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谈谈你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保护措施(不少于800字)。从现状分析,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出现许多问题,主要是:1)认识上的问题,人们普遍不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城市的决策者。2)方法策略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在如何协调保护和利用关系的认识上不完善,在狭隘的地方、部门、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在制订政府策略时本末倒置,导致出现了许多旅游发展过头、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丧失、居民利益受损等结果。3)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职能部门不清。中央部门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重叠,规划局、建委、文管会、房地局之间互相责权不明,由此产生政出多门、矛盾百出等问题。4)规划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保护规划偏重宏观控制,缺乏操作性,缺乏和管理手段的衔接,缺乏进一步实施的具体技术指导。5)技术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适合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建筑的维护、修复、整治的研究和实践,出现许多画蛇添足、修旧如新的案例,甚至出现大量假古董。保护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整个民族的保护意识。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严格完整的法律约束体系,严惩破坏法律的各种行为和个人。法律条文中对奖惩的规定要明确,可操作性强。3)建立多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尽可能使各种保护对象都能纳入保护体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监督。4)加强技术实力,提高保护规划技术方法,培养高素质的规划人才,加强对保护规划的研究,使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从而得到有效的技术保证。5)提高城市管理者对保护的认识,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使城市管理获得更好的权利保障。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选择你所熟悉的城市,试分析其总布局的特点,并结合你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提出该城市的规划设想。(可以从城乡统筹、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城市道路系统、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徐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以两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江苏省三大都市圈的商贸都会和特大核心城市;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双核心”格局是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突出特点,主城区的“双核心”形态为:旧城区———以淮海路和中山路地区为代表的城市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新城区———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城市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此外,主城区还设五大组团,分别为:城东新区,主要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铜山新区,在自身功能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向南发展,成为以经济技术开发、公建、生活、行政和科技文化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分区;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发展机械、钢铁和物流等产业,同时承担接纳老城区部分工业的功能;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用地为主,乔家湖地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九里山片区,发展对外物资集散、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从城乡统筹方面讲:徐州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制约徐州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瓶颈”。坚持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以更大力量推动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是缩小徐州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徐州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从空间结构上讲,由于城市西部,西北部为山体,湖面及煤矿坍陷区,城市的大型交通设施主要设置在东部,城市的发展呈现东部迅速,西部缓慢之势城市的重心正在慢慢东移。另外,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环境较好的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但是,铁路设施,机场,水系等与城市发展协调不够,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面。从用地布局上讲,2007-2020年,徐州市用地布局为“双心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其中,“双心”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为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规划人口96万人,用地68平方公里。新城区为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承担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区域,规划人口20万人,用地38万平方公里。从城市道路系统上看,道路容量不足、缺乏对公共交通的重视、交通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管理)成为徐州市道路系统的主要问题。从生态环境上讲,随着徐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产生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在农村,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公众环保意识差、环境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对城市规划的设想: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对城乡统筹的规划:减小城乡差距,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具体讲,必须抓好几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1)城市和工商企业要吸纳更多农民就业。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善待农民工,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让城市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2)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加快改革户籍制度,从国情出发,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针,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应该把转移农村人口作为当前城镇化的首要目标来考虑。要重视发展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3)财政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关键是要增加投入。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的投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的机制。从空间结构上讲:每个城市都应该合理地利用自身的空间资源,徐州也不例外。在交通结构方面,城区以老城保护、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为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交通方式;老城区与主城区各片区之间建立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采用“交通设施发展为先导”策略,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与城市布局形态相协调的道路网络;在老城区向东、东南跨越铁路、河湖和山体的交通薄弱截面,提高现有通道道路等级,增加通道,以支持城市向东、东南发展的战略。例外,为实现空间的利用最大化,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如地下交通,地下商城等。对用地布局的设想:1)公共设施用地,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2)住宅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3)工业与仓储用地用地规划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4)绿地系统用地规划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从道路系统方面考虑:1、根据城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政策。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沿线居民、中小学生及电动车、自行车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5、提高交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道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8、疏解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优化公交运行条件,使公交更加有吸引力。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轨道交通。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1)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按照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要求,做好徐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工作,组织对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抓好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大城市生态建设,完成市区小南湖景区和汉文化景区二期工程、故黄河风光带、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工程、云龙湖秋韵园、7000亩荒山绿化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2)持续推进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落实。积极推进区域尾水导流工程的实施。以主城区为主线,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以排污企业为对象,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强化目标考核。继续关、停、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继续加大水泥和造纸企业的环境监管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减轻结构性污染。3)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4)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使“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的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人们特别是乡村人们的环保理念。总之,徐州的发展应靠所有徐州人的共同力量,对徐州的规划也要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繁荣,富强,文明,美丽的新徐州。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概论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5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