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八章动机•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蔡永春博士心理学导论23第一节什么是动机第二节动机的种类第三节动机的理论4第一节什么是动机3、动机模型1、动机的概念2、为什么要研究动机4、动机与效率51、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或生理过程。动机是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使行为指向某一目标;•心理过程或生理过程;•同一行为可由不同动机支配;•同一动机可产生不同行为;6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2、为什么研究动机解释、理解各种各样的行为;•为何水平和能力相同的学生在考试中有不同的表现?•为何人们能在逆境中前行?•如何通过行为来推测行为的内在原因?73、动机过程模型需要内驱力反应目标需求消退8诱因(incentive)的作用需要内驱力反应目标需求消退诱因9动机是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行为的驱动力,是否动机越强行为效率越高?4、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0“欲速则不达”耶克斯-道德森(Yerkes-Dodson)定律:•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关系。•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不同的任务难度最佳动机强度不同:任务越难,最佳动机强度越低;•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11第二节动机的种类2、生理性动机3、社会性动机1、动机的分类121、动机的分类根据性质:生理动机VS社会动机•生理动机:为了满足生理的基本需求而产生的动机,如:饥、渴、冷暖、睡眠、躲避疼痛、性、排泄等。•社会动机: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作为一个社会性个体而存在的动机。与个体的生存并不直接相关。如:权利的动机、成就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等。13根据学习所起的作用:原始动机VS习得动机•原始动机: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为基础,不需要经过学习而获得。如:饥、渴、母性、性欲、寻求新刺激等。•习得动机: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动机。如:赞许的寻求、社会关系的需求等。14根据来源:内在动机VS.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为了获得某种乐趣或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进行某种行为,这时的动机是内在动机。如:一些人把学习作为乐趣,一些人把追求科学真理作为乐趣。•外在动机:为了获得外在的奖赏或报酬而进行某种行为,这个行为的动机就是外在动机。如:学习只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许,一些人把科研当成谋生的手段。15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在行为中的作用•外在动机起作用时,行为是为了追求奖赏、避免惩罚,往往是消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内在动机起作用时,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如兴趣)。是主动的积极的。•过分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16内在动机与创造性•行为由内在动机驱使时,更具有创造性。(工资奖金可提高产品数量但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以下情况下,创造性容易被扼杀:监督下工作;行动受到条条框框限制;工作目的是为了得到好评;工作目的是为了赚钱;17推荐电影片名:Threeidiots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编剧:VidhuVinodChopra/拉库马·希拉尼/阿西奇·乔希主演:阿米尔·汗/卡琳娜·卡普/德瓦汉/沙尔曼·乔什/奥米·瓦依达/波曼·伊拉妮/MonaSingh/RajeevRavindranathan制片国家/地区:印度语言:英语/北印度语/乌尔都语上映日期:2009-12-25(印度)/2011-12-08(中国大陆)片长:171分钟(印度)18饥饿动机2、生理动机(Cannon&Washburn,1921)•胃的收缩导致饥饿?19•下丘脑(hypothalamus)对饥饿动机起着非常关键的控制作用。而胃在饥饿控制中只有非常小的作用。•下丘脑对人体内的血糖水平非常敏感,它还接受来自肝脏和胃的神经信息,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引发饥饿的感觉。20外侧下丘脑腹内侧下丘脑室旁核•外侧下丘脑:进食系统,负责进食行为。•腹内侧下丘脑:厌食系统,负责阻止进食。•室旁核:帮助保持体内的血糖水平的稳定,既能激发进食行为又能阻止进食。21厌食系统失效进食系统失效正常老鼠(180g)与厌食系统损伤老鼠(900g)22•肥胖症原因(1)内因:每个人身体都有一个脂肪设定点。身体脂肪含量低于这个点时就会经常感觉饥饿;高于这个点时脂肪细胞就会释放一种叫瘦蛋白的物质,被下丘脑检测到之后就会造成食欲降低、代谢加快。(2)外因:快速进食、与食物有关的符号、焦虑的心情会造成过度进食。23渴动机•第一类渴:由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的减少会引起,如流血、出汗、呕吐、腹泻等。水分和矿物质被同时丧失,淡盐水比白开水更解渴。•第二类渴:吃过咸食后,会产生这类渴。身体并没有脱水,但过量的盐分会把液体从细胞里吸出来,造成细胞干瘪,引起细胞内渴。喝纯水最解渴。•渴也由下丘脑调节,也可分为“渴”和“渴满足”两个分离的系统。243、社会动机寻求刺激的动机•这一类动机出于认识食物源、危险源、以及其他重要环境信息的需要,这些信息关系到物种的生死存亡。所以寻求刺激的动机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人和动物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寻求新异刺激的动机。25•唤醒理论唤醒(arousal):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被激活的水平。在情绪紧张慌乱时唤醒度高,平时保持中等唤醒水平,而在睡眠时唤醒低。唤醒理论认为人喜欢保持理想的或舒适的唤起水平。每个人的最偏好的唤醒水平不一样。偏好度唤醒水平低高26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在学校、工作以及其他生活领域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会享受挑战中获得的乐趣。27•成就动机对成功至关重要:成就动机高的人更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成就动机影响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担任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更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成就动机高的人在任何具有竞争性活动中都具有更好的表现。28•大学生的成就动机(Elliot&Church,1997)为了掌握新知识为了获得高分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为了避免挂科而努力地学习这三类动机都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但效果迥异。29Achievementtest(McClelland,1965)ABCDE$2$4$8$16$32高成就需要者通常选择C或D低成就需要者通常选择A或E14年之后的调查发现选择C或D的学生更多从事风险高责任大的职业30•成就动机的形成: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小孩建立高成就动机具有重要影响。严格的规则、适当的奖励、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BenjaminBloom对美国最优秀的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神经科学家、奥运游泳选手、网球运动员的一项调查发现,决定未来成就的关键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31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影响成败的因素分为两个维度:控制源,稳定性控制源内控外控不稳定稳定度稳定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悲观者把失败归因为稳定的内部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乐观者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为稳定的内部因素。•高成就需要者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内部因素,把成功归因为稳定的内部因素。32稳定不稳定内因外因内因外因成功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积极性提高。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积极性降低。失败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丧失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提高今后努力的程度,增强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33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两个理论解释交往动机的形成:形成于人类进化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需要协作才能生存,这种合作交往的能力得到遗传,形成交往动机。通过后天学习形成:婴儿会受到他人的照料(喂奶、洗澡、保暖等),婴儿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从而形成交往动机。34•社会情境与交往动机Schachter(1959)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无伤害。对照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对两组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验室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每个人在纸上选择:独自来或者结伴来结果,实验组62.5%选择结伴;对照组33.3%选择结伴。说明越是在恐惧的清境下,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35•出生顺序与交往动机Schachter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列。顿伯(Dember,1964)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老大在婴儿期受到父母较多的关怀和照顾。交往动机的强度050100第一胎其他36第三节动机的理论1、本能理论2、驱动理论3、诱因理论4、对抗过程理论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71、本能理论(1920s)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本能理论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由本能控制,依赖于本能的指引,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理论不能确切解释行为,从而受到广泛的批判。(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编纂了1万多种本能;一些重要的本能是习得的而不是遗传的)382、驱动理论(Hull,1950s)需要内驱力反应目标需求消退体内平衡(homeostasis):身体通过各种生理或心理机制自动保持的内部稳定状态,如体温、血压的正常。驱动理论(drive):体内平衡被打破后,会产生某种心理上的紧张,导致驱力的产生,驱力促使生物体采取消除紧张的行为,进而又恢复到体内平衡的状态。39动机的强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驱力(D)、习惯强度(H)。公式:P=D×H。习惯强度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力量。•实验:训练老鼠跑一条直的木制的小通道,食物作奖励。三组:一组被剥夺食物22小时;一组仅3个小时;另一组剥夺3小时,但对跑通道能获得奖励规则熟悉结果:剥夺食物长的动物跑的快;多次跑通道受到嘉奖的动物跑的快。403、诱因理论诱因:能激发诱使个体朝向特定目标而进行某种行为的外部刺激。诱因理论:除了驱力和习惯强度外,诱因也是激发人动机的重要因素。需要内驱力反应目标需求消退诱因41赫尔(Hull)承认诱因在动机激发中的作用,公式:P=D×H×K动机强度驱力习惯强度诱因驱力:内部的生理条件,对行为起一种“推动”的作用。诱因:外部环境的引诱,对行为起一种“牵拉”的作用。驱力和诱因共同驱动行为。424、对抗过程理论43这些痛苦、惊险的爱好是如何形成的?Opponent-processtheory(RichardSolomon,1980)消极状态时间积极状态中性初次体验多次体验之后最初是消极体验(如跳伞、长跑)44消极状态时间积极状态中性初次体验多次体验之后最初是积极体验(如毒品、恋爱)45•对抗过程理论:(1)如果一种刺激引起了一种强烈的情绪(如害怕或愉快),那么这种刺激结束后会出现一种相反的“情绪后效应”。如疼痛结束时会体验到一种解脱的快感;愉快结束时会感觉到失落感。(2)任何情感,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接连多次的体验后会丧失一些强度。如:跳伞运动员第一次跳伞时感觉惊心动魄,多次跳伞之后不再感到害怕。46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AbrahamMaslow1908-1970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创始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环境和个人自我概念对行为的作用;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1967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为何大部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都是出自富裕家庭?47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48•生理需要:食物、水、空气、性欲。。。•安全需要:安全、舒适、宁静、不害怕•归属与爱的需要: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信的需要,价值和能力
本文标题:第八章 动 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8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