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DOC)
1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一.填空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准外圆表面。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2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1/2—1/4。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中振动不大的场合。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47.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刀具轮廓形状或成形运动而造成的。48.在不提高系统刚度的情况下,_增加__进给次数可以有效减少复映误差。切削速度提高,冷硬层深度和硬度程度也随之减小。49.机床的几何误差包括主轴回转运动误差、机床导轨误差和传动链的传动误差。50.工件不均匀受热时,其热变形影响工件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51.对工件表面进行喷丸强化能使表面层产生冷作硬化和残余_压__应力352.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有影响,表面层内为残余压应力可提高疲劳强度,表面层内为残余拉应力可降低疲劳强度。53.误差敏感方向位于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5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将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耐蚀性、___疲劳___强度和_配合性__质量。55.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和工件的残余应力所引起的误差。56.精加工时,主要考虑加工质量,常利用较小的__切削深度__和进给量,较高的_切削速度___。57.可动调整法通过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固定调整法通过改变调整件的尺寸来保证装配精度;误差抵消调整法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零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使其相互抵消,以提高装配精度。58.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配合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相互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和接触精度。59.装配的组织形式有固定式装配、移动式装配。60.常用的装配方法可归纳为互换法、修配法和调整法61.建立装配尺寸链的关键是根据封闭环查找有关的组成环,应根据尺寸链最短路线原则,即一个相关零件以___1__个尺寸加入尺寸链。62.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时、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63.大数互换法与完全互换法类似,只是互换程度不同,与完全互换法比较,组成环公差扩大了,但对应此范围的合格率降低了。二.判断题(√)1.精基准是零件精加工中所用基准(√)2.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3.粗基准是零件粗加工中所用基准。(√)4.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X)5.在制订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规程时,应采取工序分散原则。(√)6.工序尺寸常按“入体”原则标注(X)7.毛坯尺寸的制造公差也常按“入体”原则标注(√)8.大批大量生产中应采用高精度毛坯(√)9.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不同的(X)10.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只需一次装夹(X)11.单件小批量生产宜选用工序分散原则(X)12.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同一设备最低加工成本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13.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14.一个尺寸链中必然有增环(√)15.试切法和划线法一般只限于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4(√)16.预备热处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X)17.渗碳、淬火工序安排在精加工之后。(√)18.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允许的(X)19.当工件完成定位与夹紧后,则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X)20.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耐磨(X)21.降低表面粗糙度只是为了减小对摩擦控制的磨损和提高零件的耐蚀性(X)22.不同的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有不同的影响,当原始误差的方向与刀尖和工件接触点的切线方向一致时,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X)23.工艺系统刚度kxt定义为:工件和刀具的法向切削分力Fy与在Fy作用下,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比值。(√)24..误差复映是出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25.零件的表面层金属发生冷硬现象后,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X)26.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正比。(X)27.传动链误差只取决于传动链中各元件的制造误差(X)28.表面冷作硬化程度越大越耐磨。(X)29.用弹变原理实现定心夹紧的机构较等速移动原理实现定心夹紧的精度低。(√)30.斜锲夹紧的自锁条件是:锲角应小于两接面摩擦角之和。(√)31.斜楔夹紧能改力的方向(√)32.辅助支承不限制工件自由度(X)33.浮动支承和工件多点接触,限制工件多个自由度(√)34.车床夹具应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与机床的主轴回转中心线保持严格的位置关系(X)3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定位元件,以提高加工部位刚性(√)36.多点联动夹紧机构中必须有浮动元件(√)37.孔的尺寸精度和孔距精度越高,钻套高度应取大些(√)38.在一道工序中要完成孔的钻、扩、铰时,应选用可换钻套(X)36.箱体零件最常用的材料为型材。(√)37.铜、铅等有色金属不宜磨削(X)38.用镗模法加工箱体孔系时,镗杆与主轴是浮动联连,故机床精度对孔系精度影响很大。(X)39.高精度的零件一定能装配出高精度的机器。(X)40.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一个相关零件有时可有两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41.只要装配得当,精度不高的零件也能装配出精度很高的机器。(X)42.调整装配法与修配法原理相同,也是用机械加工方法修配某个有5关零件尺寸以获得装配精度的方法(X)43.尺寸链中的协调环不能是公共环,其公差和分布应取经济加工精度并按“入体”原则标注(X)44.与单件加工修配法比较,合并加工修配法组成环数减少了,但各组成环公差扩大了,修配工作量加大了。三.向选择题1.单件生产的基本特点B。A.产品品种单一B.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数个C.经常重复生产D.各工作地的加工对象一般不变2.在车床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加工另一端,这应是DA.两个工序B.两个工步C.两个工位D.两次装夹3.选择精基准时,采用D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4.选择精基准时,采用C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两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5.工序集中的优点是减少C的辅助时间。A.测量工件B.调整刀具C.安装工件6.D是一种定位不足而影响加工精度的现象。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7.制定工艺规程的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CA.装配图B.工序图C.零件图8.零件机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是A。A.先基准表面,后其它表面B.先次要表面,后主要表面C.先精加工,后粗加工D.先孔,后平面9.尺寸链其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B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大可小10.在同一台钻床上对工件上的孔进行钻一扩一铰,应划分为BA.三次走刀B.三个工步C.三个工位D.一个复合工步11.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如壳体)易选用AA.铸件B.锻件C.型材D.焊件12.粗基准选择时,若要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择BA.余量小的表面B.该重要表面C.半精加工之后D.任意13.零件氮化处理前必须安排的热处理是BA.正火B.调质C.表面淬火D.渗碳淬火14.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CA.正火B.调质C.时效D.表面热处理15.轴类零件的半精加工应安排在C之后。6A.淬火B.回火C.调质16.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是DA拉削B磨削C铣削D车削17.对不经淬火直径较小孔的精加工,应采用C。A.磨削B.镗削C.铰削D.钻削18.φ60H6铝合金箱体孔的加工方案可以是DA.钻—扩—粗铰—精铰B.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C.钻—扩—拉D.粗镗—半精镗—精镗—精细镗19.浮动镗孔无法提高孔的DA.表面质量B.尺寸精度C.形状精度D.位置精度20.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是DA.拉削B.磨削C.铣削D.车削21.C是自为基准的加工A.钻孔B.镗孔C.铰孔D.磨孔22.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匀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B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23.B是指在保证加工要求的条件下,仅限制了工件的部分自由度。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24.在下列基本夹紧机构中,B的自锁条件最好A.斜楔夹紧机构B.螺旋夹紧机构C.偏心夹紧机构25.工件在长
本文标题: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6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