当事人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隔离的有效运用隔离时限5分钟左右(1-10分钟)。实施者必须了解特征和操作确定程序在具体的治疗环境中是可以接受的;家长必须接受才能实施隔离。案例1有一个家庭的3个孩子,分别是4岁、5岁和6岁,他们经常在一起玩。当其中的一个如芳芳,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或别的孩子玩她最喜欢的玩具时,她就会大发脾气。她又哭又闹,命令别的孩子照她说的做或者拿回她的玩具,有的时候会因此把玩具乱扔。结果是要么达到目的,要么是父母出面解决争端,孩子们才能继续玩。试述你如何教芳芳的父母使用罚时出局?案例1--解答当芳芳采取问题行为时,她的父母要走到她面前跟她平静地说“芳芳,因为你哭闹还扔东西,所以你必须坐在这张椅子上”,并指着另一个房间的椅子,然后用手拉着芳芳走到椅子边并远离她的姐妹。她的父母要让她坐在椅子上,自己则站在一旁,但不理睬她。案例1--解答家长故意不理睬芳芳任何进一步的捣乱、哭闹或争辩。两分钟后,如果芳芳能够安静下来,家长会让她回去玩。每当芳芳和她的姐妹兄弟一起玩的时候,家长应该定时地过去看看,夸他们几句。案例1--解答另一种选择:家长也可以用警告进行隔离。家长会说:“芳芳,如果你再哭闹,就不得不坐到隔离席上。”如果芳芳马上不哭了,就可以免于处罚。如果不听,就按照上述办法实施隔离。案例2丽丽患有精神发育障碍症,和12个孩子一起在特殊教育班上课。有老师和起助手对这些学生进行小组的一对一的教学进程管理。丽丽的问题是攻击行为:拽别的头发。你被老师请来做咨询。你经过在教室里的几天观察,注意到老师和助手很少表扬学生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强化,每次丽丽犯错都受到训斥并被罚坐在一张椅子上,但这没有减少拽头发的行为。你将给老师的指导,使教室平常的情境增强强化行为。并讲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如何对丽丽的攻击行为实施差别强化和隔离?案例2-解答对丽丽使用隔离,事发现场必须得到强化。要做到这一点,当学生着手完成任务,注意听讲和正确答出练习题时,老师应当给予表扬。老师还可以偶尔使用强化物如贴画,小饰品或食品等。案例2-解答一旦经常给予表扬和别的强化物后,老师就可以实施隔离了。当丽丽攻击同学时,老师会说,“不准拽头发”,把他带到教室外,让他坐在椅子上。老师让丽丽在椅子上待着但不与他有相互作用,别的同学会继续上课并得到表扬和强化。两分钟后,老师会允许丽丽重新上课并继续得到正强化物。案例3玛丽才5岁,她形成的一种问题行为是不理睬妈妈的要求继续玩或看电视。如,当妈妈让她进来洗手时,她故意不做声或说“过一会儿”,然后继续荡秋千。直到妈妈反复说十几次后才会按要求去做。为了减少玛丽的不顺从行为,妈妈指定了一个隔离程序。每当玛丽不服从命令时,她的妈妈就走到她面前,把她拉到餐厅里,告诉她因为不听话她得坐在椅子里。在2分钟隔离期间,她的妈妈站在旁边。玛丽此时抱怨并争辩,她的妈妈则向她解释为什么必须坐在这儿,并警告说如果不安静点,她会坐更长的时间。这种相互作用会一直持续到隔离结束。玛丽的妈妈这样实施隔离的问题是什么?要如何改善?案例3解答—失误:妈妈在对玛丽隔离期间给予了注意。如果妈妈在
本文标题:第五章强化第六章惩罚第七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4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