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考点分析+例题
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考核内容思维导图考点一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Ⅰ)(1)生物分类的意义和目标是反映生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2)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七个分类单位中,最高等级的分类单位是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3)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且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4)“种”即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5)对于生物的分“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为较多人所接受的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其中后四个界属于真核生物。(6)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①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单细胞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集中在细胞的一个区域,即核区。②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具有由膜包被的真正的细胞核。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蘑菇、霉菌等。③病毒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其内的核酸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④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的差异,无种子的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种子的植物类群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和叶有了一定的分化,并具有假根;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以及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⑤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的差异。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可概括为: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可概括为: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恒温卵生;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考点二植物、动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Ⅰ)(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使人类和动植物患病、与人类和动植物共生、用于食品制作、导致食品腐败、用于基因工程、用于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用于生物防治等。(2)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不同类群的真菌还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患病、用于食品制作、导致食品腐败、产生抗生素等药物。(3)病毒一方面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另一方面某些病毒也被用于疫苗的研制、生物防治和转基因技术。(4)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各个类群的植物都具有各自的作用,如藻类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被子植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等。(5)各类群的动物直接或间接与人类生活相关,如食用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6)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此外还有易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点三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Ⅰ)(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和地质学相结合,可以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2)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类群动物的骨骼具有类似的结构模式,胚胎发育学的研究发现不同类群的生物在胚胎发育时都会经历相似的发育阶段,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不同类群生物的同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这些证据都间接地证明了不同的物种可能有共同的起源,即提供了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3)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一定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考点四生物进化的观点(Ⅱ)(1)解释生命的起源的学说主要有神创论、生生论、自然发生说、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其中化学进化论最为人们所接受,该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的原始海洋中,经历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等阶段,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2)解释生物进化原因的学说中,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为人们所接受。其要点可以概括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和遗传变异的特点,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例题1.(海淀二模)分布在芬兰地区的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生殖发育的结果B.主动适应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C2.(西城二模)豌豆是一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豌豆中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可预防夜盲症B.豌豆与玉米的亲缘关系比与菜豆的亲缘关系更近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D.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是高茎,可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答案:D3.(东城二模)下图呈现的四种植物中,能产生种子的是A.葫芦藓B.肾蕨C.海带D.莲答案:D4.(东城二模)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A.蚯蚓——体壁B.鱼——鳃C.龟----肺D.鸟——气囊答案:D5.(东城二模)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分布在我国四川、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野生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却主要以吃竹子为生。与普通的食肉目动物相似,其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往往是身体的10~20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其消化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蛋白质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纤维素,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将其分解。野生大熊猫肠道中也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肠道较短,对植物中营养的利用率远低于真正的植食性动物。因此,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为了达到长期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人们尝试将圈养保护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丰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较多,有利于肠道对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猫多以竹子为食,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较低,梭菌较多,这更有利于对纤维素的分解。放归野外后,大熊猫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有些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数量增加,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导致大熊猫死亡。目前,研究人员加强了圈养大熊猫放归前过渡期的野化训练,并开展放归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猫的成活率得到提高。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大熊猫属于________纲、食肉目。由图1可知,与眼镜熊相比,大熊猫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更__________。(2)大熊猫的手掌多长出一个伪拇指(见图2),这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3)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梭菌数量较多,可以将_________分解,供大熊猫吸收利用。梭菌与大熊猫是关系。(4)肠道内的酵母菌或芽孢杆菌大量增多会导致放归的大熊猫患肠道疾病。与芽孢杆菌不同,酵母菌属于_________生物(填“原核”或“真核”),因此防治疾病的措施也不尽相同。(5)在放归前,需要帮助大熊猫做好适应野外生活的准备。结合上文内容,请你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哺乳远(2)自然选择(3)纤维素共生(4)真核(5)改变食物结构,逐渐增加竹子的比例,最终过渡到几乎全部以竹子为食。(合理即可)6.(丰台二模)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A.有外骨骼B.卵生C.体温恒定D.变态发育答案:C7.(丰台二模)蜗牛会被画眉鸟吃掉。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的没有条纹。科学家每年定期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连续统计7年的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1)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其身体柔软、不分节,通常有坚硬的外壳保扩,是一种动物。(2)被调查的蜗牛为同一物种,其贝壳上有条纹和无条纹是一对。在1975年的统计中,发现一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这很可能是的结果。(3)从1971年到1973年,随着草地覆盖率的下降,贝壳有条纹蜗牛的数量呈趋势。由此推测,土地裸露部分增多,蜗牛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减少被捕食的几率,更多的生存下来,这就是的结果。答案:(1)软体(2)相对性状;突变(或:变异)(3)下降;贝壳无条纹;自然选择8.(朝阳二模)出土于河南的贾湖骨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这种长骨可能来自于A.青蛙B.白鹭C.家猫D.乌龟答案:B9.(石景山二模)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冰芯中采集到3万年前的某生物样本。该生物呈二十面体的椭圆形,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该生物主要寄生在变形虫的细胞质中,借助宿主细胞才能大量繁殖。下列生物中在结构上与该生物最相似的是A.乳酸菌B.乙肝病毒C.水螅D.草履虫答案:B10.(石景山二模)鲨鱼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它们的身体形态非常相似(见下图),原因是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C.它们都属于鱼类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11.(石景山二模)由直接证据得出的进化观点是A.化石研究表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陆生B.比较鱼和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祖先C.人与黑猩猩的DNA的相似程度高达98.4%,说明亲缘关系很近D.鲸鱼骨盆中仍保留有退化的后肢,推测它是由四足动物进化而来的答案:A
本文标题: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考点分析+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4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