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讲教师:刘萍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法律的概念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女大学生杀死双亲后肢解煮尸称帮其解脱痛苦庭上扮“小绵羊”求活路当庭翻供称父母吞安眠药自杀,她只是“帮父母解脱”本报中山讯(记者肖成)“我只想帮助他们解脱,当他们绝望时,生死已经算不了什么。”齐萍萍在法庭上平静地说。1991年出生的她去年将父母杀害并碎尸,昨天下午,该案在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齐萍萍当庭推翻自己原来的口供,称在杀害父母前,父母已服下安眠药准备自杀。庭上辩解:父母吞服安眠药自杀检察官念起诉书期间,齐萍萍表情平静。检察官一念完,齐萍萍就表示自己有话说:“我杀他们之前,他们已经吃了大量安眠药,准备自杀。我是看他们很痛苦,才帮助他们解脱。”案例导入: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法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一样,都与阶级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上不存在无国家的法,也不存在无法的国家。对什么是法,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法的产生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灋”有三层含义:神明裁判强制性公平性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灋与廌是同一种神兽,是古人杜撰出来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法”“律”合一“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二、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的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法律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法律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一般含义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机构。这种强制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制裁二、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保护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一般含义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马克思指出:法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一般含义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4、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二、法律的一般含义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三、法律的历史发展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的产生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奴隶制法律奴隶社会是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占有作为生产劳动者奴隶的社会。奴隶制法律的主要特征:(1)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3)刑罚方式极其残酷;(4)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封建制法律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封建制法律的主要特征:(1)肯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实行封建等级制度;(3)维护专制皇权;(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法系的概念法系是西方学者根据各国法的特点、历史传统及其源流关系对法所作的分类。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和历史传统的,有着同一源流关系的法,便属于同一法系。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一)法律制定1、关于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2、关于立法权限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和地方立法权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2010年10月16日晚,被告人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生活区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启铭6年有期徒刑。(二)法律遵守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三)法律执行狭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主体①各级人民政府;②享有执法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机构;③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1、何谓法律适用又叫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四)法律适用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2、我国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公安机关不是司法机关,是政府的工作部门。司法机关,通常说的公检法,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行使的刑事案件的侦察权属于司法权的范畴,但就其组织的性质而言属于政府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四)法律适用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3、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四)法律适用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俄]列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一)宪法的特征1、涵义:宪法是指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2、宪法的基本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劳教制度违宪劳教制度与立法法与行政处罚法的等上位法明显冲突。行政处罚法的处罚种类中并不包括劳动教养;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拘留,拘留期限不得超过15天,可属于行政处罚的劳动教养却长达1至4年。没犯罪的人,却可以因为劳教制度的存在可以被限制人身自由一年甚至四年。这完全与宪法规定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宣布,中央已研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至此1957年颁布的劳动教养制度在历经四十年后最终走到了尽头,劳教制度的废除是我国依法治国又一次进步,体现了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提出修正案通过修正案修正案生效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我国宪法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五条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宪法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对人民主权的确认。2、人民主权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人权是指人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3、人权保障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的,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法治原则第六章学习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体系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5、
本文标题: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4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