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教育部“26号令”规定的独立学院“转设期”的到来,独立学院以科研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重要趋势。本文对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开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需从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四个方面入手,以谋求新时期有所发展。[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独立学院;地方高校;区域发展1.引言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新形态,其办学的初衷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区域经济建设越来越注重政产学研的结合,社会也对独立学院提出了科学研究的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起步晚,层次较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教育部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需在2013年底完成转设,不足500亩办学面积的将会被取消办学资格。因此,在办学面积上不占优势的独立学院走上了外迁成为地方高校的转设路径,浙江省就有近一半的独立学院陆续迁移至地方,地方对于开展政产学研联合发展的诉求将通过独立学院的到来而实现。一直以来,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存在其内生的缺陷,在新环境下,亟需寻找突破路径。2.现阶段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开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2.1科研工作重视程度低,科研人员梯队结构松散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起步晚,重视度低,很多学院甚至没有设置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对全国295所独立学院的网站进行统计得出,有独立科研管理部门的独立学院为121所,占独立学院总数的40%左右,在浙江省的22所独立学院中,设置科研管理部门的学校为12所,仅占总数的54.5%,这客观上反映了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由于独立学院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引进多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这些师资的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此外,独立学院也会从高校中返聘退休教授、专家来院工作,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他们虽然在科研和教学上有很大贡献,但由于缺少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与条件,使他们无法再次潜心投入科研一线,只能“教”“研”分离,选择在有科研基础的单位搞科研,在独立学院发挥教学余热,无法在科研工作上起到带头人的作用。这种松散的科研队伍结构不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让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在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当中。2.2科研基础薄弱,缺少科学研究的必要土壤科研资源的纵向分配不均是造成独立学院科研工作薄弱的先天因素。放眼全世界,重要的、高级别的科研资源分布均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主要集中在少数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就卓越的大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以及知识、人才的集聚使其具备了天然的科学研究优势。作为成立时间不久,以教学型大学为自身定位的独立学院则处于科研食物链的底层,教师参与科研的比例不高,自身科研能力弱,经验不足,科研追求低,科研氛围不浓,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高。独立学院的收入多半来自于学生的学费,自负盈亏,资金的不足使其在投入上相对比较保守。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成果往往不对等,这客观上迫使大多数独立学院无法在科研方面保证大量经费的投入。学院以发展学科专业为第一要务,因此在实验室、实验仪器上的投入则倾向于教学实验而非科学实验仪器。学院引进人才的目标也更注重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大。2.3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趋利性明显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独立学院设置了众多的课程门类,通常会要求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承担多种科目、多个专业的教学课程。以某独立学院为例,教师的周教学工作量普遍在16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每周24学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继续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更无法保证科研工作开展的时间。独立学院的教师在科研任务的完成上都有一定的趋利性,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与高校教师的晋升以及收入存在密切的关系。独立学院教师自发的科研工作是围绕“效用”展开的,而科学研究对于大部分独立学院教师来说最大的效用就是职称的晋升。以某独立学院为例,从2012-2014年间,职称晋升的教师共64人,以纵向课题、横向课题与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进行计算,发现明显的特征,即在评职称的前一年与评职称的当年,职称晋升教师的人均科研产出明显超过职称晋升后的第一年的科研产出。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该院,教师的科研目的多是为了职称晋升,职称评定后,其科研积极性急剧下降,科研后劲明显不足,存在典型的“职称科研”情况。2.4学术信息闭塞,本部学校科研优势无法惠及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当前独立学院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重心仍是教学活动,较少有机会、有余力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学术会议交流活动。独立学院举办的大多数讲座是面向学生的,把应考、分享经验、求职等放在首位,单纯学术上的探讨与交流较少。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少有主动走出去与国际、国内的学者们进行沟通的双向学术交流机会。在学术信息较为闭塞、缺乏较高水平学术科研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教师们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到相关领域最新、最权威的科研成果。从知识的输出来看,独立学院教师参与纵向基础性研究课题较多,参与横向课题的人数较少,授权的专利多,推广应用的专利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由于与本部高校的分离,大部分独立院校在科研上很少能和母体学校接轨,本部高校的科研优势也无法传递至独立学院,使得独立院校的科研传承性缺失。独立学院教师职称与学历结构的差距也影响着整体科研水平。以某独立学院为例,高级职称与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教师总人数比例如表2所示,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独立学院想从母体学校获得科研支撑也较为困难。除此之外,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分散,队伍整合困难;高层次项目申请难,学校内部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科研项目重立项、轻结题现象严重;科研经费管理有待加强;学校校名、校誉等无形资产保护不够;学术评价导向不合理,科研成果评价行政干预严重,科学性不高;科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想要使独立学院以科研为切入口融入地方发展,需要厘清体系,提升独立学院的科研水平。3.提升独立学院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3.1制定规则,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独立学院需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一直以来以教学为核心的固化思维,做到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与其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科研制度的建设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与母体学校不同,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属于刚起步阶段,需要根据其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而不能完全照搬母体学校的科研制度与规定。需要用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地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科研管理团队和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想要高效、协调地开展科研工作、布置科研任务、培养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充分了解学院特色和科研规律的管理部门。独立学院应该有其独立的科研部门,对科研人员严把关,定期培训,与其他高校科研部门积极交流,提高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对教师科研疑问的解答能力。3.2夯实基础,培育科研氛围独立学院历史不长,开始关注科研工作也是近几年的事,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一直以教学为本,缺少科研工作开展的氛围,所以独立学院想在科研工作上有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夯实其自身的科研基础,形成科研氛围。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的指导来开展对教师科研工作的培训,独立学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为学院教师开展培训讲座,也可以由返聘本部学校的研究人员对中青年教师展开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优秀的科研经验传承至学院的教师,切实帮助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第二,把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激发教师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的动力。第三,加大科研硬件投入。离开了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科研硬件的投入,科学研究工作是无法开展的。在较长的时间里,独立学院大部分与母体学校同城办学,能够与本部共享实验场所与实验仪器以及图书馆资源。但随着独立学院走向真正的独立,外迁至地方,区位优势不复存在,需要独立学院开始重新购置与引入科研硬件,以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3.3学科建设,凝聚院内科研实力独立学院的科学研究较多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来开展的,科研力量的松散使得独立学院教师很难争取到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与成果。进行学科建设以整合科研力量将是独立学院提升科研实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需要凝聚科研实力。鉴于独立学院的学科发展基础较弱,学科间发展不平衡,需找准切入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此凝练学科方向;另一方面,学科建设需要整合科研人才队伍。人才是学院科研工作的内生实力,独立学院不但需要从自身挖掘与培育优秀学科带头人,还需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柔性引进部分高水平科研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与学院自身教师队伍相结合,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科队伍。3.4服务地方,获取校外科研资源独立学院搬迁后需以地方高校来定位自己,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以横向科研项目为纽带,联结人才、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等要素,实现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应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平台与研究院,注入学院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场地资源,使之成为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平台与企业产品的研发中心。这不仅能够解决独立学院缺乏科研硬件、场地等问题,也同时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目标,让独立学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参考文献[1]费翔,储久良.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P55―P57,67[2]何茂炳,玄黎娜.论加强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4):P41―P42[3]玄黎娜,何茂炳.广东省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教师科研能力的视角[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3):P75―P78[4]龙珍珠.关于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及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31):P55―P57[5]单佳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机制研究――兼以N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6]纪萍等.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P122―P123[7]杨军等.浅析高等学校科研投入与产出[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P57―P60作者简介苗阳,(1984-),男,浙江金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琚皖琴,(1991-),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王磊,(1982-),男,山西太原人,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王灵恒(1989-),女,浙江衢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浙江省独立学院科研工作促进体系建设研究”(SCG145);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独立学院科研潜力激发路径探析”(Y201329894)OntheAnalysisof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IndependentColleges’ScientificResearchesMiaoYang,WangLei,WangLingheng(ZhijiangCollege,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310024)Abstract:WiththecomingoftheTransitionPeriodofindependentcollegesasraisedbyDecreeNo.26ofMinistryofEducation,independentcollegesintegratingtheirscientificresearchesintoloc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willbeanimportanttendency.Thispaperanalyzesthefeaturesande
本文标题: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3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