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8版-第7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内容提要: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内容提要: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1959—1964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1964—1965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1969—1974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982—1984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1988—1992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03-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2年11月)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十个结合”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十七大概括为“十个结合”。“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十个结合”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3)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1)2003年初,非典疫情的迅速蔓延“非典”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要更好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3)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意义、内涵和基本要求。2.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1)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3.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1)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3)按照十七大部署,从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我们党开展了历时一年半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胡锦涛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4)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5)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2)“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3)“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第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二,党的十七大: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1)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2)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前利益要求。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3)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7)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2.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4)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4)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5.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四大考验四种危险6.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个精神实质充分
本文标题:2018版-第7章科学发展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6244 .html