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58合肥软件产业发展规划
1合肥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讨论稿)软件是信息化的灵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的“黏合剂”。软件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以及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工具。随着合肥实施“工业立市、创新带动”战略步伐的不断加快,软件产业在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也将更加突出。为加快我市软件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根据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合肥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合肥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基本情况2008年,合肥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实现52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软件产品销售收入19.8亿元,占软件产业总销售收入38%,软件服务收入和出口收入占总销售收入10.6%,系统集成收入占总销售收入14.5%,应用软件销售收入占自产软件收入达90%以上。软件产业资产总计65.8亿元,同比增长28.5%。至2008年末,合肥软件产业已获得软件企业认定的达250余家,已登记软件产品达1100余套。软件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千万元的有35家,软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语音合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监控、企业ERP、网络通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软件企业,如:中科大讯飞、皖通科技、科大恒星电子、美亚光电、工大高科、电力继远软件、永信信息等。全市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软件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正在集聚力量,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二)合肥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条件区位优势。作为省会城市,合肥位于华东腹地,临江近海,联南接北,居中靠东。是构建泛长三角经济圈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地区,是东南沿海向内地产业、技术转移的必经之地,是国家规划确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成熟的网络基础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商务成本,为软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政策优势。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为合肥市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工业强省、东3向发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构建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为合肥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市、创新带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合肥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59所,各类科研机构275个,国家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2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院士3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在校大学生38万人,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比例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合肥人力成本与沿海城市相比相对较低,人才结构合理,人才队伍稳定。产业环境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体系日趋完善,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迅速崛起,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聚集了近千户各类企业,合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创新创业氛围浓郁,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其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效应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三)存在问题合肥软件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危机面前产业体系显得比较脆弱;产品结构不4合理,常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利润空间萎缩;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一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的拉动力不足;二是软件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软件产品数量单一,名牌产品少,承接国家重大软件项目的竞争能力不强;三是软件企业技术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和产品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四是软件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五是支持产业公共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六是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二、发展环境分析(一)发展趋势软件技术将呈网络化、可信化、服务化、工程化和体系化的发展趋势,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软件产品网络化将改变应用与技术模式,新一代软件产品将多以网络为中心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分布式应用;高可信技术将大大提高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关键;服务化趋势使各种软件产品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这将极大地改变软件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进而影响软件产业的格局;工程化趋势推动复用技术和构件技术发展,降低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体系化趋势促使软件平台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一体化趋势明显,软件的竞争逐渐发展成软件平台体系竞争,软件平台体系将成为网络环境下各种应用的支持基础。5(二)产业发展环境当前,虽然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内经济已明显下滑,但我市软件产业在发展中也蕴含机遇,国家为抑制经济继续下滑,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多项扩大内需的措施;省、市出台了多项关于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我市软件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将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三、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精神,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面向各行各业信息化和提升传统产业需求,着力打造以嵌入式软件为主导的具有我市特色的软件产业,整合各类资源,重视环境建设,促进我市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1、总量目标2012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以上,其中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占总收入25%以上。62、技术进步目标在语音合成技术提升中,努力提高语音识别领域关键词识别率,逐步开发不同口音命令词的自学习功能,使语音技术能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上得到较广泛应用。提升应用于汽车等领域的专用嵌入式芯片的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并加强市场拓展和应用。建立健全面对各类应用系统的安全评测系统,并提供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供不同用户选用。初步建立可供各类软件企业选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库和软件产品构件库。3、结构目标2012年工程化开发的软件销售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嵌入式软件销售收入到2012年达到总销售收入的40%。(三)主要任务1、着力培育中外文语音合成与识别、嵌入式语音核心技术、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传送、节能减排、新型网络、数字视频播控、汽车电子、电力监控技术、系统安全等十个领域的产品形成产业化规模,使其销售收入占同期总销售收入60%以上。2、支持讯飞、美亚、工大高科等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做大做强,2012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0家。3、继续培育合肥软件园,使之成为全市软件产业的聚集区,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使园区孵化条件更好,软件企业产业7化前景好,易形成产业链。4、建设软件出口、外包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和汽车电子产业基地,逐步使之成为集产品开发、条件配套、销售运营于一体的新型软件产业聚集区。5、组建国家语音技术工程实验室,开展语音核心技术研究;搭建软件构件与工具供应平台、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专用软件开发实验平台、软件测试与安全评估平台、人才培养交流平台,支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四、发展重点(一)重点发展领域1、大力发展有特色、有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语音识别与合成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等。开展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语音产品开发、生产的系列化、工程化,扩大语音产品行业应用和增值服务;加强嵌入式操作系统、构件化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应用,并在数字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讯终端等领域进行推广。支持建立各行各业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支持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参与开发专用嵌入式系统。2、积极拓展有产业化前景的汽车电子、智能交通系统(ITS)、电力监控与管理、环境监测软件及集成技术等行业应用软件。配合江淮等汽车企业需求,开发以总线为主的数字化汽车车身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数字仪表、智能传感器、变速箱控制单元、电控动力转向系统、汽车稳定控制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所需软件和系统集成技术。8提供全方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逐步实现中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各类软件产品和电子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开发符合合肥电力行业所需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调度监控、安全节能的软件技术和产品,逐步提高我市发配电、输送电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改善电能质量。依托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实验室”,在利用光谱技术监测大气环境方面的技术优势,形成环境监测、汽车尾气、大气、工业废气等监控软件的规模化生产,并提高环境整治工程的集成技术水平。3、引导发展有基础的信息采集与传送、软件增值服务、软件外包与出口、信息安全、动漫产品设计与产业化。开发各类传感器采集控制软件和各类有线、无线传送软件及相关硬件和系统,重点实现无线传感网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语音产品无线增值服务,推动语言学习和口语评测业务开展。重点支持各类软件产品在线开发、维护、咨询服务,网游产品运营等。大力发展汽车电子、食品安全监测、数字家电及与成套设备配套的自控系统等软件产品的出口,努力建设软件外包服务基地,重点拓展对日、美软件外包市场。支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身份鉴别技术和控制访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发防毒杀毒软件、入侵检测软件、防火墙及反垃圾邮件软件。9引进先进的开发工具,实现动漫产品的自主创意、设计和营销,开展动漫与网游产品的运营服务,使我市逐步形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动漫产品交易中心和开发基地。(二)重点工程建设1、语音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内容:组建国家语音技术工程实验室,开展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组建语音平台、语音数码、无线增值业务、口语评测及语言学习、语音应用、军工七个研发中心,实现语音产品开发、生产的系列化、工程化。组建语音产品测试、语音资源、语音应用开发与展示、咨询培训等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2、产业园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以江淮汽车生产为依托,面向全国市场,带动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汽车电子产品生产能力。逐步建成核心产品种类齐全、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产业规模居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生产流通中心。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园:园区按国家政策可向出口或外包骨干企业提供多项支持,发布出口、外包信息,协助执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和规则,实施外语人才培训,逐步形成软件行业的“出口加工区”。嵌入式软件园:以提升传统产业和满足数字家电、移动终10端发展需要为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开发我市急需的共性技术,推广典型通用嵌入式软件产品,并可跨地区、跨部门形成共建模式。动漫产业园:在合肥高新区或科学城建立集创意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网游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园,逐步形成我市高校培养动漫人才的实习、培训基地。3、公共平台建设建设内容:软件构件库建设:为我市软件产品工程化生产提供基础构件。软件工具库建设:向企业提供实用、先进的开放软件工具和授权软件工具。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管理各类公共资源、共享资源的门户,并协调各类资质认证工作。软件开发、实验平台:通过购买、引入各类大型、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构建实用的实验环境和先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开发、测试、应用体验等服务。软件测试与安全评估平台:引进大型测试软件或与其他测评机构合作,开展对企
本文标题:58合肥软件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7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