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托物寄情(原稿)美术课件
竹石——郑板桥(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托物寄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一下本节课是分别以哪几类物象为载体,来寄托画家自身情感的呢?一、植物的人格化;二、动物的人格化;三、静物的人格化。一、植物的人格化思考并回答: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是指的什么呢?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因为虽然它们是植物,但却各自有着独特的秉性,其生长习性具有“君子之风”。所以古人把梅、兰、竹、菊四种植物称之为“四君子”。梅花(傲雪):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毛主席曾经有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诗句来对梅花进行赞美),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兰花(高洁):她以朴素、高雅的品格赢得文人的青睐。(张学良先生曾有过:“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的诗句。来形容兰花高雅的气质)。竹(虚心、劲节):竹子朴实无华,虚心向上,宁折不弯,以虚心文雅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颂。(苏东坡曾有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来表达自身对竹子的赞美与喜爱)。菊花(傲霜)清雅高洁。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正如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玷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上述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植物也被历代文人所表现呢?徐渭《墨萄葡图》此图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作画不拘泥形似,以求得其神。作者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画面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此画将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成为了表现其主观情怀的一种手段。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欣赏以后你感觉作者想要以这幅作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二、动物的人格化在这一小节中主要讲述了哪一位画家及其作品呢?八大山人(朱耷)作品:《安晚贴》*1、他是明末清初人,一生经历坎坷,誓不与清王朝合作,借书画以发泄内心激愤,将物象人格化、符号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2、其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书写似“哭”字,或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3、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画面物象充满了倔强之气。这也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作者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安晚帖》作品《荷花水鸟图》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大山人分组自主讨论、探究那么,八大山人画中的物象有什么特点?看了这两幅画以后同学们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总结:出现在八大山人笔下物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白眼向人。如:《安晚贴》中的鳜鱼图,鱼的形象张口撅嘴,白眼朝天,鱼鳍乱舞,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不知所措的游在水中,鱼眼向上翻,鱼嘴张开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慨可向谁言?这也像作者的生存境况。画面上还题了一首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世说新语》典故:谢中途经曲阿湖,曰:“故当渊注滞著(zhuo),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去,不流出来)。)”朱耷用这首题跋诗暗示了自己如同画面中的鱼一样,身处一潭死水之中,复明之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三、静物的人格化刚刚我们欣赏了中国画家们的作品,那么国外的画家们又是通过对什么样的物体进行了描写,从而向我们展示其内心情感的呢?我们以梵高《艺术家的卧室》为例,来分析、交流一下……凡·高《艺术家的卧室》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1889年),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进行绘画创作,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因为这时凡高与高更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但是后来因为二人的关系恶化,高更一气之下离去。凡·高又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其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凡高的心情非常失落。这幅画,凡·高由于盼友心切,所以他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快速地采用了平面化的表现手法,使人感到了画面的紧迫和急切。(荷兰)凡·高《艺术家的卧室》四、我们也来“托物寄情”一首歌,一幅画,一棵树,一段文……都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见证,也是勾起我们回忆的“导火索”。徐悲鸿《奔马》1941年作此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任仁发(元)《二马图》以隐喻的手法,讽刺“肥一己而脊万民”的贪官污吏,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志。龚开《骏骨图》(宋)龚开的这幅《骏骨图》,瘦骨嶙峋,此马伸颈低首,似伏枥之状以寄托老无所用之感慨。此马鬃毛飘动,有秋风萧瑟、不胜寒冷之感,而其眼神凛冽,仍寓不屈之态。用笔精到,勾线写骨。《二马图》《奔马》《骏骨图》创作时间作者寓意元代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南宋任仁发徐悲鸿龚开讽刺贪官污吏,为士大夫鸣不平,并赞颂“瘠一身而肥一国”的清官。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成为了正在觉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种老无所用的惆怅,虽然往日身经百战,但今不知路去何方。随堂检测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想要进行艺术创作,必须要把自己的情感完美的投入到画面中,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要首先要掌握作者常用的象征或隐喻的表现手法,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的历史背景等因素去理解作者的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情感世界的目的。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来了解本节课中出现的现在木刻作品《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两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并于后天交老师办公室。谢谢大家再见2013.03.19
本文标题:托物寄情(原稿)美术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8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