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二章 成语运用判断正误
第二章第二节判断成语运用正误七年级上1.(×)(√)◆错误分析:“小心翼翼”词义重在谨慎小心,而原句写的是小红学习认真,这里用“一丝不苟”比较贴切。2.(×)(√)◆错误分析:“肃然起敬”含褒义,使用对象应该是有出众的表现、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句中的对象是灾难的受害者,应该改为“悲从中来”之类的词语。3.(×)(√)(√)◆错误分析:“忍俊不禁”不能与“笑”重复使用,可改为“每每抿嘴微笑”。(注意:“忍俊不禁”不能与动词“笑”重复使用,但可以接名词“笑容”。)4.(×)(√)◆错误分析:秦始皇的奢靡并不在“望外”。5.(√)(×)◆错误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用语是高度凝练的,怎么会“絮絮叨叨”?6.(×)(√)◆错误分析:“花团锦簇”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7.(×)(√)◆错误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商品很多,应该用“琳琅满目”。[辨析]“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来不及看”;“琳琅满目”侧重在“满眼都是”。8.(√)(×)◆错误分析:“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如在质量方面)。能看到的必须是好的方面,优秀的一面。能看清张国焘的阴谋,此处宜用“洞若观火”或“明察秋毫”。9.(×)(√)◆错误分析:“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常指负面的事物留下的痕迹。10.(×)(√)◆错误分析:“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其他方面的技巧纯熟不能用这个词。11.(√)(×)◆错误分析:“洗耳恭听”用于请别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自己专心地听。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的话。12.(×)(√)◆错误分析:用于形容女子,班里有男同学。13.(×)(√)◆错误分析:表示坚定永久,适用对象是美好的、向上的事物,褒义词。14.(×)(√)◆错误分析:形容建筑物不符合实际情况。15.(√)(×)◆错误分析:使用本词要注意“无常”的意义,洗发的手法应该是有规律的,不会难以捉摸。16.(×)(√)◆错误分析:“弱肉强食”指被吞食或吞并,用在升学竞争不合适。17.(×)(√)◆错误分析:词义有模糊不清之意,与“响彻”矛盾。18.(×)(√)◆错误分析:感情色彩不对。19.(×)(√)◆错误分析:词义与后面的句意重复了,去掉成语,改为“恰当”。20.(√)(×)◆错误分析:“骇人听闻”指客观上发生的事使听话人吃惊,而且指坏人坏事,贬义。21.(×)(√)◆错误分析:词语使用对象是人,而且注意感情色彩是贬义。句中应该改为“随声应和”。22.(×)(√)◆错误分析:“神通广大”在这儿夸张过度。七年级下1.(√)(×)◆错误分析:街道不是没有人到过,可以改为“阒无一人”。2.(×)(√)◆错误分析:应该用于听觉,不是视觉,可以改用人山人海。3.(√)(×)◆错误分析:贬义词,此句应该用褒义词或中性词,可以改为“迫在眉睫”。4.(×)(√)◆错误分析:“可歌可泣”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这里词义过重。5.(×)(√)◆错误分析:家里不会有家人不知道的地方,可以改用“隐秘”。6.(×)(√)◆错误分析:是褒义词,此处应该用贬义词,可改为“厚颜无耻”。7.(×)(√)◆错误分析:直脾气并不是“锋芒毕露”。8.(×)(√)◆错误分析:“家喻户晓”指广为流传,不能是“恶行”。感情色彩不对。9.(×)(√)◆错误分析:用过重了,这应该是公安人员知道的事情。10.(√)(×)◆错误分析:句中“他”没有牺牲。11.(√)(×)◆错误分析:句中母亲对儿女“鞠躬”,不恰当。12.(×)(√)◆错误分析:句中游客在树干是刻字,不能说“恒心和毅力”,并且是一种违规行为,不能用褒义词。13.(×)(√)◆错误分析:我跟他只是稍有差别,不是“迥乎不同”,词义过重。14.(×)(√)◆错误分析:句中“又”,说明以前就有过,怎么能是“一反既往”?15.(×)(√)◆错误分析:词语是形容说话、写文章的,是褒义词。句中吸毒是干坏事,不能用褒义词。16.(×)(√)◆错误分析:气冲斗牛虽然是个中性词,但使用时偏于褒义,北斗星牵牛星都是正义美好的象征。此处不合语境。17.(×)(√)◆错误分析:“杂乱无章”多用来形容条理性不清晰的事物,麦田和草地不能说有没有条理。18.(×)(√)◆错误分析:“不见天日”是中性偏贬义的词,一般用于比喻社会黑暗,不用于本义。19.(×)(√)◆错误分析:此句是说大家唱歌整齐,用“一拍即合”不妥,此词一般采用比喻义。20.(×)(√)◆错误分析:“寻欢作乐”含贬义,此处应该用褒义词。21.(×)(√)◆错误分析:“忘乎所以”含贬义,此处应该用“奋不顾身”。22.(×)(√)◆错误分析:“义愤填膺”含褒义,句中歹徒是非正义的行为,应用含贬义的词。23.(×)(√)◆错误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用错,这是一个悲剧,不能用“叹为观止”。24.(×)(√)◆错误分析:意见不能用“长短高低”来形容,句中是说意见不统一。25.(×)(√)◆错误分析:语意过重。26.(×)(√)◆错误分析:词性用错,可改为“浑身是口”。27.(×)(√)◆错误分析:“相通”的包括利益和情感,警察和罪犯是天敌,怎么能如此?28.(×)(√)◆错误分析:“一座座高楼大厦”不能“容貌姿态美丽娇艳”。29.(×)(√)◆错误分析:“坚持不懈”含褒义,句中应该用贬义词“执迷不悟”。30.(×)(√)◆错误分析:居里夫人不是在“旅途或野外”工作。31.(×)(√)◆错误分析:“毛骨悚然”的是应该是“我”,对词语的使用对象把握错误。32.(×)(√)◆错误分析:“耀武扬威”含贬义,此处应该用褒义词,可改为“英姿飒爽”。33.(×)(√)◆错误分析:该词主要用于神情,含贬义。句中主语是事业,应该用“春风得意”。34.(×)(√)◆错误分析:“姗姗来迟”是慢腾腾的,前后矛盾。35.(×)(√)◆错误分析:“忧心忡忡”不能带宾语,应该改为“忧虑”。36.(×)(√)◆错误分析:此处用“念念有词”词义不符合语境,应该用“振振有辞”。37.(×)(√)◆错误分析:“语无伦次”不是说话的人多,而是说话没有条理。38.(×)(√)◆错误分析:词义重在“计算”,句中应该用“琢磨推敲”。39.(×)(√)◆错误分析:“孤立无援”是用于需要外力援助的情况,句中应该用“举目无亲”。40.(×)(√)◆错误分析:此处用“闻所未闻”不合实际情况,谁没听说过大海?41.(×)(√)◆错误分析:词义不合语境,应该用“慌里慌张”。42.(×)(√)◆错误分析:“不毛之地”是不长草的方,用在这里,前后矛盾。43.(×)(√)◆错误分析:“不可思议”是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用在这里明显不准确。44.(×)(√)◆错误分析:“聊以自慰”是安慰自己,这里应该用“望梅止渴”。45.(×)(√)◆错误分析:“养精蓄锐”含褒义,此处应该用贬义词“苟延残喘”之类。46.(×)(√)◆错误分析:“孜孜不倦”含褒义,形容工作和学习,用在此处不妥。47.(×)(√)◆错误分析: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48.(×)(√)(√)◆错误分析:“一尘不染”是指清洁,没有灰尘。不是“一点不剩”的意思。49.(×)(√)◆错误分析:“略胜一筹”含褒义,这里应该用贬义词。50.(×)(√)◆错误分析:此处应该用“眼冒金星”。51.(×)(√)◆错误分析:“石破天惊”含褒义,此处应该用“骇人听闻”。52.(×)(√)◆错误分析:“相得益彰”是指双方的优点相互映衬得更明显,不能指坏事或缺点。八年级上1.(×)(√)◆错误分析: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不能形容武器锋利。2.(×)(√)◆错误分析:“转弯抹角”是比喻说话绕弯,不能形容声音。2句用的是词的本义,符合语境。3.(√)(×)◆错误分析:严重夸张了词义,学生答错题是正常现象。4.(√)(×)◆错误分析:孩子年龄小,不能说“微不足道”。5.(√)(×)◆错误分析:乘火车、坐出租,何来辛苦?更无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之劳。故路途虽远,但无辛苦,语义过重。6.(×)(√)◆错误分析:原句表达的意思是只是暂时出现经济困难,并无失意消沉的意思,故不合语境。7.(×)(√)◆错误分析:“鸡零狗碎”一般指的是小事情,不是小的食品、小吃,望文成义。8.(×)(√)◆错误分析:乘电扶梯由高往低而下,乘客目光一般是会朝下,但无驯良、顺从之意,有点望文生义。9.(×)(√)◆错误分析:“惟妙惟肖”词义重点在模仿,和“范文一字不差”,那不是模仿是抄袭。10.(√)(×)◆错误分析:“因地制宜”是指对是指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办法,跟“学习”搭配不当。11.(×)(√)◆错误分析:“销声匿迹”一般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不用于现象;此处可用“鸦雀无声”。12.(√)(×)◆错误分析:周而复始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问问题不可能不断循环,而应该是“不厌其烦”,或者是“不断地”。13.(×)(√)◆错误分析:此词语多用于形容江南春色,不能用于描绘秋色,与事实不符。14.(×)(√)◆错误分析:既然“论述不太深刻”,那就是有缺点,与“天衣无缝”使用起来,前后矛盾。15.(×)(√)◆错误分析:“在劫难逃”含贬义。父母的好心坚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灾害,感情色彩用错,且大词小用。16.(×)(√)◆错误分析:刚满一百天的婴儿,不可能有办法,不符合情理。17.(×)(√)◆错误分析:按照现行教育制度,还没到喜欢什么就学习什么的时候;再者,词语所说的是自然选择,而非人工选择。不合情理,不合原意。18.(√)(×)◆错误分析:“无动于衷”不是“不行动”,而是内心没有一点触动。19.(√)(×)◆错误分析:日寇是人,不可能变化;应该用诡计多端。20.(×)(√)◆错误分析:“日薄西山”本义是太阳快落山了,句子说是“临近晌午”,故不合意思。此词一般用比喻义。21.(×)(√)◆错误分析:学生跑步累了,并非呼吸微弱,快要断气,而应该用“上气不接下气”更恰切些。八年级下1.(×)(√)◆错误分析:“油光可鉴”多用来形容人,这里用于形容书,不妥。2.(√)(×)◆错误分析:“抑扬顿挫”含褒义。该词用在此处前后矛盾。既然朗读能力很差,又何来抑扬顿挫呢?可以改为“结结巴巴”。3.(×)(√)◆错误分析:用语过重,可改为“非常不满”。4.(√)(×)◆错误分析:只做了一套衣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能叫做“粗制滥造”。“滥”是“过多”的意思。5.(×)(√)◆错误分析:此处用词词义过重,不妥。同学违反纪律是常见现象,怎么能说是“污垢”?6.(√)(×)◆错误分析:根据句意,用在此处语义过轻,这里用“忧心忡忡”更恰当。7.(√)(×)◆错误分析:“鹤立鸡群”含褒义,此处应该用贬义词。8.(×)(√)◆错误分析:望文生义,理解错误。9.(×)(√)◆错误分析:用词似是而非。“诚惶诚恐”是谨慎小心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10.(√)(×)◆错误分析:句意前后不连贯。此处可改为“不置可否”。11.(√)(×)◆错误分析: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12.(×)(√)◆错误分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能用来修饰“生命”。13.(×)(√)◆错误分析:“家徒四壁”只能形容家贫穷,不能形容办公室。14.(√)(×)◆错误分析:“四处”不能修饰“万象更新”,“万象”包含了“四处”。15.(√)(×)◆错误分析:“浑浑噩噩”侧重于愚昧无知地混日子,吃错药只能用“糊里糊涂”。16.(×)(√)◆错误分析: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17.(×)(√)◆错误分析:“海誓山盟”是男女相爱的誓言。18.(×)(√)◆错误分析:词义理解错误,“长吁短叹”是因为忧愁而叹息的意思。19.(×)(√)◆错误分析:此处可用“目中无人”,用“盛气凌人”词义过重。20.(×)(√)◆错误分析:该词用于跟同类的事物比较,不能是自己跟自己比。21.(×)(√)◆错误分析:望文生义。22.(×)(√)◆错误分析: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鼠目寸光”一般用其比喻义。23.(×)(√)◆错误分析:“相辅相成”是
本文标题:第二章 成语运用判断正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69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