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理解中国的城镇化李子联经济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Email:dlee@jsnu.edu.cn.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题前语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李克强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几个问题什么是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化程度有多高?城镇化为什么失衡?城镇化带来了什么?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4主要内容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的测度不协调的原因城镇化的效应城镇化的推进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5一、城镇化的内涵“以城带镇”——城镇化注定不是城市化“城郊扩张”——空间或土地的扩张是城镇化的基础“农民进城”——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镇化的关键“洋土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城镇化的本质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6附录一:农村生活方式自由你勿需跟我谈哈某某,也不要指责随性过了头,我要的自由,只是做个农夫的追求……那时,月儿悄悄地起山风轻轻地吹,蛙声,也开始不计较繁衍的忧愁;秧田里,父亲和我,伸腰,再抬头,加一口米酒,欢乐,舒畅,这就是极致的自由……所以,做个农夫挺好!单纯地干活,大口地喝酒,还有那个女人,为你生上,几个小家伙;如果你喜欢,开怀地笑,放声地唱在田里,在心头……不过,你千万不要期待秋天是否丰收,那会平添很多的心愁;也不要担心女人是否备好了酒,一牵一念地总是难受。你只记住:用心去平等地爱过,一切都会慢慢地拥有,这就是真正的自由……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7附录二:城市生活方式神示在你的面前,我如履薄冰,生怕人生……一不小心就此跌进了万丈深渊;你心怀不轨地,划定了一条又一条的路,却从不曾告知——你的谕旨,让我在你的门前,逡巡良久。我像个孩子似地,甚至不敢——迈出那一条腿,更勿奢求看那一头的郁郁又葱葱。不经意的一个声音,“这里,你将通往殿堂,那里,你爱的人将有尊严……”所有的人都劝诫我执着,但我怎能不知——年华虽是盛开,光阴却已短暂?我怎能抛弃了他们,自我地逍遥?可是,这样活着,就请享受奴役的快感,不去计较自由不自由,尊严不尊严!……能否告诉我你的谕旨,让我走过去后,看见那久违的星空?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8一、城镇化的内涵传统城镇化重空间轻人口;重“来”轻“留”;重“收”轻“支”。新型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要素的配置更为优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更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更为同步。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9二、城镇化的测度人口城镇化计算1.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与总人口的占比;2.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3.农村转移劳动力与城镇人口的区别。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0二、城镇化的测度人口城镇化数据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1二、城镇化的测度空间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计算1.城镇占地面积与总面积的占比;2.城镇建成区面积的扩张速度。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2二、城镇化的测度空间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数据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3二、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计算1.年底城镇人口占比增长率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值;2.在两者比值小于1的情况下,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而在大于或等于1的情况下,人口城镇化则优先于土地城镇化。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4二、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全国数据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5二、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省际数据(1)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6二、城镇化的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省际数据(2)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7三、不协调的原因财政分权制度户籍管制政策农地使用制度其它相关因素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8三、不协调的原因财政分权制度1.分税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权;2.政治锦标赛激励地方政府经济建设;3.两权不对等导致地方政府寻求“突变”。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19三、不协调的原因户籍管制政策1.农村人口“进不来”;2.进来之后“遭歧视”;3.公共服务“得不到”。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0三、不协调的原因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1三、不协调的原因农地使用制度1.农地所有权属性;2.农地征收制度;3.农地使用期限的长短。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2三、不协调的原因农地使用的三个规定1.1983年1月1日中央第二个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和开发性的项目,如果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期应该更长一些”;2.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承包使用期限为三十年;3.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第二十条也规定耕地承包期限为三十年。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3三、不协调的原因其它相关因素1.产业吸纳程度;2.对外开放程度;3.地区特征差异。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4三、不协调的原因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5四、城镇化的效应(一)城镇化与扩内需1.城镇化所带来的新增城镇人口及其集中为消费需求的扩大带来了市场基础,人口增加提高了消费的可能性;2.城镇化带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从而为其带来了高于经营性收入的工资性收入;3.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同时会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从而扩大消费效果。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6四、城镇化的效应(一)城镇化与扩内需:以政府消费为例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7四、城镇化的效应(一)城镇化与扩内需:以政府消费为例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8四、城镇化的效应(一)城镇化与扩内需:以居民消费为例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29四、城镇化的效应(一)城镇化与扩内需:以居民消费为例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0四、城镇化的效应(二)城镇化是把“双刃剑”1.农村是否会“空心”?2.粮食是否会减产?3.留居农民怎么办?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1四、城镇化的效应(二)城镇化是把“双刃剑”1.城镇是否会“拥挤”?2.城镇化财政从哪里来?3.迁移农民是否“回流”?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2五、城镇化的推进(一)制度改革1.户籍制度改革;2.农地所有制改革;3.农地征收制度改革。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3五、城镇化的推进(二)产业支撑1.技术兴农;2.工业承接;3.“力挺”服务业。2020年3月10日5时16分34五、城镇化的推进(三)扶助农民1.支农贷款;2.岗前培训;3.环境改善。
本文标题:理解中国的城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2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