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析混凝土施工导致缺陷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的混凝土缺陷,缺陷一词包含着许多的含义,主要分为俩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缺陷,另一个是外界施工及养护时不恰当做法导致的缺陷。如何更加充分的利用混凝土,使结构的混凝土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就必须对混凝土的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如何减少混凝土缺陷出现的频率,如何对已经产生的混凝土缺陷整改一直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关键词:混凝土缺陷原因整改质量影响前言:混凝土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波兰特水泥的出现,随着历史潮流的前进,水泥的改革不断进行的,随之建筑行业也开始达到一个高潮。19世纪中期,钢筋混凝土出世,结构上也开始打开另一片天地。近观现代建筑行业,混凝土研究越来越全面详细,然而混凝土本身的一些问题也越加暴露,混凝土本身是一个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大相径庭的材料,在很多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现代化的建设在飞速进行着,如何提高材料性能以至于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然而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究处于一个瓶颈,只有获得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改造才足以面对。然而目前现状是我们只能面对现实。那么如何来在现状下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呢?治本就是一个不可犹豫的选择!在混凝土研究的过程中,加强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加强混凝土缺陷研究,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纵观混凝土缺陷,其包含很广很难以用几个简单的事例就可以详尽,缺陷的种类有许许多多类型,不同的缺陷发生在不同的时候,也造成不用的影响。当缺陷出现时会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简单的是影响了整个构件的外观;中等的缺陷是造成耗时,耗钱去整改,修补;严重的是必须返工重做,或者造成结构破坏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1991年9月21日的凌晨1时47分,台湾省南投县的集集镇发生了近百年来的大地震,地震后有许多高层建筑发生倒塌,15层的台中德昌新世界震后一楼约半数的柱底几乎全部压碎,造成楼层降低,台北的新庄博士之家建筑也是发生底层柱底混凝土压碎而造成倒塌。后期研究分析表示混凝土施工缺陷占主要的比例,柱子内部的混凝土由上浇捣,柱头配筋密,大颗粒骨料被钢筋拦截在上部,仅有细颗粒骨料和水泥浆渗流到柱底,形成混凝土最大缺陷——粒料分离,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握裹性能,导致许多钢筋被轻易压曲或者拨出无法发挥韧性效果。混凝土缺陷按个人观点按照时间上的差异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施工时,施工后。不同的时段里造成缺陷的原因主要是主观人为因素。一,施工前施工前期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关于自身问题导致后期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此时主要的缺陷有如下几种:1.配合比不当由于设计错误或者在添加砾石和砂子等骨料时多加或者少加等产生配合比的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对梁板结构的板,由于混凝土的离析,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收缩大,引起楼板面的不规则裂缝。针对这种缺陷没有什么有效的技术措施,有效的是在拌制混凝土时仔细检查配合比,再添加骨料和一些外加剂时不能准确添加时要与设计相当不能偏差过多。但由于目前的许多建筑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很少会出现配合比不当的错误。然而,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混凝土进场时要进行现场进场检验,确保混凝土和易性达到要求,且混凝土没有离析,泌水等现象,运输时间没有超过初凝时间,还要现场预留试块以便后期质量检验。2.搅拌不充分或过长搅拌混凝土时没有达到一定的搅拌时间会导致水泥浆没有充分包裹骨料,会造成粒料分离,和易性达不到要求,并且导致一些添加剂分布不均匀,达不到添加剂的效果。搅拌时间不足,气泡产生的密集程度就不同,但搅拌时间过长又会使混凝土中带进的空气气泡更多,还会造成泌水等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并且过长时间搅拌会导致混凝土搅拌机内部形成厚厚的灰浆层,不仅浪费,而且影响此次水凝和易性和下次的使用,又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针对这种缺陷主要措施是严格按要求搅拌时间进行搅拌既不为了赶时间和工期而缩短时间也不因为不注意而过长搅拌。主观操作占主要地位,只要按要求合理搅拌就可以避免这种缺陷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二,施工时1.振捣不充分或过振在进行混凝土的浇捣时,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在浇捣混凝土时没有对体积较大或者深度较深的部位进行充分的振捣,没有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混凝土构件会产生严重蜂窝,空洞,麻面,并且混凝土不密实,后期混凝土内部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和强度。在拆模后,特别是一些高度较大的柱子,剪力墙等构件极易产生烂根现象从而英雄爱那个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必须严格杜绝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振”现象。过振时会把已经成型的钢筋骨架振散,把已经支好的模板振变形,使水泥砂浆外溢,模板中只剩砂子和石子等。产生过振的原因: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只顾强调不能漏振忽略了其他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的交底;操作人员对振捣时间掌握不好;对混凝土接搓和钢筋过密部位,操作人员存在害怕漏振思想担心振捣不密实,所以加大了振捣时间而没有考虑怎样改进振捣方式和工具等。过振会使柱和剪力墙等底部地面有流淌很厚的水泥浆,不仅浪费材料,也会影响构件强度,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严重粗糙,并且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上部几乎都是水泥砂浆不见骨料。振捣的作用是把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挤出去,让水泥砂浆完全充满骨料间隙,混凝土达到密实要求并充满构件中完全包裹钢筋。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施工工艺和现场监督,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正确的振捣操作是:振动棒振捣是应当“快插慢拔”,快插是防止先将上层混凝土振实,而下层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并上下抽动一保证振捣均匀。振捣时间一般是20-30s,特殊部位如混凝土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由于钢筋较密,且上部钢筋较多,应注意振捣,以防止石子本钢筋卡住,可以用合理的细石混凝土浇捣,同时振动棒可以采用小径或用片式并辅以人工捣实。另一方面,要掌握振捣范围,振捣是插点要均匀,可以采用直线式或交错式插捣,每次一定的距离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上。当振捣是达到:混凝土不再下沉,混凝土表面不冒气泡,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振动棒振捣的声音又响亮变为沉闷是说明混凝土已经振捣密实,不可以继续振捣。2.模板问题要形成一个成型的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出各种各样的模板才会有混凝土的各种造型。然而不合格的模板也会间接导致许多混凝土缺陷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比较常见的模板问题有:模板变形,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模板没有固定牢固,模板自身破损严重等等。⑴跑模移位,对于一些深度较大,体积较大的构件在浇捣混凝土时拌合物的侧压力等作用下使一些部位的模板整体移位,造成整个侧面倾斜,底面下垂,严重时侧面模板端模板崩塌。最终大大改变了结构的尺寸,规格,形状也会是整个结构不满足设计要求使浇筑失败。造成原因:固定柱模板的柱箍不牢,或钉侧模,底模的钉子尺寸过少和未钉牢,最终本混凝土的侧压力或竖向力挤开造成整体移位。振捣混凝土时经常性触碰模板是模板之间被振松。固定侧模的方木未钉牢或者截面尺寸过少不足以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设计不合理没有使用对拉螺栓或者对拉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被拉断。斜撑,水平撑底脚撑不牢使支撑失效或移动。预防措施:根据构件的大小和尺寸来决定侧面加固方式,牢固柱箍,对拉螺栓,按设计钉方木等。并且浇捣混凝土时现场最好要专员检查混凝土模板和支撑情况,随时进行薄弱处加固。⑵胀模。模板的混凝土侧压力下局部模板偏离或局部模板变形鼓出,是结构截面尺寸发生改变。会造成结构表面不平整,后期需花费许多时间和人力来修正突出部位,影响外观,有可能对后续工作带来麻烦等。主要原因:模板厚度较小或者模板经多次使用以及本身有带局部柔弱处等在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坏或者在混凝土侧压力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大块模板局部角落没有钉牢被鼓出,对拉螺栓等少数没有拉紧被鼓出,模板的水平撑或斜撑过稀在未被支撑处模板向外凸出,模板的接合处。拐角处和端头处薄弱部位没有采用一些加固措施而胀出。措施:加强现场模板验收强度,浇捣时现场专业注意检查发现已有胀模立即整改,工地严格要求对于破损模板不可使用。3.浇捣不连续在进行一些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时,由于一些外界原因造成混凝土浇捣不连续。后期浇捣时有可能前期浇捣的混凝土已经初凝等,不连续浇捣不仅影响浇捣质量而且耽误施工进度使后续工作不能及时进场开工。对于此种问题没有什么预防措施,主要是按现场具体情况指定具体措施,与商砼搅拌站联系好要保证混凝土的持续供应以保证浇捣的连续性。三,施工后1.未及时浇水养护当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在初凝后及浇捣完12小时内就必须立即安排人员进行一定的覆盖和浇水养护,防止混凝开裂。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凝结主要是通过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完成的,水泥水化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混凝土浇筑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就是为了保持混凝土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如若浇筑后不作覆盖和浇水养护,特别是夏季与冬季,受太阳照射后的昼夜温差很大,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较快,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加速,收缩速度加快,增大了混凝土的拉应力,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既要及时覆盖,又要及时浇水,确保养护期内混凝土湿润,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特别是混凝土前期浇捣时过多的振捣使混凝土构件上层大部分为水泥砂浆如果后期没有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在表面的水分干后极容易产生龟裂,未浇水和覆盖会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差和加剧凝结硬化体积收缩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裂缝开展。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水化,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对于一些混凝土还会在表面发生起砂现象。对于混凝土的浇水养护存在几个误区:⑴混凝土浇水养护的目的只是为了水泥水化的需要。这与这个误区我们要明白浇水不仅只是为了水化,还在于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合适的最高温度,合适的内外温差及其合适的表面与环境大气的温差,同时还要有适当的降温速率和升温速率等。⑵混凝土浇水养护最迟开始时间是浇筑成型后12小时,按照规范而言是没有错的,但是作为施工员应该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环境温度等来确定具体的浇水养护时间,只要不损伤混凝土今早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必要的。⑶混凝土浇养护时间越久越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混凝土因为浇水养护时间太长使混凝土收缩量增加的负面影响。⑷混凝土才终凝表面还有湿湿的没有必要浇水,只要浇水不至于认为破坏混凝土表面即可,及时补充混凝土所需水分尽早浇水还是好的。对于什么时候浇水养护,作为一个现场施工员要有这种时间观念,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安排浇水,如果外界环境温度比较高,且混凝土表面水分开始出现干涸现象就及时上人浇水。但是要牢记浇水养护的前提是不能对混凝表面产生破坏,特别是对一些大面积浇捣时有可能这边还没浇捣完,另一边混凝土表面就开始变干,此时就要开始补水以达到混凝土水化需求,对于一些比较寒冷的地方和冬季施工时不仅要及时浇水养护还要做到混凝土表面覆盖进行保温等。2.过早拆模混凝土经过养护后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可以进行拆模,然而实际上游很多工程为了赶进度而过早拆模此时不仅达不到赶进度的效果还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并且还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破坏。过早拆模会产生如下影响:⑴混凝土强度过低,不能承受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易在受拉区出现裂缝,甚至受压区破坏,造成安全事故,这将是很危险的。⑵过早拆模,此时混凝土强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大混凝土的徐变量。混凝土长期受有外力,其变形具有随着时问的延续而不断增加的特性,即混凝土的“徐变”。而且这种变形是塑性变形,即变形是不可恢复的,尤其在混凝土的
本文标题:混凝土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7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