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原理
安全工程1安全工程学1、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换言之,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组成的集合。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2、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3、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4、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内容(主要手段):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5、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①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②本质安全方法,③人—机匹配法,④安全经济方法,⑤系统安全管理方法。6、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里,规定的条件都是设计规定的,规定的功能也是设计赋予的。7、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相反,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就是系统的不可靠度。8、可靠性工程就是研究系统可靠性的工程技术。可靠性工程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系统可靠度,使系统在其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圆满完成其规定功能的问题。9、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到达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10、事件树分析(ETA)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11、事故树分析(FTA)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12、结构重要度:不考虑各基本事件发生的难易程度,或假设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仅从事故树的结构上研究各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称为结构重要度分析,并用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基本事件割集重要度系数判定其影响大小。13、概率重要度:在事故树分析中,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引起顶事件发生概率变化的程度,称为该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14、关键(临界)重要度:在事故树分析中,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引起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称为该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临界重要度也称关键重要度。临界重要度表明,在事故树中,一般情况下,改变概率大的基本事件比改变概率小的基本事件容易。15、危险: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16、风险: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或:表示受害程度或损失大小与造成某种损失或损害的难易程度两者之积)17、割集:也叫做截集或截止集,它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或者: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就叫割集。18、最小割集: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最低限度的集合(或者: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集合)叫最小割集。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9、径集:也叫通集或路集。如果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就称为径集。20、最小径集: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小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或者:是在同一事故树中,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叫最小径集。最小径集是保证顶事件不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21、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22、故障: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而不能完成规定功能时,则称为故障发生。23、故障类型:是由不同故障机理显现出来的各种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24、故障:就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系统的失效就是故障。25、故障率:元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没有完成规定功能(失效)的概率就是故障率(元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26、事故:人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7、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本质安全:危险源趋于零的理想状态。28、决策:是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29、确定型决策:既是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安全工程230、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那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又可分为两类:当决策问题自然状态的概率能确定,既是在概率基础上做决策,但要冒一定的风险,这种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的概率不能确定,即没有任何有关每一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信息,在此情况下的决策就称为完全不确定型决策。31、决策的要素:决策单元、准则体系、决策结构和环境、决策规则等。32、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是指对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等工作,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的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33、预先危险型分析有哪几个步骤?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准备、审查和结果汇总三个阶段。34、风险率应考虑那两个因素?风险率=P×U式中P——某一事项发生的概率;U——该事项发生的效用。35、通常把危险因素分为那几个级别?Ⅰ级: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Ⅱ级: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Ⅲ级: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Ⅳ级: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3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包括哪些程序?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四方面:①掌握和了解对象系统;②对系统元件的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③故障类型对系统和元件的影响;④汇总结果和提出改正措施。37、最小割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①表示系统的危险性。②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③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④利用最小割集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方便地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38、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①表示系统的安全性。②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③利用最小径集同样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39、作业人员的可靠度包括那些?①接受信息的可靠度,②判断反映的可靠度,③执行操作的可靠度。40、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41、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①安全检查表法(SCL);②预先危险性分析(PHA);③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④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⑤事件树分析(ETA);⑥事故树分析(FTA);⑦因果分析(CCA);42、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①概率评价法,②指数评价法,③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法,④安全管理评价法,⑤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⑥安全检查法。43、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44、安全检查表定义:为了查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形式,将需要检查的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顺序编制而成的表格,叫做安全检查表。45、安全检查表类型?①审查设计的安全检查表,②厂级的安全检查表,③车间的安全检查表,④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⑤专业性安全检查表。46、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辩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中期.安全检查表在许多发达同家的保险、军事等部门得到了应用.对系统安全性评价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检查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和行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7、安全检查表的基本格式:最简单的安全检查表只有四个栏目,即序号、检查项目、回答(“是”、“否”栏)和备注。安全工程3“检查时间检查单位检查部位检查结果安全要求整改期限整改负责人序号安全检查内容结论与说明……”48、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和标准;本单位的经验;事故案例资料;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特别应该说明的是,根据系统安全分析结果,即通过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各个基本事件,并以这些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可以明显地提高安全检查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安全检查表应由专业干部、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编写,并通过实践检验不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安全检查表可以按生产系统、车间、工段和岗位编写,也可以按专题编写,如对重要设备和容易出现事故的工艺流程,就应该编制该项工艺的专门的安全检查表。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和标准;本单位的经验;事故案例资料;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49、安全检查表的特点?(1)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从而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2)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实现安全要求。(3)既能准确地查出隐患,又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从而保证了有关法规的全面落实。(4)易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后能够做到事故清、责任明、整改措施落实快。(5)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50、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是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来审查新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总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与其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不同,这种方法由多人组成的小组来完成。通常,小组成员包括各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时.应全面地、系统地审查工艺过程;不放过任何可能偏离设计意图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后果,以便有的放矢采取控制措施。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常用的术话如下:①意图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②偏离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致,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③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变化)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④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如有毒物质泄漏等)。⑤引导词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引导词见表1。⑥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一般性能如反应、混合、浓度、pH值等,特殊性能如温度、压力、相态、流量等。51、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步骤?⑴研究准备①研究目的、对象、范围;②建立研究小组;③资料收集;④制定研究计划。⑵进行审查对生产工艺的每个部分或每个操作步骤进行审查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启发各位专家,对可能出现的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和应采取的措施充分发表意见。52、事故树分析的步骤?⑴准备阶段:①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②熟悉系统,③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⑵事故树的编制:①确定事故树的顶事件,②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③编制事故树。⑶事故树定性分析。⑷事故树定量分析。⑸事故树分
本文标题: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3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