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堂PPT)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课标要求•知道三家归晋,西晋完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认识到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学习重难点西晋的建立(重)八王之乱(难)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重、难)学习目标※掌握:西晋建立史实(时间、建立者、都城)※了解:西晋的治国政策※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说出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认识: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认真读,仔细找,随时标注和思考!!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魏蜀吴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公元263年,魏灭蜀。魏吴诸葛亮死后,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263年,魏灭蜀。263年魏魏:从曹氏政权到司马氏政权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尤其是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魏国的皇帝曹髦(máo)。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魏吴魏西晋266年司马炎266年,司马炎篡魏建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吴魏西晋280年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也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篡魏建晋,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统一。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226年,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263年,魏国灭蜀。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280年,西晋统一全国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的愿望。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1)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2、西晋的腐朽政治:2)大地主、大贵族治国无能,反而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相关史事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石崇用糖水洗锅用蜡烛当柴火烧用紫色丝绸做成40里的屏障用香料粉刷墙壁,用织锦花缎铺设了五十里更为华丽的屏障向他的外甥晋武帝借了一株西域某国进贡的价值连城、高约二尺左右的珊瑚树,当众炫耀。石崇看后,当场用铁如意将其击碎,然后取出他所藏的六、七株珊瑚树,每枝高达三四尺,光彩耀目,让王恺随意挑选。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有道是“成由勤俭败由奢”,西晋统治阶层的奢侈、腐化和昏庸,最终将西晋王朝带向了衰亡……1、背景: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1)晋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他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在西晋之前,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分封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的统治造成什么威胁?忆一忆:西周、西汉初年也实行过分封诸王。诸侯王势力逐渐增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1、背景: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1)晋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2)西晋政治腐朽,役税繁重,激起内迁各民族人民的反抗1、背景: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1)晋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2)西晋政治腐朽,役税繁重,激起内迁各民族人民的反抗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3)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2、爆发:目的材料一: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材料二: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万计,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阅读和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有什么影响?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3、影响:八王之乱“魏晋以来之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1)八王之乱给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2)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在我国的北方,长期以来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他们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东汉、魏、晋时期,居住在西、北边境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由于本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期与汉人友好往来,逐渐走向定居生活,不断向内地迁移。魏晋统治者为了补充兵源和内地劳动力,也常常强制他们进入塞内。这样,西从青海、甘肃,东到辽东,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2)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内迁各族人民很多逐步由柚木转入农耕生活,他们大多仰慕中原文化,而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议一议:这些内迁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他们这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然而,五族内迁后,西晋统治者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各民族趁西晋内乱,纷纷起兵反晋……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人中的一支武装所灭,短命而终。西晋的短暂统一为什么西晋王朝会短命而终?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政治腐败西晋(266年—316年)短期而亡的原因: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2)八王之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耗竭了西晋的国力问题思考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晋初的分封诸王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八王之乱也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内迁各族人民受到西晋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导致少数民族人民起兵反晋,加速并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所灭,短短51年而亡。317年,西晋灭亡的消息传到江南建康,事先逃到这里的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的建立和北方十六国的出现在东晋建立时,北方陷入严重的混乱。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一共16国,史称“十六国“。东晋的建立和北方十六国的出现十六国明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东晋的建立:时间:公元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南京)北方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在皇帝苻坚的领导下消灭了北方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为什么能统一黄河流域?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的胡汉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王猛(325年-375年),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前秦统一北方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背景:封王势大;皇帝昏庸;民族矛盾激化影响:西晋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生活状况:受到西晋的民族压迫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西晋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课堂小结结果: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亡;北方出现十六国政权随堂测试随堂测试
本文标题: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7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