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研究人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为:BEA10031—ZKT—071810),今天正式开题,请允许我代表课题组就该课题做开题报告。报告包括下列九个方面的内容,即课题研究的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的价值论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课题研究的进度设计、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课题研究的能力保障和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现就以上九个方面的问题向大家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研究人员审议和指导。一、课题研究选题依据(一)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七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课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重要理论。(二)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李颖校长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三)实践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实践依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坚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追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学境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行为。在点化和培育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从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二、课题研究价值论证(一)创新学科渗透。通过教师潜心地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全面把握教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激情,不断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从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二)项目理论意义。本课题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再生资源,做到使生命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项目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生命,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活质量。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思想品德与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是奠定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学科,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渗透生命与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闲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境,善待自己,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懂得公民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研究与探索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状况,采用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社会现象观察和调查、实践体验等形式,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2、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潜心挖掘智慧、美、自由、公正、希望和爱的种子等人间终极价值,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潜心创设教育氛围,通过体验和理解,在引导学生与教材、与教材中的人物和事件“遭遇”时,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教育真正从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转变为生命的体验,成为感悟人生、提升生命境界的过程。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直接或间接地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因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准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深入体会优秀作品的意蕴内涵,从而挖掘生命教育的因子。还应潜心研究与探索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3、数学教学与生命教育。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充满了无数抽象的定理和尚待“猜想”的奥秘命题。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推理思考、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都是生命发展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因此,只要潜心设计,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渗透生命教育的时空。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探索如何结合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效的人口、能源、环境生态等教育。也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数学史及其相关文化,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大师的严谨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4、英语教学与生命教育。在英语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与探索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上,放在如何利用英语教材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国际人生的教育。5、科学教学与生命教育。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人的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以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同时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童话、诗歌、谜语等形式来表达科学内容,让学生体验生命的重要。6、音乐教学与生命教育。音乐是天籁之音,音乐生命是人的生命。音乐课,贯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正处在最易接受音乐浸润的年龄阶段,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音乐课的教育功能所决定,它本身就对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其情操、促进个性成长、对人格培养乃至成为全面发展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音乐和舞蹈的特有语言滋润学生道德修养、感染学生生命活力,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7、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体育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通过体育与健身课的教学,使青少年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生命美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又获得了享受体育与健身的乐趣,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研究与探索体育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遵循体育运动的功能,即促进人体机能的生长和发育,防止疾病,推迟生命衰弱,丰富文化生活,增进友谊和交往,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更强、更高、更快的精神魅力,体验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量;应注重研究与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体能、青春期常识、户外健身、游泳及安全、生存技能与方法等常识和能力。8、美术教学与生命教育。美术活动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中获得实现自我的生命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价值的体验,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研究与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中,通过感受、顿悟、体验获得生命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升华影响其人格形成,从而有效地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自然资源的爱护珍惜,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真善美事物的赞美,对假恶丑事物的鄙弃。四、课题研究方式方法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找出学科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课题,找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使课题研究不偏离研究的方向。第二、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针对性。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开展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活动。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落实生命教育任务。第四、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邀请课题研究学术指导教师:姚胜权(县教研室初中品德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杨明青(乡中心学校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魏仕刚(乡中心学校品德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等。五、课题研究进度设计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四年,整个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审批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0月,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通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草拟“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找上级科研部门申请立项,邀请学术指导教师座谈,争取学术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2011年2月,根据课题申报的批复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编制“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会议,将实践与探索的内容分解到各个学科,确立各学科子课题,完成调研报告。搜集有关生命教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资料,研究新课程改革重要文献和学科课程标准,约请学术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论证和指导,理清进行课题研究与探索的整体思路,树立研究和探索的信心。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10月,以关注学生生命教育为出发点,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学科教学中科学客观的渗透生命教育,既紧密结合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恰到好处地联系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既可以立足于课堂,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了解生命,知道生命,欣赏生命;又可以立足于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处事过程中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既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同时,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第四阶段:课题结题时间为2013年11月~2013年12月,在不断总结、深化、完善、提升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课题实践与探索成果,邀请专家指导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结题材料,参加课题结题鉴定会。六、课题研究实践意义社会急剧发展所产生的种种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也损害着青少年的生命发展,使得个别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生出越来越多的困惑,甚至做出轻贱生命的行为。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生善待“生命”,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对国家的挑战,也是对当代教育的巨大挑战。因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为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怎样理解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科学的生命观,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要达到这一最高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实施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活和生命质量,我们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为了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真正地实践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有必要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七、课题研究主要成果1、通过每一位任课教师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再生资源。通过搜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的有关理论,浏览有关生命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QQ平台和邮箱平台获取生命教育的有关信息,通过课堂教学或其它专题形式,让学生了解生命,形成《了解生命就是智》(暂名)课题资料集2、课题组每一位任课教师,要进一步落实新课改新理念,在课堂上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主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效地发展了学科素养,通过课题实践与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生命课堂。并潜心总结,整理自己的优秀教案,形成《关爱生命就是仁》(暂名)教案集。3、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教育叙事、教学例例和教学论文等教育教学文章,并力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者在《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
本文标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4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