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学生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的原因及对策参加工作近十年,接过家长的“求救”电话无数,其中不乏这样的内容:“老师,你总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可是他一回来就只知道看电视,我怎么说都没用,帮我说说他。”“怎么我的小孩在家里倒是趾高气昂,活泼好动,可一出到外面,尤其见到陌生人后就变得很拘谨,回答陌生人的问题也总是低头小声回答呢?”......是的,不管我教的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班上都有在家和在校表现不一样的学生,有的在校文明有礼,可是到他家访时,却发现他对待父母长辈大呼小叫;有的在学校活泼好动,在家却孤言寡语,不愿意和家长说话或常常以“嗯”、“啊”等口语词来应付家长......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我分析,造成在校表现比在家好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环境不同,学校是一种群体环境,表现得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这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而孩子们都想得到他人的赞誉,他会以好的表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一种自尊心的满足,并激励着今后更加努力的行动。其二,家庭是一种家庭成员生活的环境,孩子面对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最多也就是父母知道罢了。再加上有时父母的迁就或唠叨,加重了孩子的烦燥和反叛……对于这种孩子我的建议是:一是告诉她“三好”的含义,即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才是真正的三好。如果在家里太随便的话,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还会使自己家人心情不愉快,二是对孩子合理的要求都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要随意批评。可换个说法,变批评为鼓励,化教训为教导,并以信任的、幽默的语言说出来,可能效果显著些。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事情要相信她能做好,有时孩子做得不够的地方,则教给孩子具体的做事方法,和评价标准。这样的教育方法会不会更好些呢?在学校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在家却孤言寡语,原因:一、代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我们当孩子时感兴趣的话题不一样了。二、认为在家长心中自己总是使人失望也会使孩子在家表现不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使孩子望而生畏,从而总觉得抬不起头来,自信心不足。在校时却能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同。三、家长权威性过高。丘吉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难的,莫过于掌握分寸。”有的家长盲目的认为孩子只有听话、服从才是好孩子。当孩子对家长吩咐的事提出异议时,总是粗暴的制止,强硬的命令.....那么作为想要和孩子沟通的家长首先应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耐心听孩子说说身边的新鲜事,对社会上新生事物不要一概否定。然后要善于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就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要能使孩子“踮踮脚,摸得到”。最后要尊重孩子把他当成“小大人”,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关爱”的家。从而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的家校表现不一致引:问题1:慧老师你好!我女儿五岁多了,在家里面脾气比较倔强,而且有点像小男孩一样淘气,可是在学校里面却很守规矩。比方说:放学的时候我去接她,她明明是看到我了但是老师不说让她出来她就会一直坐在那里。总之,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反差特别大,这是为什么?我应该怎么办啊?问题2:想请教慧老师一个问题。我家儿子过6岁了,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上学还挺好的,兴趣也很高,就是在家太不听话了。中午睡觉捣乱不睡,半天好不容易睡着了,到上学时间又拉都拉不起来,又是一顿折腾,给我都气哭了呀。我可真是怕了呀,你说该怎么办呀?问题3:慧老师,我的孩子在学校很听话,还经常被老师表扬。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跟换了个人一样,简直在学校是天使,在家就是个小魔鬼。天天只知道看电视,不管我怎么说都没用,请老师帮我说他之后,好那么几天,没几天又回到老样子了。请您支招。上面三位家长的问题都反映了孩子的家校表现不一致。一个是孩子在家活泼外向,不守规矩,在校却安静内向、遵守规则;另两个孩子是在家调皮任性,在校却表现不错。其实,这种家校表现不一致的两面性现象十分普遍。那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不同表现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学校教育有明显的系统性,而且学校还是一种集体环境,有明确的规则性和社会性,对孩子的约束性较强。同时这种约束性的文化又对孩子们的相关表现进行评判,这样孩子们在学校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文章原始来源:校讯通慧老师。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详细信息,负责将追究法律责任。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和相互约定组成的,对孩子的教育随意性比较大。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结合孩子的家庭生活,从日常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在家庭中,孩子面对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一般来说,孩子期待父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表现,即使是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更何况,如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更是备受关爱。有时候甚至是孩子一哭,家长就心软了,一些本该执行的原则性问题就被耽搁了。那么,如果出现了这种家校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家长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1.建立平等亲子关系首先,家长应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和任性。有的家长是采取权威式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不给孩子话语权。这样容易让孩子在家变得不敢表达、不愿表达。明明的日记今天很高兴啊,我们班大扫除评比得了第一名。其实我们许多小朋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做,但是在学校劳动可积极了。虽然在家里,我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可那都是因为爸爸妈妈总说我们人小,什么都做不好,任何劳动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可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事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今天的大扫除就是你扫地,他擦桌子,我拖地板……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虽然一开始我们做得不像样,但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我们干得越来越棒!现在,我真想对爸爸妈妈说:虽然在你们眼里我还小,但我也有想法和能力,请尊重我,给我长大的机会。看了明明的日记,不知道您有什么想法。慧老师想说,无论什么原因,家长都应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平等对待孩子。遇到问题听听孩子的说法,给孩子说话权;家里的事情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这样可以帮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这种平等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家庭环境与集体环境的转换,防止孩子在转换和适应过程中出现各类不适应的状况。2.加强家校沟通其次,家长要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在与老师交流沟通中,家长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果发现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化解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孩子的家校表现做到尽量一致。3.提高孩子对集体的适应能力第三,培养孩子的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学校是一种集体环境,与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很多区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积极地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比如给孩子一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如冬令营、夏令营之类的,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交往,学会遵守集体规则,按照要求行事,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和集体适应能力。4.制定家庭行为规范在家里,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让孩子明白在家里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制度一旦制定好,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坚持执行,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当然,执行制度时,家长应带头遵守。另外,为了让孩子在家里身心得到放松,在执行规范时要注意技巧。比如,孩子把事情做好,适时予以表扬、肯定。总之,孩子的家校表现不一致,这种差异性有一定的原因基础,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区别有着直接关系。建议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多多关注孩子,尤其是那些刚开始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在家与在校表现的一致。最近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在学校表现突出,展现积极的一面,学习、生活上都不用老师操心,当然也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听话,在学校却是较为顽皮。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一下一份资料,供大家参考。小学生家校表现两面性问题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之情也日益明显,让孩子从小就在无限的关爱中成长。在家里,孩子是关注的焦点,他们可以任意而为,可进了学校后,集体中的孩子已不再成为焦点,这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再加上对老师的畏惧心理,造成了一个令许多家长十分费解的现象,就是“小孩子在家在校表现迥异”。小孩子“两面派”似乎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校品学兼优、工作能力极强的完美学生,在家竟然变成了乱发脾气、没大没小、无所事事的坏小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或者一些在家精灵活泼、自信满满的外向小孩,在学校就变成了沉默寡言、自卑自负的内向小孩,那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的。一、家里备受关爱,校内常被忽略。自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现在大部分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那么一个小孩,当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庭的中心。由于在家庭里地位非凡,因此小孩自然就会自信满满,有自信了就做什么都顺心,也喜欢交流了。但是,在学校,一个老师就要顾上几十个小孩,每个小孩的地位都可以说是平等的,老师没可能一一特别地照顾。这样以来,小孩就会经常被忽略,从家里的中心人物转变为校内的普通学生,因此这种落差就使得小孩慢慢失去了信心,从而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内向。家长在家里不要特别的以小孩为中心,从小灌输人人平等的思想,让孩子从小就能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自然的到了上学的时候,就不存在这种从关爱到忽略的落差了。同时,如果小孩真的已经被这种落差影响了,家长就应该好好的向小孩说明家庭与学校的不同,并且鼓励孩子在校也好好表现,发展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优点。二、家里过分宠爱,校内纪律严明。小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欺善怕恶。在家里,大人们个个都总是迁就着小孩,就算小孩顽皮做错了,大人们有时还不忍心惩罚小孩。这样过分的小孩,使得小孩在家里会乱发脾气,没大没小的。反之在学校,因为学校要管理多个小孩,所以就会定下许多死死的规则纪律,只要小孩做错了,老师就会一视同仁地给予处罚。小孩都会怕被惩罚的,因此,欺善怕恶的小孩就会成为了家里的“坏孩子”,校内的“乖学生”了。既然小孩欺善怕恶,那么要小孩乖,作为家长的就要做到“恶”。在家里千万要避免过分的宠爱小孩,不能让小孩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谁也怕他。其实学校有校规,家庭也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家规,从小就让小孩以家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家规不能定得太死,不能让小孩有过于约束的感觉,家规只能要大概的对小孩起到约束作用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家长在小孩做错时能狠下心来处罚小孩,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三、家庭与学校的沟通障碍。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会通过他的眼睛、耳朵、大脑将他身边所有人的言行举止都记录下来,然后反应在他的行为当中。孩子的变化,不仅仅是老师的影响,里面还有很多家长的成分,小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至老师和家长彼此都不了解小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那么小孩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当个“双面人”了。小孩怕谁,通常就会在谁面前表现得乖一点,这点应该大家都是认同的嘛。只要小孩认为那个人不可怕,而他在那个不可怕的人面前做什么都不会让他所怕的那个人知道的,那么小孩就会为所欲为地做“坏事”了。因此我们班采取家长写孩子在家表现的形式,对孩子进行约束,在家表现的内容包括是否挑食、是否和家长顶嘴、写作业是否磨蹭、看电视的时间、上床睡觉时间、早晨是否赖床等,使孩子的“小尾巴”露出来。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仅要如实写孩子的在家表现,更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发现小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小孩子调适心理,使
本文标题:学生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的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6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