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短期成本①总成本(TC)=固定成本(TFC)+可变成本(TVC)②平均成本(AC)=TC/Q③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④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⑤边际成本(MC)=dTC/dQ=dTVC/dQ6均衡条件Qd=Qs7边际替代率MRS=8总效用最大化==……==λ预算线:I=P1Q1+P2Q2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9.边际产量:MP=dTP/dL平均产量:AP=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L/wL=MPK/r,wL+rK=C捷径L=K=Q11.平均收益AR==P边际收益MR==dTR/dQ1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即MR=014厂商的停产点:P=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列出方程组,解Q1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P1Q1TR2=P2Q2总利润=TR1+TR2-TCTC是关于Q1Q2的函数第一章引论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3.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5.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6.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2、规范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2.单个生产者3.单个市场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消费者的偏好(taste)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f(P)13.供给规律:1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增加;2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减少。3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14.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15.均衡的含义: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16.供求定理: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2、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4、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17.18.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参数:可变的常数;即外生变量。1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20.弹性的定义: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叫做“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1.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P4123.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2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需求富与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减少。2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26.供给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27.供给弧弹性: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28.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2)规模的大小和调整规模的难易(3)生产周期的长短;(4)变动生产量的时间的长短;2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30.奢侈品:e1必需品0e1低档品:e031.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32.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P60用图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P603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名词解释:需求,需求函数,供给,供给函数,均衡价格,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需求弹性,弧弹性,点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替代品,互补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第三章效用论1.效用(Utility):指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2.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3.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TU=f(Q)边际效用:指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MU=△TU/△Q=dU/dQ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相互关系(1)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不断增加。(2)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即饱和点。(3)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降。(4)每个商品的MU之和为TU。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746.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概念: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Px×X+Py×Y=M7.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8.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使总效用最大的目标:消费者只有使每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最大,才能最后使总效用最大。9.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进一步解释:1、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2、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出现的差额。令反需求函数:P=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1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概念:能产生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2特点:(1)商品空间上任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2)是负斜率的曲线;(3)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4)任意两条曲线之间不能相交;(5)曲线凸向原点。12.边际替代率(MRSxy):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13.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效用水平不变,一种商品连续增加,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15.预算线的含义:商品价格既定,有限的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16.M=PxX+PyY17.消费者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18.1、替代效应: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收入效应:因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量的影响。19.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20.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低劣品。21.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劣等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据此说明这三类物品需求曲线的特征。22.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名词解释: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消费者剩余。第四章生产论1.当α+β1,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规模报酬递减;当α+β=1,规模报酬不变。2.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TP):在资本投入量既定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总和。平均产量(AP):平均每个单位劳动所生产的总产量。AP=TP/L边际产量(MP):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MP=△TP/△L例:MP=(L)=27+24L–3L2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要素边际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技术水平一定,在连续地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5.TP曲线、AP曲线和MP曲线之间的关系1、TP曲线先以递增速度上升,再以递减速度上升,到达最高点后下降;2、AP曲线先上升后下降;3、MP曲线随劳动投入的增加,先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再下降;4、TP曲线任一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值为AP值;5、TP曲线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值为MP值;当MP为零时,TP最大。6、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6.理性厂商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为第二生产阶段。7.等产量曲线:两种投入要素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生产出相等的产量水平。8.曲线性质:1、斜率为负2、不能相交3、凸向原点4、同一平面有无数条5、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9.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两个可相互替代的投入要素中,以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而使产量不变的替代比率。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11.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12.等成本方程:C=PLL+PKK:斜率:-PL
本文标题: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3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