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主要内容1.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3.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4.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应用案例(实践性活动)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要明确教材分析的目的,不仅要分析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也要分析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分析数学知识在促进学生智力提高方面的作用,也要分析数学知识中蕴藏的非智力因素2.系统性原则既要分析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及其关系,又要系统考虑和处理教材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3.客观性原则对教材内容的客观描述。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既要求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要求遵守客观性原则为什么?因为:首先,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发展、数学学科发展对学生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其次,受到教师自身的主观意识、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核心与根本工作是什么?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二)小学数学教材的价值分析1.智育价值分析一是对数学基本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1)所教学的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2)如何才能使知识转变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价值,深入分析数学基本知识、技能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的条件,并注意从数学知识的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过程。二是对数学知识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分析。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2.德育价值分析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从数学知识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的教育;爱数学、相信数学的“力量”的教育。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3.美育价值分析内容上:它具有抽象性、严密逻辑的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抽象美、严密美等美学特点形式上:小学数学教材具有可读性强、图片丰富多彩等特点;同时,它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数学教材所具有的编排科学、布局合理、结构美观等特点,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的情景和氛围。活动上: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三)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模式1.文本分析模式以现行教材的内容体系为例,对小学数学整册、单元教材分析的文本模式如图1所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统计与概率……整册教材的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整体与复习……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各单元教材内容及实施建议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重难点、关键点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图1: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文本模式分析示意图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2.活动模式是对教材运行过程的一种动态分析,主要适用于对课时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的内容及其步骤如图2所示:教材的教育价值分析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已有知识基础分析图2: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活动模式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一)数学发展简史五个阶段1.萌芽时期(公元前600年以前)内容自然数、分数及其四则运算、常见的几何概念等。特点片断的,零碎的,缺乏对命题的证明,没有严密的体系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17世纪中叶)内容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三角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特点从具体→抽象理论→独立的、逻辑性强的学科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20年代)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内容引入了变量及函数概念,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影射几何等产生特点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研究领域扩大(特别是把物体的运动引进到了数学)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内容非欧几何、近世代数、集合理论、拓扑学、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理论的产生特点研究思路开始从理论到理论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内容运筹学、计算数学等的产生特点理论性更强,应用的范围更广。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比如,数学发展(或说研究)的路径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数学研究的路径A.从现实问题出发→形成数学理论体系B.从数学内部自身出发→发展新的数学理论,形成新的数学学科→应用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中得到验证)结论:数学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源于生活,另一个是来源于数学内部的自身运动。这就说明现在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界流行的说法“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是错误的,是必须加以纠正的。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二)国外数学课程发展概况1.古希腊的数学课程帕拉图时代以前,实用性。帕拉图时代,强调数学在人的智能培养中的作用。为什么呢?帕拉图的门上写有: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欧几里德几何的作用:A.开创了数学课程内部的逻辑结构的成功范例B.揭示了数学课程的结构与数学教育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2.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课程产生了帕斯卡、伽利略等。此时的数学课程具有如下特点:A.确立了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实用目的,智育功能;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的联系和作用已被充分认识到了。B.在基础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也得以确立C.框架已基本形成。即算术、代数、几何、三角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3.二战后的数学课程(1)50年代的分析批判a.观念落后,缺乏近代数学思想(如集合论、公理化等)b.内容陈旧,基本上是16、17世纪的内容c.体系分散,几何、代数、三角各自为政d.计算繁琐,过分强调计算技巧e.重演绎,轻归纳f.大中脱节。后来波及到小学数学(2)60年代的改革实验a.结构化b.公理化c.通俗化,就是现代数学加入生活模型d.电脑化,就是在中小学普及计算器e.精减化,大学的下放到中学,中学的下放到小学,小学里删除一些内容(被认为是“无用”的数学知识)f.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讨论如何看待这些改革实验?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3)70年代的回归调整(4)80年代以来的深入探索.如问题解决被重视,学习中国重视“双基”的经验等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三)中国的数学课程发展概况1.奴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记》:“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即六岁时教孩子数数(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和方位的概念,九岁时学习记日的方法(包括天文、历法等)。十岁时就到先生处,学习书写和计算(筹算方法)。《庄子》民结绳而用之;《庄子·天下》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绝《墨子·经上》平,同高也;圆,一中同长也《尸子》(战国时期)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2.封建社会(1)秦统一六国。(2)汉朝。官学,读经。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私学,应社会之需而教,许多数学著作经此道传于后世。《九章算术》是汉朝出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数学著作,也是中国数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数学著作,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影响巨大。(3)魏晋南北朝。离乱的政治,繁荣的科学。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成果:A.赵爽注《周髀算经》时,首次将几何图形引入算式证明,严格地证明了勾股定理。其意义:解析几何思想的萌芽。B.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极限思想的出现。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C.祖冲之《缀术》中,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的7位。D.系列教材的出现。《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再加上《九章算术》、《缀术》、《周髀算经》和《辑古算经》,这十部算经后来成为唐朝官方(国子监)的教材】(4)隋朝。教育上的两大贡献:一是开科取士(即科举制度的创立),成为现代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的鼻祖;二是在中央官学的国子寺(唐朝时叫国子监)里设算学科,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数学系”.(5)唐朝。承隋制,国子监里设算学馆。有发展,科举中偶尔开“算学科”,官阶为“从九品下”。教材:十部算经学习方式:一部一部地学。《新唐书·选举制》卷四十四有详细记载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6)宋朝。文官体系最为健全,科学最为发达,也是最为民主的一个朝代。南宋末年,出现了世界著名的四个数学家:秦九韶(一元高次方程)、李冶(治)(测量)、朱世杰(数学的多个领域,著有《四元玉鉴》、《算学启蒙》)和杨辉。(7)明、清。比宋朝落后,明朝的程大位,把算筹改为算珠,发明了算盘。西方数学的传入。3.近代的小学数学教育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始设算学;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改算学为算术科,1978年改为数学民国三年(1914年)出版李步青的《新制各科教学法》1912年—1919年:俞子夷《小学算术教学法》、《小学算术教学法之研究》;周法均《低年级算术教学法》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1923年,俞子夷拟定:《算术科课程纲要》(六年制)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算术课程暫行标准》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算术课程标准》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算术课程修订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课程改革与相应的教材1980年后的实验教材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杨辉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1)生平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他一生的数学著述颇丰,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计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1261年),《日用算法》2卷(1262年),《详解九章算法簒类》(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3卷(1274年,第3卷与他人合编),《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2卷(1275年,与他人合编),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2)杨辉的数学改革实践杨辉和朱世杰一样,是一个靠数学教学为职业的人(?),在数学教学改革上,他主要做了两件事。其一,编写《日用算法》2卷(1262年)(已失传)永嘉陈机先跋万物莫逃乎数。是数也,先天地而已存,后天地而己立。蓋一而二,二而一也。自非参错妙用,隐括众微,未易穷此。钱塘杨辉以廉饬己,以儒饰吏,吐胸中之灵机,续前贤之奥旨;从奇而耦,由悔而彰;内可以知外,表可以识里。其用心岂为运牙筹计金骰而已哉?杨辉自序夫黄帝九章乃法算之总经也。辉见其机深法简,当为详注。有客谕曰:谓无启蒙日用,为初学者病之。今首以乘除加减为法,秤斗尺田为问,编诗括十三首,立图草六十六问。用法必载源流,命题须责实有。分上下卷,首少补日用之万一,亦助启蒙之观览云耳。通过杨辉的自序,能否概括一下《日用算法》的编写思想?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历史演变杨辉《日用算法》的编写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具体问题为主(秤斗尺田为问)解题方法尽量简单(编诗歌、画草图以帮助学习者)其二,精编《九章算术》—《详解九章算法簒类》编写主旨:以算法为问,因法推类,以类相从。编写措施:1.“择八十题以为矜式”(其余的166问,则“无出前意”。这是什么意思呢?“习者可以闻一知十”)2.“恐问隐而添题解,见法隐而续释注”—使习者可“得其门而入”3.“凡题法解不明白者,别图而验之”。别图而验之:附草图,帮助理解。以上的三条措施,体现了杨辉数学教育思想的一个质的变化,是什么呢?答曰:二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5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