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2017灾害事故及防灾减灾-全省版
灾害事故及防灾减灾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建中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意外伤害与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事件——地震、水旱、气象、地质、海洋、生物和森林草原火灾灾害事故灾难事件——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件(红色)-Ⅰ级;跨省或省级;伤亡特别重大;国家支援★重大事件(橙色)-Ⅱ级;跨市;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省级支援★较大事件(黄色)-Ⅲ级;市级以内;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一般事件(蓝色)-Ⅳ级;县级以内;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红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原则以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统一和普遍的基本原则开展灾害救助工作,致力于减轻易受损害群体的痛苦。强调在第一时间向受灾中的易受损害群体实施无偿救助。红十字会开展的灾害救助工作是政府救灾工作的补充。在同级政府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灾害救助工作。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突发事件的现场医学救援现场急救的意义和目的挽救生命:急救措施及时有效;稳定病情:对症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为后续抢救打下基础;减少伤残:针对化学中毒、烧伤及各类外伤,正确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等处理;减轻痛苦:救治加安抚。现场救援原则现场确认,自我防护,确保安全。迅速将伤病员移出危险区,先救命后治伤。国际统一标准检伤分类,用蓝、黄、红、黑四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手腕或脚踝)。活动性大出血或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然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科学搬运,避二次损伤;确保途中治疗持续。合理分流伤病员或向指定的地点转送。科学救援原则上,染毒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和伤员外运由“应急救援专业队”承担;“应急医疗救援队”为了现场急救的安全,则不得进入染毒区!分工合作检伤分类组:接收救援专业队运出现场的和自行撤离的患者,并进行初检分类。救治组:负责进行冲洗、中和、止血、包扎、复位、固定及其他救护工作。危重急救组:对需现场持续急救的危重病人进行处理(包括开设临时救护所)。转运组:安排后送,特殊病员需医学监护。指挥:明确队长和副队长,负责现场整体急救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注意事项交接手续要完备:凡经处理的伤病员,应该一人一卡,记录基本情况,初步诊断,处理措施,并别在病人胸前或挂在手腕上,便于识别和下一步的诊治;移交病员时要核对检查。记录完整全面:专人记录、登记和统计。针对个体,及时记录及填写医疗表格,供后续治疗参考。突发灾害现场的特点现场:混乱、惊恐、无序、车挤、路堵伤员:多为复合伤,伤情复杂严重医疗条件:药品缺乏、设施及通讯瘫痪生活条件:缺电少水,食品不足,仍有火、毒、震、滑坡、疫情、爆炸等危险。洪涝灾害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积水成灾。二者实际上很难截然分开,并经常同时存在称之为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中部地区大部分处在大江河中下游,地势平坦,洪涝灾害十分严重。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的影响,暴雨、洪水频繁发生;局部的暴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经常威胁山区安全。黄河、松花江等流域冬春季还会受凌汛灾害。洪涝灾害的形成过程和危害作用积聚期(灾害前期):降水增加,水位高涨。破坏期(冲击期):出现洪峰,凶猛冲击堤坝,形成溢坝或决口,洪水冲向田野村庄、房舍、工矿、交通及水利设施;内涝淹没农田、住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灾民生命财产损失。效应期(冲击后期):水位下降,生物群落的迁移破坏了生态环境,灾民受到疾病威胁。恢复期(灾害末期):洪水消退,灾害对环境破坏及致病因素留下的潜在危害仍存在。洪灾中的自救洪涝灾害引发的卫生问题公共卫生设施破坏,生活环境恶化,粪便垃圾污水及动物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易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食物污染不洁、腐烂变质易发生食物中毒。生态环境改变,蚊蝇鼠蛇类及病菌大量繁衍迁移、可造成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如出血热、钩体病等的流行。精神创伤及心理压力易发生心理性疾病。防治疾病传播减少次生灾害饮用水:保护水源;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食品卫生: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环境卫生:建立安全卫生的灾民住所;尽快进行人畜尸体的处理;环境清理;粪便处理;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媒介生物控制:防蚊;灭蝇;灭鼠;防蛇传染病控制: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火灾事故窒息和中毒是死亡主因烟蔓延速度是火的5倍浓烟封锁路径极度恐慌有毒烟气体致闪电死亡需要掌握正确灭火知识应用火场紧急避险知识上海商学院火灾的反思上海特大火灾2007年12月12日,温州一28层高楼起火。起火部位为一楼鲜花店。火灾共造成21人死亡,其中二楼新艺苑舞厅因烟气中毒19人死亡,一楼鲜花店内烧死2人。扑灭初起火灾---正确灭火,不让小火酿大祸就地取材,覆盖火焰使用自来水或灭火器材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拨打“119”迎候消防车逃离火场熟悉各种通道和安全出口,正确地选择逃生路线。保持镇静,不要留恋财物;沿防火安全楼梯向底楼撤离或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标志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同伴身上着火,用衣、被等物覆盖或用水浇灭火苗。切勿使用电梯,以免突然断电而被困其中;必须随身携带钥匙,一旦去路被阻可以及时退回。固守待援(高楼)若逃生遭浓烟或大火封堵,切勿尝试冲过去,应立即退回,关闭门窗,防止烟气侵入,等待救援。塞紧门缝,泼水降温,躲进浴缸等,不可钻床底或橱内避难。发求救信号。●踩踏事故,是指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产生惊慌、加剧的拥挤和新的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伤害的意外事件。拥挤踩踏事件—人为悲剧●易发生场所:体育场馆;中小学校;商场;宗教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上海外滩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举办新年倒计时活动,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悲剧就在一瞬间发生了!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严重拥挤踩踏事件时间事件伤亡2010年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边严重踩踏事件345人死亡,410人受伤2006年1月12日沙特麦加发生朝觐者踩踏事件345人死亡289人受伤2005年8月3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踩踏事件965人死亡465人受伤2005年1月25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踩踏事件3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2004年2月1日朝觐者在沙特麦加发生踩踏事件251人死亡2001年5月9日加纳首都足球比赛发生踩踏事件126人死亡1998年4月9日沙特麦加朝觐者因拥挤造成践踏118人死亡、180多人受伤1996年10月16日危地马拉世界杯预选赛踩踏事件90人丧生150人受伤1994年5月24日沙特麦加朝觐者被踩踏270人死亡1990年6月2日沙特麦加城外朝觐发生踩踏1426名者死亡柬埔寨金边踩踏事件—惨不忍睹应急预案组织准备疏散方案公告提醒监测预警启动预案开展救援踩踏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地震避险与抢险地震避难常识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但强烈的突发性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震逃生方法地震伤亡概述死亡率最高的是颅脑损伤,其余分别是颌面、五官损伤造成的严重功能障碍或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的窒息;挤压综合症;休克和外伤感染;饥饿和缺水。四肢损伤约占50%,并且常伴有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感知地震—启动屋内作响物品倾掉感觉晃动站立不稳梦中惊醒震时可采取的避险姿势和措施伏而待定法?有的位置可趴下,伏而待定拿软性物护头,用湿毛巾掩鼻蹲下,尽量蜷曲身体双手抱头,额头抵在大腿防震避险的首要高楼避震与自救避震国际通用守则首先选择室内避震;地震瞬间,人们移动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立即选择生命三角区;选择承重墙;选择厨房或卫生间。一旦被困,要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吴氏仿生避震自救三法仿生一抱头鼠窜三角避难仿生二遇险如鳖顾头舍腚吴氏伏而待定法仿生三装熊度难节能减排Thanks版权所有谢绝复制
本文标题:2017灾害事故及防灾减灾-全省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9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