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31-中考数学备考经验交流
同心合力实效备考步步为营—浅谈2016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叶县昆阳镇中学侯小令中考复习前中考复习后我有一壶酒,聊以慰风尘;愿君把问盏,赠饮中考人。一、通读《课程标准》、学习《河南中考考试说明》,了解中考命题趋势;二、坚持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三、六大研究,步步为营;四、分步推进,团队创优,实施具体的复习步骤;五、引导学生应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四大误区。一、通读《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河南中考考试说明》,了解2016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认真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与《河南中考说明与检测》,把握中考命题原则、内容要求、试题形式、难易程度等,力争做到脑中有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腹中有题(近几年中考题),胸中有书(课标、教材)心中有法(教法、学法)。“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每年的中考命题都有新的变化一轮复习前.我们学校每一位九年级数学教师对河南省近三年的中考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每一道题从考查的知识点、知识点所属章节、能力要求、所占分值等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对比,弄清了哪些章节占的分值高,哪些知识点是必考的,所考查的知识点常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分析中考命题特点及趋势,制定出相应的中考复习策略,让我们在复习中更好地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做到了有的放矢。二、坚持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坚持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讨,复习期间,我们利用备课会每周做一次部署,备课会上做到定教师、定内容、定时间、定重点、定难度。为了保障集体备课的效果,我们团队在集体备课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主备教师要提前精心备好所备内容,并在集体研讨会前两天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发放到其他教师手中,其他教师要提前认真学习主备教师的备课资料,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并加以完善和补充。(2)集体备课的内容要充实。集体备课研讨会不流于形式,要求与会教师人人都主动地参与发言,不能被动地听。研讨会上不仅要讨论所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和热点,还要主备教师说出教案的设计意图、题目选编的依据等。另外大家就教案如何使用,教师需强调或点拨的地方,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3)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认真修改,合理取舍,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4)教案实施后,每位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记录下来,以便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团队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中考复习教学方案,大大提高了复习课效率。三、六大研究,步步为营(一)、研究课堂;(二)、研究学生;(三)、研究变化;(四)、研究试题;(五)、研究错题;(六)、研究专题与数学思想方法.(一)、研究课堂1、不贪大求全。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过关,每节课都要有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要只顾及复习的面而不关注细节。打好基础关,求实求细,力求在基础知识点上不丢分.2、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复习课的教学中,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力求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3、思考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知识回顾、例题讲解、作业订正、专题复习课、试卷评析等,每一种类型的课都要思考合理的教授方法。(让学生参与设置问题,探究问题)理想中的数学课堂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一节更比六节长(二)、研究学生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怎样使每节课有效,最必要的环节是课堂结构与设计要因“生”而异。教学内容与难度安排要根据学生实际,尤其是教学难度。平时,学生可以定时、定量做一些基础题和中档题来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在提高阶段,可以对做题的难度、广度进行拓展,关键在精不在多。通过做经典题目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以针对性的训练来巩固。不做过难的练习题,不钻牛角尖。另外,正确的审题是准确、迅速解题的前提。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仔细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学会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理、性质。(三)、研究变化在复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提高效率,避免做无用功。在对基本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考纲,不仅要明确考试的内容,更要对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了然于心。平时多关注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及其相应的评价报告,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中考信息,使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建议多研究《新课标2011版》部分,同时做到每节课都要有备而来,不要做无用功,中考不考的知识就不要花时间。(四)、研究试题课本上的习题例题以及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都要有研究,考查的知识点,能力与思想等等,尤其要做的是研究试题的变式与拓展点,要举一反三。(五)、研究错题作业、试卷等出现的错误千万不要放过,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错误,错误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巩固与提高。(六)、研究专题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本质在于学生对专题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与数学思想及常用数学方法的研究,并善于让学生对一些专题与常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汇总与总结。三、分步推进,团队创优,实施具体的复习步骤。(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二)、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提升能力(三)、第三轮复习:综合拉练,模拟中考(四)、第四轮复习:回味复习,做到三“通览”,二“不钻”。(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培养能力4、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3)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等。(二)、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提升能力1、复习时间:5月2日—5月16日2、复习宗旨: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也是重点,它主要侧重于“四基”训练。而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它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培养。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3、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复习重点要突出,主要集中在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难点和核心内容上;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一般按以下专题复习,如“信息问题”、“阅读理解问题”、“探究性问题”、“运动型问题”、“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4、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4)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8)注重解题策略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在学生展示解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是如何想到要使用这种方法的?用其它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些方法中哪个更简便?这类题通常用什么方法去分析等。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学会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指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建好错题集。(9)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三)、第三轮复习:综合拉练,模拟中考1、复习时间:5月17日—6月15日2、复习宗旨:通过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法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从而进行查漏补缺。3、第三轮复习的形式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却是很不稳定,做适量的模拟中考试题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行最佳状态的发挥。教师不要只追究中考模拟试题的数量,而应担负起教学与教研双重任务,根据教材应考的知识点,按照河南省中考数学试题的结构框架精心选编考题。4、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轮流精编模拟试题。做题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每套试题考了教材中哪些知识点,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考查了学生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给学生设置了哪些数学思维障碍等,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3)评分要严格。可给可不给的分不给,过程不规范、卷面不整洁要扣分,通过这样的评分教育学生,答题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解答过程的完整性。考后给学生提供样卷,让学生参考。(4)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6)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讲。(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8)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9)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四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考评时间。(10)考前重温错题集。认真地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这样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找出知识中的漏洞,力争中考中不再出错,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11)训练考试技巧。如选择题可以灵活做,除了采用直接法外,还可以使用特殊值法、排除法等。中档题要认真做,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高档题分解做,尽可能得分等。让学生明白:“得一分是一分分分决定命运,做一题是一题题题决定成绩”。(12)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13)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模拟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身心疲惫,如果把这种疲惫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四)、第四轮复习:回味复习,做到三“通览”,二“不钻”。复习时间:6月16日——中招考试在中考的前一周,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复习,利用课堂至少要通览一遍数学课本;通览一遍错题集,认真地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这样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找出知识中的漏洞,力争中考中不再出错,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览一遍复习阶段的所有试卷。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编成回味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应试能力的目的。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求学生不要再去钻研深题和难题。五、引导学生应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四大误区在中考复习中,很多学生总觉得数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除了拼命做题,想不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经意就踏入了学习的误区中:、误区一:多做题目总会遇到考试题——题海战术其实不然,每一份综合试卷,出卷人总要避免考旧题、陈题,尽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上设计问题。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多做题,不会碰巧和考题零距离亲密接触,反而会把自己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角度分别对所解题目进行归类,总结解题经验的同时,让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并确认复习的重点。对策一:让学生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对策五:这一题的解题思想在以前题目中也用到了,让我把它们找出来!误区二:钻研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这种认识也不对,其实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学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数学题,能让他从思维中得到快乐,但数学分数却一直不高。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数学学习中
本文标题:31-中考数学备考经验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